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小引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水中石油的生物降解问题的研究。因为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后,回收水中石油十分困难,既使有良好的回收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抗溢油应急体系,在实际抗溢油战斗中也很难做到百战百胜。如1989年3月24日,阿拉斯加的瓦尔迪兹港附近水域发生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溢油事故,至少溢出原油1100万加仑。经抗溢油  相似文献   

2.
侯广永 《山东环境》2000,(7):179-179,183
海洋石油工业的溢油事故,不论是欧洲北海还是美洲墨西哥湾每年都有。例如英国北海从1977年至1988年11年间发生的溢油事故达500次以上,总溢油量约为5600t。南海东部地区海域自1990年底进入开发生产以来也发生多次溢油,仅1997年达10次,溢油量约4.4t。1996年曾发生过由于拖网渔船拉断海底管线,导致约1000t溢油的大型事故。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工业的溢油事故 ,不论是欧洲北海还是美洲墨西哥湾每年都有。例如英国北海从1977年至1988年11年间发生的溢油事故达500次以上 ,总溢油量约为5600t。南海东部地区海域自1990年底进入开发生产以来也发生多次溢油 ,仅1997年达10次 ,溢油量约4.4t。1996年曾发生过由于拖网渔船拉断海底管线 ,导致约1000t溢油的大型事故。从溢油的引发原因一分 ,大约可分为一般操作失误、设备的小故障、较大的设备故障及重大的事故引发等几种。从海洋石油工业统计来看 ,储油设施及管线损坏的溢油事故占居溢油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连新港油罐区重大溢油事故的发生,港口溢油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洋灾害对港口环境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有目共睹,计算溢油风险概率是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前提。本文介绍了直接计算法和故障树分析法两种溢油风险概率计算方法,通过对油罐区溢油事故资料的分析,建立事故诱因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树理论,建立故障树模型。以大连新港为例,根据底事件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概率,通过分析计算油罐区每年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概率为0.044,大约23a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5.
前言 自从日本1965年在宝兰港发生亨贝尔特号溢油事故以来,接着发生迪基萨达号(1967年,在纪伊航道)、朱利亚娜号(1971年,在新海洋面)、水岛(1774年,在水岛港)等大规模溢油事故,大约每隔2~4年就发生一次。1975年以后幸好还没有大规模溢油事故发生。正因为如此,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海上溢油问题关心程度似乎什些淡薄了。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油轮船东污染联合会(ITOPF)报道,八十年代6000总吨以上的油轮及兼装船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次数,与七十年代相比大幅度下降。1985年的估计值表明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 下表引自该联合会的溢油数据库,所列数据为1974年至1985年间发生在各种尺寸油轮及世界范围5000桶以上溢油事故次数(1974—1985年)  相似文献   

7.
西非象牙海岸在近10年内曾发生5次溢油事故,所有事故都在设在首都阿必附近的炼油厂有关。阿必港每年有2000多艘船舶进出,在港口附近水域发现少量油膜,附近海滩上也有焦油球出现,本文简要介绍象牙海岸溢油应急计划的基本情况。文中对溢油敏感区 初步评估,并倡议建立中非和中非国家的地区性溢油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溢油事故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结合洋流等信息对溢油漂移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至2010年5月1日溢油面积已达到4月25日的4倍,并且溢油漂移趋势受到洋流的作用,漂移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研究表明,至5月1日对溢油处理与漏油处封堵的努力效果甚微,油污面积有继续扩大趋势,油污漂移方向与洋流具有较强相关性。该研究验证了光学遥感图像可以很好地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溢油范围进行监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洋流等信息可对溢油面积和溢油漂移趋势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为溢油控制与清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奥里油是我国目前大量进口的一种新型燃油,由大型油轮从委内瑞拉海运至中国湛江港口。文章以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研究对象,对奥里油在水体中的漂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相关实验。考虑到溢油扩散主要是受油品本身的性质(油类、油量、密度、黏度等)以及水流、风速的影响,文章尝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中的VOF模型进行扩散模拟,以水槽溢油实验为模型建立基础,对三维无风速情况下进行气-油-水三相模拟,根据模拟得到的溢油扩散相图与实验所观察的溢油扩散轨迹比较可得出:FLUENT软件中的VOF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奥里油溢油扩散运动的情况,其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长江航道整治施工造成突发溢油环境风险,该文以鲤鱼山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油粒子"溢油模型,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施工期发生60 t燃油泄漏的油膜漂移轨迹,评价溢油事故的影响范围、程度及对敏感目标的危害。该文目的旨在为制定风险防范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提高航道施工环境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减少环境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月,一艘阿根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将25万加仑燃油泄漏在一片干净的南极水域。新闻媒体和科学杂志都集中报导了最受关注的环境伤害现象:一直在该水域四周繁殖的南极小贼鸥的死亡。但大多数观察者只留意到此次事件中贼鸥的死亡数量,而不知道另有大量的小贼鸥在溢油以后相继夭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美国每年大约有2000次溢油事故发生在内陆水域,影响显著,近年来,美国石油学会设立了一些课题专门研究内陆水域发生的溢油事故。收获之一就是根据所得成果编写了一本内陆水域溢油应急手册。手册的重点在于确定能减轻不利于生态环境影响和溢油造铖的影响的技术措施。该书有助于决策者评估各种应急方法对减轻溢油影响和加环境恢复的有效性。手册中还提供了一套表示4个油种,20多种应急技术和10种内陆水域之间的关系的矩阵。  相似文献   

14.
张欣  施欣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6):164-168
船舶溢油事故等级评估是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受到溢油量、事故发生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属性分类问题.利用熵值法、关联度法和BP神经网络法3种目前常用的事故等级评估方法,对上海港1984─2003年发生的12起船舶溢油事故进行了危害等级判定,以期探索溢油事故等级合理量化评估技术方法.对比了3种方法在结果一致性、误差精度上的优劣性及实际适用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关联度法适用性较好,熵值法必须结合专家打分才能得到较好的判定结果;同时BP神经网络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比率较高,误差率较低,但存在建模成本高和对噪声较敏感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1,前 言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运输的增加,较大的溢油事故不断发生,许多国家对油污染极为关注,它们面对大量随时发生的油污染事故,纷纷采取措施,与油污染作斗争。处理大量的溢油事故必须在确定溢油事故的潜在可能性的同时制订溢油的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16.
1971年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促使日本于1973年和1976年对防止海上污染灾害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要求船主和石油行业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围油栏,吸油材料,消油剂和其它设施,以减小溢油选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重要的是从防污工作实践中了解和掌握船舶造成污染的各种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一、油轮装油溢油 发生的事故一般较大,溢油量少则几百公斤,多则几吨,或几十吨。事故多发生在装油开始、换舱和扫线三个关键时刻。作业开始发生溢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供、受油双方联系不周,协调不一致,受油方尚未开阀,供油方都已先开泵,造成爆管溢油;二是输油管老化,承受不住正常压力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石油资源的进口增长,海上运输业大力发展,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大,而溢油事故的发生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进行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可有效减少溢油发生概率和降低溢油危害。阐述了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并在相关资料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船舶溢油环境风险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2012年末发生的船舶溢油事故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情况,文章分别于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后(2013年3月)及二次处置1 a后(2015年3月)对受事故影响较大的崇西边滩6个站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溢油后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并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次调查分别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种和12种,分属4门7纲,优势种群和优势种分别为环节动物、疣吻沙蚕及甲壳动物、谭氏泥蟹;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1,Pielou指数0.3,表明研究区受污染严重,区域内底栖动物种间分布不均匀。虽在2次处置后底栖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生境有所好转,但溢油污染的胁迫和处置活动的扰动仍将持续影响研究区底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