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年)规定,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必须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通过生物沸石与斜发沸石协同对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强化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沸石对污水中的COD、TP、TN和NH3-N去除机理主要是依靠吸附和离子交换的作用;协同强化预处理使污水中的COD的去除率为76.2%、TP为90.7%、TN为84.6%、NH3-N为95.1%,同时保持污水中适宜的碳氮比,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良好条件且能够满足脱氮除磷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安溪湖头镇污水处理厂采用连续进水、出水的恒水位SBR工艺,工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经过三个月调试及一个月试运行,系统稳定,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潜流人工湿地(SFCWs)在实际运行中脱氮、除磷及COD协同去除能力低下的问题,利用外加微生物及筛选脱氮、除磷的植物套种的方式优化了SFCWs的生态结构。通过连续稳定运行一个月的探究,发现优化过后的SFCWs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一级标准。可为SFCWs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脱氮除磷的效果,选择沸石、活性炭和牡蛎壳三种人工湿地填料在不同厚度和水力负荷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填料单独使用时,牡蛎壳、活性炭、沸石分别对总磷、COD、氨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牡蛎壳∶沸石=1∶2∶7配比使用时,水力负荷会影响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0.5 m~3/(m~2·d)水力负荷下各试验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出水水质最为稳定,总氮总磷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大,氨氮与COD则受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化学强化SBR工艺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脱氮为优势条件进行了SBR工艺生物脱氮试验,确定了脱氮模式的运行工艺参数,即瞬时进水-曝气3h-缺氧2h-沉淀闲置1h-出水。SBR在此模式下运行,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95%、60%以上。系统对TP的去除也比较稳定,进水TP为6.57—10.4mg/L时,出水为1.68—4.23mg/L。对SBR脱氮后出水投加AlCl3进行化学除磷,试验发现,投加量为20mg/L时出水,TP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6.
倒置A2/O悬浮填料生物膜处理工艺,能有效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泥龄矛盾。其工艺简单、运行低耗、处理高效、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在宣汉采气作业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得以应用,适合油田作业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在来水波动较大时,出水也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的分散式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工期短且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设施采用"接触氧化+化学除磷"主体工艺处理农村污水,出水稳定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村镇污水为处理对象,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复合生态MST(Mini Sewage Treatment)一体化装置处理夏季村镇污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考察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对氮元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约25.6h,处理水量6.90m~3/d时,此时的COD去除率达87.35%,NH_4~+-N去除率达93.02%,全部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保持系统平均溶解氧浓度4~6mg/L时,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90%以上氮元素以NO3-N存在,说明复合生态MST工艺适用于处理村镇污水。  相似文献   

9.
某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0×104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设计采用多模式AAO+混合絮凝+活性砂过滤工艺,尾水采用紫外线消毒.运行结果显示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在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工程总投资为4900万元,直接...  相似文献   

10.
以高浓度氮磷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MAP法(磷酸铵镁法)与沸石吸附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以MAP法除磷脱氮后的出水作为沸石吸附过程的进水,最终出水的氮、磷去除率可达86.69%和99.9%,且在MAP反应过程中采取较高的pH值和Mg^2+浓度有利于后期沸石对氮、磷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为例,研究出"水质水量调节—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尾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在人工湿地中使用铝污泥复合填料,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设施的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催化铁内电解+CAST工艺耦合系统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中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催化铁内电解具有改善活性污泥性状的作用,能够强化生物脱氮,提高脱氮效果;同时通过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协同作用提高除磷效果。试验期间各项指标去除效果良好,NH3-N平均去除率为96.40%,TN去除率为36.55%,TP去除率为90.00%,各项指标基本上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黑灰分离收集处理与现状不相符合,本文对崇明县某村的污水排放特征以及水量水质进行调研,并对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以及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两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显示,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由于后续反硝化需要投加大量碳源从经济管理方面而言变得不可行;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在预处理系统以进水3h、曝气2h、沉淀0.5h、排水0.5h、气水比40∶1的模式运行、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条件下出水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要求,且因氨氮指标的降低大幅缩短了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而减小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潜流式人工湿地设计谈提高氮去除率方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相关文献与实际工程来看,潜流式人工湿地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含碳污染物的去除比相对较弱。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根据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常规工艺和脱氮机理,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污水氮去除率的方法。指出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基质、通过工程措施和工艺组合、优化工艺设计及其他一些方法来创造脱氮所需环境,从而达到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系统。文章通过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旨在探索人工湿地在青藏高原的利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期为2013年7月~2014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COD、BOD5和溶解氧有显著的处理效果,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BOD5去除率和溶解氧增加率分别为44.19%、68.20%和68.49%,三项指标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2)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为43.78%、25.52%和33.89%,冬季三项指标的去除率显著下降,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三项指标基本可达污水排放一级A排放标准。本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是在青藏高原污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果明显的可行技术方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挺水植物浮床对村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生长情况,选择美人蕉、黄花鸢尾和芦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生化池进行静态实验.实验表明:低浓度污水中第4一11d为植物快速生长期,污染物浓度均明显减少.美人蕉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且对污水适应良好;黄花鸢尾和芦苇在高浓度污水中生长缓慢.美人蕉对低、高浓度污水中TN去除量达0....  相似文献   

19.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个月监测湿地进出水CODCr、NH+4-N、TN、TP等指标,分析其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低温运行时,西伯利亚鸢尾等4种植物在丙二醛(MDA)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酶活力等方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CODCr、NH+4-N、TN和TP夏季去除率为85.07%±2.59%、97.21%±1.33%、82.30%±3.37%和65.78%±1.55%,冬季较夏季分别下降18.57%、8.14%、11.35%和7.55%。出水CODCr、NH+4-N和TP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低温下(4~9℃),美人蕉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效除氮菌的加入对模拟潜流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氮菌提高了污水中COD、氨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对COD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左右,总磷最高可提高20%,试验三天,对氨氮的去除率也提高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