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化感物质为活性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备抑藻剂,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友好型的蓝藻治理手段。本实验研究亚油酸缓释微粒对于不同生长阶段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抑藻剂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铜绿微囊藻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抑制率高达96%。抑藻组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实验中期几近于0,藻体中氧自由基(O 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藻液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抑藻过程中亚油酸缓释抑藻剂破坏了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剧,抗氧化酶失活,从而对藻细胞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紫球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和物质积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 (≤4mol/L)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及蛋白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提高叶绿素a(Chl a)和b(Ch1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蛋白含量;促进效应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低浓度(< 1mol/L)效应较好,以0.50mol/L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探讨气态氨染毒对吊兰生长的毒性作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吊兰置于氨浓度为0.1mg/m^3、0.2mg/m^3、0.3mg/m^3、0.4mg/m^3的密闭容器中,以空气作为对照,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丙二醛含量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脯氨酸含量变化以及叶片对有毒气体的形态学反应。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吊兰叶片外观损伤明显,叶绿素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叶绿素a/b比值减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脯氨酸含量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而积累,气态氨对吊兰的毒理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贾雄  王国良  宗良纲  汪有良 《四川环境》2010,29(3):13-16,23
为考察镉对日本无刺楤木(Aralia elata var. inermis)生长及品质安全性的影响,采用生物盆栽法研究镉处理对不同生长期楤木叶片抗氧化系统影响及与镉含量关系。结果表明:展叶末期楤木叶片镉含量较少,镉对楤木叶片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量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先增大后减小,镉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较强,可使其降至对照的30%,丙二醛(MDA)含量呈一定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生长中期POD活性达整个生长期最低;随着镉处理量增加,CAT活性先增强后减弱,但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降幅各生长期最大,最低为对照69.1%;MDA含量则有显著增加。落叶初期叶片镉含量达到同处理最大;随着镉处理量的增加,POD活性持续减弱,CAT活性先增强后减弱,所受影响小于生长中期;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落叶初期MDA含量在低量镉处理中降低,高量镉处理下继续升高。  相似文献   

5.
河道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会影响河道水质和感观,开发了一种蓝藻消减装置,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消减去除,以叶绿素a含量作为主要指标,判断该装置对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潜水泵频率50 Hz、扬程8 m、进水压力0.23 MPa的条件下工作7 d,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2%以上;用质量分数为5%的含酶清洗剂对滤膜进行清洗,滤膜通量可恢复到初始通量的96%,说明蓝藻未对滤膜造成不可逆污染,滤膜清洗后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版摘要     
白洋淀夏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白洋淀 草型湖泊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白洋淀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夏季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NH4^+-N、NO3^-/-N呈负相关,与NO2/-N无明显相关,与TN无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a与TP呈一定的正相关,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榆林地区常见的4种2a生榆科苗木在不同的缺水胁迫条件下的苗高、地径、叶水势变化、相对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叶片保水力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7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地榆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较强,抗旱能力显著,旱榆和春榆其次,白榆抗性最差,这一结论为榆林地区的风沙草滩区沙地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2015年及2016年的6月—8月,在北戴河近岸海域设立4个站点,进行海水叶绿素a及理化指标分析。监测结果显示,鸽子窝海域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8.93μg/L,老虎石海域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61μg/L;最大值发生在鸽子窝海域,为19.4μg/L,最小值发生在金沙滩海域,为2.01μg/L。总体上,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叶绿素a相关性显著的影响因素有无机氮、PO4-P、CODMn和pH值。  相似文献   

10.
当绿色植物受到污染大气的侵害后,叶片中叶绿素a的含量就会下降。因此,通过测定生长于一个城市上风向(大气清洁区),侧风向(轻污区),下风向(重污区)大叶黄杨(Buxaceae buxus sp.)生长功能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c),并以Ci/C上风=A作为相对评价标准,即可在排除了采样差异的前提下,较为客观地揭示城市各区污染的宏观状况。  相似文献   

11.
铜矿区几种菊科植物的重金属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在铜陵铜官山矿区的5种菊科植物,小飞蓬、艾蒿、野艾蒿、苍耳、山苦荬进行了重金属含量测定,并测定了其根部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苍耳的地下部分含铜量最大,为51.28-95.35 mg/kg;山苦荬的地下部分含铜量最小,为15.44-16.60 mg/kg;苍耳体内这4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小飞蓬、艾蒿和野艾蒿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没有苍耳高,但由于这几种植物对铜有较强的转运能力,且在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仍能大量生长,所以也可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的选择物种.  相似文献   

12.
土壤锑污染对桑树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实验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锑(Sb)污染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桑树对土壤锑的耐性机制。在土壤中分别添加三价锑15mg/kg、40mg/kg、80mg/kg、120mg/kg、160mg/kg和300mg/kg,以植物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为测试指标,实验周期60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Sb处理(<40mg/kg)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土壤Sb浓度增高(40—300mg/kg),它对桑树产生抑制效应。但当土壤锑浓度不超过160mg/kg时,桑树对土壤锑污染有一定的耐性,其耐性指数>0.8。土壤锑污染对桑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桑叶中的锑含量随土壤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镉污染条件下混种对假繁缕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将黑麦草、三叶草分别与假繁缕混种,研究不同混种组合对假繁缕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对不同植物的生长和镉积累表现出了促进和抑制两种结果,如假繁缕混种三叶草混种使假繁缕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其单种提高了20.39%(P0.05),却使三叶草较其单种降低了13.85%(P0.05);两种植物地上部分镉含量则均有所提高,较各自单种分别提高了10.70%(P0.05)和17.32%(P0.05)。与假繁缕单种相比,混种黑麦草、三种植物混种均显著降低了假繁缕地上部分生物量、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分别降低了46.79%、22.00%、58.55%和21.55%、24.14%、40.47%;混种对另外两种植物表现也有促进和抑制的效果。就单盆中所有植物的镉积累量而言,三种植物混种的单株地上部分镉积累量最高,达到了492.39μg/盆。因此,假繁缕混种三叶草能提高假繁缕地上部生物量、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而三种植物混种的处理的镉提取效果表现最好,利于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于2013~2014年对澎溪河不同断面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取样调查,对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结果发现,澎溪河营养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澎溪河上游河段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而中段高阳渡口叶绿素a含量与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法评价结果显示,澎溪河水质为Ⅱ~Ⅲ类。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标范围为56~135,处于富营养至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之间;春季3~5月及秋季10月,部分断面富营养化状态极高。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关键是建立遥感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关系。本文根据2007年11月在太湖实测的水体反射光谱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叶绿素浓度数据,对太湖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687nm附近反射峰位置对叶绿素浓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太湖水体叶绿素浓度的估测模型中,反射峰位置的指数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叶绿素a浓度与684nm和633nm附近的一阶微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R’684和R’633所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到0.89和0.9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沙基培养法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在硫酸钠作用下随着浓度增高,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将小球藻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珠中,对人工污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Cd,Cu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叶绿素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去污过程中藻细胞富集Cd,Cu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Cd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低浓度Cu作为微量元素,可提高光合活性,使脱氮、除磷效率提高;高浓度Cd,Cu会对藻细胞有灭活作用,光合活性减弱,NH_4~+-N和正磷酸盐净化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影响因素。采用玻璃纤维滤膜抽滤水样,以90%丙酮为提取剂研磨后浸泡提取地表水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a,研究滤膜种类、样品保存条件、浸提时间对叶绿素a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研磨法提取效率、实验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海藻糖浓度范围内(5%-25%),15%的浓度有利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和分裂,最大细胞密度为4.50× 105 cell/mL,对照组(CK)仅为3.53×1O5 cell/mL.海藻糖浓度为15%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78.3 mg/g,对照组仅为56.70mg/g;海藻糖浓度为10%时,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为24.19mg/g.海藻糖可降低铜胁迫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水花生对农林渔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采用植物对某种营养元素的敏感性原理,筛选出水花生敏感的物质,结合叶面喷施肥配置出A、B、C三种水花生生长抑制剂配方;再采用水溶液喷施的方式对水花生进行不同浓度处理,观察测定水花生的生理指标,筛选出最佳的防治水花生配方及处理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生长抑制剂对水花生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逐渐增加,A、B配方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