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轶伦  董威  陈立 《四川环境》2020,39(5):89-9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的逐步增加和焚烧技术的进步,系统全面地研究生活垃圾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情况,可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大气污染管理、环境管理部门相关总量控制及大气污染溯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焚烧烟气手工实测的方法,对上海市采用主流焚烧工艺及烟气治理措施的5家生活垃圾焚烧厂所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SO2、NOX、CO、HCl、重金属、二噁英类等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焚烧厂生产资料与实测现场工况,对各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5种检出大气污染物均实现达标排放,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水平最高(mg/m^3),其次为重金属类(μg/m^3),二噁英类的排放浓度在ng/m^3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三种烟气重金属成分为As、Pb和Cr;仅二噁英类的排放浓度显示出冬季值高于夏季值的季节特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颗粒物、SO2和NOX的排放系数值在十年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目前的平均值分别为10.95 g/t、31.87 g/t和611.09 g/t;烟气重金属成分的排放系数仍以As、Pb和Cr为高,平均值分别为12.05 mg/t、22.60 mg/t和17.56 mg/t;二噁英类的排放系数为0.1608μgTEQ/t。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是二噁英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排烟和设施周边的二噁英浓度进行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垃圾焚烧锅炉运行工况,可以有效控制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生成,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会生成包含二噁英在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烟气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目前,危险废物焚烧采用温度骤降方式(雾化液滴与高温烟气混合实现对气体污染物组分的急冷降温),以减少二噁英异相合成的时间。急冷控制是焚烧尾气净化的重要技术,在以往项目中经常出现急冷雾化不良、水/气压力调节反应迟缓、急冷过喷、急冷欠喷等问题,对项目的顺利验收与运营造成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危废焚烧处理的工艺特点、结合项目经验,对急冷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进行了研究与完善。该设计研究结果已在后续项目中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了中美两国二噁英有关标准的特点。我国二噁英相关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集中在重点行业的烟气排放标准方面。美国二噁英相关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以风险评估为重点,二噁英排放源涉及的行业划分细致,排放标准分级明显,技术导向明显。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应继续深化重点行业的烟气排放控制的策略,加强二噁英风险评估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减排技术为基础,强化分级管理的思路,并针对不同排放源细化二噁英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在焚烧炉中燃烧时,会产生NO_X等一系列污染物。随着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如何通过燃烧技术抑制NO_X的生成成为重点。提出烟气再循环技术,即将焚烧系统中燃烧产生的部分烟气从袋式除尘器出口引至焚烧炉内,代替部分或全部二次风,与炉内烟气相互扰动并充分混合,形成还原性气氛,可抑制烟气中NO_X的生成,同时降低排烟损失,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数值模拟和设计计算,来分析影响烟气再循环率的因素;并结合实例,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降低NO_X的排放,提高锅炉效率所起到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建强  杨红薇等 《四川环境》2003,22(1):44-45,54
本文阐述了二噁英的毒性、结构、性质、来源。二噁英的生成主要有二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与二噁英结构关系不紧密的,碳水化合物开始而生成的,第二条途径是从具有与二噁英结构相近的氯化苯酚等而生成的。垃圾焚烧中影响二噁英生成的因素有粒子状物质、催化剂(如铜、铁、镍、锌等具有催化剂的作用)、氯、碳、焚烧炉中温度(250-700℃)。控制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生成的对策有垃圾焚烧前的分类处理、二噁英生成抑制、二噁英排放抑制。  相似文献   

7.
采集四川省生活废弃物焚烧炉飞灰和企业周边土壤样品10个,应用CALUX生物检测法测定了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家废弃物焚烧企业飞灰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水平较低;企业上风向3 000m土壤背景样品受周围人类活动影响,二噁英类毒性当量值与其它省份土壤背景值相比较高;企业周边1 200m范围内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值介于9.4~12.16 ng-TEQ/kg,低于国外除农业用地外的其他规划用地标准,与国内上海、杭州焚烧企业周边土壤样品中二噁英类毒性当量一致,但高于广东、江苏和天津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毒性当量值。检测结果为四川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填补了国内四川省废弃物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含量的数据空白。  相似文献   

8.
汞的不当使用和不当排放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汞污染排放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环保部针对焚烧烟气汞在线监测设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草案,为污染源汞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各类在线监测技术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焚烧烟气中汞的监测方法,并进行了讨论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芹 《环境技术》2003,21(1):40-41,31
本文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如何控制二噁英的产生及焚烧后的残渣、飞灰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防治的重点在烟气的处理上,一般情况下烟气处理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但焚烧系统焚烧的危险废物是千差万别的,产生的烟气中污染物浓度也是变化很大的,如果不优化废料配给等系统,很难保证烟气经处理后能达标排放。因此危险废物焚烧中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焚烧过程中各个环节优化控制。本文以一德国企业的危险废物焚烧设备为例,详细论述在编写焚烧日计划、焚烧系统、热能利用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等各环节的污染防治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欧洲各国采用的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垃圾焚烧处理应用的增多和环境标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焚烧处理过程中烟气排放。本文着重分析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目前采用的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及其发展趋势,目的是为我国垃圾焚炊烟气排放指标的制订和引进国外垃圾焚烧设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抑制生活垃圾在机械炉排炉焚烧过程中NOX的产生,有研究者提出采用烟气回流技术可以有效抑制NOX的生成和排放。目前关于烟气回流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较多,而基于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较少。选择了烟气回流工艺在山东省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从烟气回流工艺的技术原理、排放指标、运营数据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总结了本工艺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研究表明,采用烟气回流工艺的#3炉引风机出口NOX平均排放和氨水平均用量比未采用烟气回流工艺的#1炉,分别降低了25.8%和43.7%,且NOX浓度波动与烟气含氧量密切相关。总体上,烟气回流工艺的使用能够有效抑制NOX产生,并且同时减少了氨水等物料的消耗,降低了运营的成本。但是当进入焚烧炉的垃圾品质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会影响焚烧炉的燃烧工况而使烟气回流量降低,导致NOX减排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焚烧烟气排放指标不相同,特别是由于采用的参比状态不同,不能直接比较烟气排放指标的高低。本文根据国外目前采用的几种参比状态,提出不同参比状态下的转换公式,并计算出在同一参比状态下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焚烧烟气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硝基化合物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的特点和鼓泡浓缩—焚烧工艺,根据现有焚烧工艺存在的不足和NO_x的生成机理,确定了焚烧系统设计方案和空气分级燃烧方案的主要设计参数。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表明,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在控制NO_x的排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脱附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时可能会生成二噁英,而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关于二噁英的生成机理主要来自垃圾焚烧过程,并没有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生成机理的分析。详细介绍了二噁英相关的理化性质、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热脱附技术处理含氯有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分析了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可能的生成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合成提供了几种可行的过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回转窑焚烧系统成功应用于危险废物处置的工程实例,从工艺流程、二噁英有效控制、运行自动化等方面阐述了回转窑焚烧工艺集中处置危险废物的成熟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焚烧是危险废物处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危险废物来源多样、成分复杂,在焚烧过程中常出现生产线运行不稳定,生产指标不达标等问题。文章根据危险废物热解气化焚烧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主要原料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工艺计算及热平衡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搭接机制,使二燃室燃烧温度可稳定保持在1100℃以上,保证烟气在二燃室停留时间2s,满足了焚烧炉稳定连续生产的需要,使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焚烧具有减容、减量、可回收能量等特点,是危险废物处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内大多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均为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场,处理的废物种类很多,入窑焚烧的成分波动大,造成焚烧工况不稳定、烟气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形成治污企业不自洁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将焚烧控制过程前移,通过智能仓储和预配伍系统的控制管理,根据物料特性进行分类预处理,将焚烧控制过程前移,保证入窑焚烧的危险废物热值、元素含量等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提高窑炉焚烧工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杨雪龙 《青海环境》2011,21(3):120-122
文章针对青海省日益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青海省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炼钢生产和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四个二噁英重点排放行业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青海省二噁英重点排放行业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力求使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更好地推进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相似文献   

20.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干化市政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干化污泥造粒后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干化污泥造粒前后对垃圾库管理、锅炉效率、锅炉温度、烟气净化系统及飞灰产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造粒粉状干化污泥生成直径5~8mm、长度30~50mm的污泥颗粒,有效的避免了运输及垃圾库的扬尘;其次,锅炉效率提高了7. 7%,锅炉升温速率减缓,锅炉的积灰结焦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烟气净化系统中消石灰的耗量降低了8. 9%,SO_2的排放浓度明显下降,飞灰产量由2. 8%降到2. 3%。研究结果显示污泥造粒后送入焚烧厂掺烧对焚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极其有利,为焚烧厂协同焚烧污泥提供了运行经验及合理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