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某300万t/a洗选煤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为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必要的对策建议,2021年4-7月,笔者所在单位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煤尘、噪声等。类比企业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煤尘(呼尘)和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57.1%、25.0%。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基本符合要求,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不符合要求。因此,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严重,若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补充措施及建议能得到充分落实,则投产后,工作场所劳动者实际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强)度应能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乡镇铸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整改及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乡镇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乡镇铸造企业粉尘总合格率仅56.8%,其中矽尘浓度范围2.2~8.2,最高超限11.8倍;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仅达50%;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检测均合格;防护设施达不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确诊多例尘肺病患者。总结可知,传统铸造行业粉尘和噪声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电解铝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可比性较高的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氟化氢、CO、SO2、CO2、苯并(a)芘、噪声和石油沥青烟合格率为100%,氧化铝尘、WBGT、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合格率分别为26.67%、33.33%、50.00%和92.59%。结论:本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如果有针对性地强化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乙烯、乙二醇、苯酐、顺酐、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石灰石粉尘、煤尘、气相二氧化硅和噪声等。检测发现生产车间噪声强度合格率仅为60.0%,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8人存在岗位相关性异常。该企业应根据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应着重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防护,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某港口干散货码头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检查表法评价某港口干散货码头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其控制效果。结果该码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其他粉尘(铁矿尘)、噪声、微波、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三氯乙烯、二甲苯、硫化氢、氨和高温。清仓工接触的煤尘(总尘)浓度及皮带硫化作业接触三氯乙烯的超限倍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在相关措施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氢氧化钠、氯化氢、氟化氢、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X、SOX、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二噁英等有毒气体(或有毒粉尘)和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项目除输煤系统4#皮带头作业点煤尘浓度和5#皮带头、5#皮带卸煤口、碎煤机(三楼)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改进完善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现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光气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分析确定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主要存在其他粉尘、煤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光气、氯气、氨、氢氧化钠、盐酸、噪声、工频电场、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生产场所各工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均符合标准要求,其他粉尘不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仍需完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某石灰石采石场企业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石灰石采石场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部分工作场所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该石灰石采石场企业防护设施不足,对此,提出了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冯玉娟  付晓宽  杨倩 《安防科技》2012,(2):62-64,44
目的: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及物理因素,其中环氧乙烷在储罐投料(CSTEL1.0mg/m3—422.3mg/m3)及分析环节(CSTEL7.4mg/m3—438.8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冷冻车间定点噪声测量结果,反应外操、包装岗位、冷冻站操作工、动力车间操作工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该项目可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下,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某氧化铝生产企业对原有的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委托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校办企业对该流化床煤气炉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经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厂房及设备布局合理,技改采用的生产工艺成熟、流畅,生产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种类大致齐全,但破碎楼及输煤皮带上安装的除尘管道布设欠合理,吸尘罩密闭不严,破碎机、风机等高噪声源减振降噪措施不完善,输煤工接触的粉尘浓度、输煤工和司炉工接触的噪声等效声级超过限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已建立;但仍存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薄弱,装置区没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调查铁路轨道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铁路轨道施工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铁路轨道施工现场部分岗位接触的矽尘/其他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手传振动和噪声是职业病主要危害因素,建议加强铁路轨道施工作业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4.
张蔚华  董艳 《安全》2018,39(7):48-50
通过对某防水材料厂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防水材料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结果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沥青烟和噪声,其中配料间的滑石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21mg/m~3,沥青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5.58mg/m~3,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成型车间打卷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为94.34d B(A),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针对存在的粉尘和噪声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结合该碳酸钙粉体厂现状,运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以及职业病危害分级方法进行分析,粉尘、噪声是该碳酸钙粉体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碳酸钙粉体厂职业病危害防控应从职业病危害工艺点着手,采取有效对策,特别应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为基础,重点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某调漆间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对调漆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通过检查表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防护设施设置符合性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逐一对职业接触限值、控制风速等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在调漆操作位应设置吹吸式通风装置或通风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徽省石英砂加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矽尘和噪声是两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现石英砂生产企业矽尘和噪声危害十分严重,生产作业现场未配备任何防护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比率非常高。分析了石英砂加工企业在职业病危害防护与管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提出了针对矽尘和噪声危害因素的具体工程防护措施与管理对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为分析某水泥厂硅酸盐粉磨站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笔者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对该水泥厂硅酸盐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岗位主要在球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对某井下煤矿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煤矿企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控和管理,采取加强通风、除尘、喷雾降尘和个体防护等综合措施,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煤矿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分析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5家造船企业以及公开报道的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等方法分析船舶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并探讨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船舶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CTWA超标率可达44.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TWA超标率达65.0%,噪声超标率76.9%;案例分析表明,尘肺368例,电光性眼炎2000例、高温中暑200例、苯系物等中毒19例.船舶制造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中暑、电光性眼炎、苯系物中毒等风险较高,船舶制造业应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