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高效低耗、运行维护简便、对复杂含油污水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文章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机理、净化效果、工艺流程及其工艺优势,为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深入认识人工湿地净化机制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冀东油田采油污水经过处理合格后,用于采油注水,污水处理后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油田原油开采效果。通过联合站原污水处理工艺的改造,特别是核桃壳过滤器增加加药口,加强反冲洗及生化处理技术的改进等,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使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油田的开采和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芦苇生态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造纸污水的特点,在科学详细地分析、评价、论证了现有造纸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从滨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应用湿地生态技术处理造纸污水的可行性,对造纸企业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田稠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稠油污水的特点,利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对微生物进行了培养、驯化进而在稠油污水中生存、繁殖试验,并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了降解转化,生成稳定的CO2、H2O、NH3,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稠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BR工艺可使原水中CODCr从323 mg/L降至72 mg/L,去除率为77.7%;BOD从90 mg/L降至14.4 mg/L,去除率为84%;悬浮物从200 mg/L降至47 mg/L,去除率为76.5%。成功地解决了稠油污水的达标外排问题。  相似文献   

5.
厌氧+移动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油田采用"核桃壳过滤+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油田污水,处理后污水COD、BOD5浓度分别为110.23,38.65mg/L,不能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需升级改进处理方法。在油田现场应用"物理过滤+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法,开展了油田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对现场中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处理的油田污水COD、BOD5等指标能够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其中COD、BOD5浓度分别为26.87~37.55mg/L,6.34~7.61mg/L。  相似文献   

6.
氧化沟曝气与土壤植物系统处理油田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原油田污水对环境污染严重,结合污水的特点,探索出氧化沟曝气与土壤植物系统结合的处理方案。过程由三级处理单元组成。一级单元除去大部分泥沙、悬浮物、漂浮物等固体物质;二级单元有机物借助好氧微生物和污水底部厌氧微生物作用而分解;三级单元利用土地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分解、吸收能力来处理废水。上述过程的处理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乐安油田是通过蒸汽吞吐减轻原油粘度进行开采的稠油油田。针对其特点,借鉴美国、加拿大污水回用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油井采出水回用于湿蒸汽发生器的大型泵站 ── 乐安污水深度处理站。文章详细介绍了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以及运行2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证明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湿蒸汽发生器技术是完全可行并易于操作的。  相似文献   

8.
总结吉林油田的废钻井液及岩屑、油泥油土、粉煤灰和压裂返排液等废物的产生量、危害及处理技术现状,对各油田的处理技术进行评价,结合吉林油田固体废物处理的特点确定了一体化处理技术研究思路及技术研究重点,对目前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下一步一体化技术研究重点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油田采油污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有许多深居欧亚大陆腹地的大型油田,都地处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的用水量和产水量都比较大,本文就采油过程中产生的采油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DB 12/356-2008《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ODCr≤60mg/L)要求,大港油田对原有的废水生化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优选生物活性炭曝气滤池工艺作为工程改造的主体技术方案。现场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天津市标准的要求,对大港油田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油工业废弃物处置及其生物治理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我国石油工作者对石油工业废弃物的普遍关注,现在介绍生物治理的基本概念及SPE石油工程师协会中有关含油污泥生物处置的途径及其突出优越性。生物液/固处理工艺(LST)是目前含油污泥处置现场最经济可行的处置方案。这种好氧的LST工艺过程,能够比较充分地代谢和降解石油污泥中的油和脂并大量除去多环芳烃类(PAH)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明显地降低了石油废弃物对人、畜的毒害程度。其工艺较简单,操作也简易,凡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废弃物不留残毒和后患,因此早已被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炼油业视为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选择了。石油工业废弃物的生物防治和生物降解工艺较大程度地领先于目前我国现场正在执行的各种处理含油废弃物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陆地石油污染生物降解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治理石油环境污染具有处理费用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应用,并已在治理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石油污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对就地或集中治理过程的近期发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强化治理过程的途径与展望以及在我国实验室和现场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力旋流器是近10年来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新型设备,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离性能好、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和陆地油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Vortoil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影响分离性能的诸因素、应用和优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油气站场分散于偏远地区,驻站人员少,站场生活污水量一般低于1.5m3/d,目前尚无可靠的处理途径。文章分析了土地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及生活污水土地处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渗井处理系统在此类站场的适用性。由分析得知:渗井土地处理系统具有投资低、无耗能、高效率、出水水质稳定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对油气站场生活污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长庆油田生态油气田的建设目标,阐述了具体做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依法合规抓项目建设,分步分类解决油田突出环境问题,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生态环境考核体系。得出: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是建设生态油气田的前提,打造生态油气田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丰富生态保护内涵是促进生态油气田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不触碰生态红线、积极履行生态油气田建设与保护的职责,是企业促进绿色、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Earthworms’ body works as a ‘biofilter’ and they have been found to remove the 5 days’ BOD (BOD5) by over 90%, COD by 80–90%,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by 90–92%, and the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by 90–95% from wastewater by the general mechanism of ‘inges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wastes, heavy metals, and solids from wastewater and also by their ‘absorption’ through body walls. Earthworms increas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natural aeration by granulating the clay particles. They also grind the silt and sand particles, increasing the total specific surface area, which enhances the ability to ‘adsorb’ the organics and inorganic from the wastewater. Intensification of soil processes and aeration by the earthworms enable the soil stabiliza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 to become effective and smaller in size. Suspended solids are trapped on top of the vermifilter and processed by earthworms and fed to the soil microbes immobilized in the vermifilter. There is no sludge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which requires additional expenditure on landfill disposal. This is also an odor-free process and the resulting vermifiltered water is clean and disinfected enough to be reused for farm irrigation and in parks and gardens G. Bharambe—GU & Research Assistant (Under Rajiv K. Sinha), U. Chaudhari—GU (Worked on vermiculture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