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故轨迹交叉论足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的运动轨迹交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玑,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致因要素及其管理者和员工责任,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分析指出,员工应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机和环的不安全状态负主要责任,其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行为因素;管理者应该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负主要责任,其不良管理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根本行为因素;存在从不良管理者行为、到不安全员工行为、再到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只有优化管理者行为、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并监控机或环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逐渐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之后也往往隐藏着人类行为的  相似文献   

4.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石峥  黄旭  杨伟峰  杨自华 《安全》2014,35(4):47-48
正引发事故的因素主要有偶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3种,其中人因则是事故产生的关键原因。据统计,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为主要致因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安全行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导致人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两类,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见表1。  相似文献   

6.
《广东安全生产》2020,(4):58-59
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其事故法则基础上又深入研究,提出了“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第一要因,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有10起是由于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行为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事故的致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有效地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9.
氧气充装事故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德全  杜国志 《安全》2009,30(4):34-35
氧气充装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复杂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预防氧气充装事故时必须在弄清事故致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05—2014年我国部分煤矿事故致因,选取煤矿员工个体、组织管理、群体、领导、环境5个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衡量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同人因事故的作用程度,以辨清其内在动态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揭示,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避免二者运动轨迹交叉,均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也指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人的违章包含在人为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故采取管理手段,减少人的违章行为,可直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及其发生机理,为恶性人因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对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及其模型进行系统研究。从个体因素、团体因素、外在因素出发,分析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再从行为链、致因链、原因链出发,对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分别进行建模;最后,根据事故案例,论证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模型主要包括针对个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4-9"模型、针对团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2-10"模型和针对综合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7"模型;不良文化是根源原因,管理缺陷是根本原因,情绪因素、心理因素、控制因素是间接原因,恶性破坏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人因失误的机理、分类和特点等方面,对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间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应从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人机系统设计等方面预防人因失误,从建立和维持操作者对安全工作的兴趣、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以煤矿斜井提升事故为例,说明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的判定原则和方法,从而为预防、控制人因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解剖事故一起电击工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理论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完会成事故。该理论揭示,事故的发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即空间和时间的调度。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由于人为原因的触发,就可能形成事故。因此,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能量失控的情况下,人、物两大系统各自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构成事故的“时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工业伤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分布相当广泛,根据建筑工地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从人的心理因素去研究不安全行为,分析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些对策控制和影响员工心理状态,进而控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8.
浅谈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辉  栾龙发  张智宇  张晓珂  常艳 《安全》2008,29(12):36-37
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事故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然而就爆破行业而言,通过对1984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随机抽取的274起爆破事故的分析,其中人的因素(包括爆破设计不当、违章作业、早爆、防护措施不当、现场管理不善等)造成的爆破事故占94.6%;属于爆破器材和其它尚未认识的因素造成的爆破事故占5.4%。  相似文献   

19.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 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 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 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 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 、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 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劳工部对以往伤害事故统计分析,96%的事故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产生各种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各类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有效的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极大的降低伤害事故率,从根源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