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土壤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土壤样品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超声萃取,萃取液经硅胶柱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定容,乙腈-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420 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低,苯并[a]芘的检出限为0.15μg/kg.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9%~8.4%.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2.5%~85.8%.能够满足土壤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荧光检测器最佳发射波长为390nm,在标样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采用双激发波长有效地改善了色谱分离条件。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16种PAHs的检出限为0.11μg/L~39.83μg/L,平均回收率为76.7%~98.3%,相对标准偏差为3.6%~14.4%。在南昌市布设5个大气采样点,测定PM2.5中多环芳烃含量,结果表明,八一广场多环芳烃总量值(29.497ng/m)3、苯并(a)芘平均浓度值(3.122ng/m)3、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值(5.254ng/m)3最高。  相似文献   

3.
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达到48. 9% .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为4、6、8、10时,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 1% ,2 4 8% ,49 6%和2 5 9% .JL 14在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0mg·L- 1 与2 0mg·L- 1 的条件下,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 8. 2 %与2 7. 6% .Zn2 + (2 0 0mg·L- 1 )、Cd2 + (5 0mg·L- 1 )与Pb2 + (2 0 0mg·L- 1 )不影响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但Cu2 + (5 0mg·L- 1 )、Cr2 + (5 0mg·L- 1 )对JL 14有毒性;菲和蔗糖均可促进菌株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苯并(a)是强致癌物,被认为是环境中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存在的指标,本文使用美国光谱物理公司的高效波相色谱仪,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spheri-5,RP-18柱及FL2000荧光检测器完成了大气颗粒物中BaP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91%,变异系数<5%,本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2ng。同时,以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a)芘监测数据为第一手资料,对苯并(a)芘的分布状况、规律、危害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提取-同步荧光法测定了龙岩市区不同功能区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闽西监狱良种繁殖园土样中含有苯并[a]芘和荧蒽,龙洲工业园土样中含有苯并[a]芘、荧蒽、苯并[k]荧蒽、咔唑和艹屈,龙岩三德水泥厂土样中含有苯并[a]芘、荧蒽、菲和蒽。该法简便快速,无需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就可实现多组分的同时鉴别和定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在0.052~12.37ng/mL,标准偏差为0.017~4.12,此方法用于分析闽西监狱良种繁殖园土样、龙洲工业园土样和龙岩三德水泥厂土样中的多环芳烃取得良好效果,回收率分别为68.15%~99.28%、75.40%~109.9%、78.31%~103.1%。  相似文献   

6.
采用SUMMA罐、活性炭吸附及玻璃纤维滤膜富集3种方式,于2014年12月对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炼化生产基地周围环境空气收集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对13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3个石化区周围环境空气中8种毒害类物质普遍检出,检出率超过80%;石化区苯系物、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8.01~182.75μg·m~(-3)、6.28~7.95μg·m~(-3)、5.53~12.62μg·m~(-3)、7.03~36.08 ng·m~(-3).其中,苯并[a]芘超标最为严重,日均浓度超二级标准限值1.8~13.4倍,苯、甲苯、二甲苯也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个石化区苯并[a]芘、1,3-丁二烯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已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兰州石化区周围人群遭受苯的非致癌不良影响风险也较高.与此同时,苯、乙苯、苯乙烯、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苯、1,3-丁二烯、对二氯苯的致癌风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水中氨基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氨基甲酸酯,用Waters Carbamate Analysis3.9×150mm色谱柱,以水-甲醇-乙腈为流动相,用激发波长为339nm,发射波长为445nm的荧光检测器定量测定水中氨基甲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标准偏差在0.02~0.12μg/L之间,变异系数在1.07%~7.24%之间,平均回收率在89.5%~100.5%之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反演模型的焦炉无组织苯并[a]芘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焦炉无组织苯并[a]芘排放因子难以测量,导致了焦炉苯并[a]芘大气污染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根据1999年~2003年上海某焦化厂的产量、空气质量监测等数据,建立了基于AERMOD(AMS/EPA REGULATORY MODEL)模型反演苯并[a]芘排放因子的方法.结果显示,企业周边3个监测点年平均浓度结果分别为0.033,0.0024,0.0031μg/m3,均超过了2012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通过AERMOD模型反演得到该焦化厂苯并[a]芘平均排放因子为14.71mg/t焦煤, 苯并[a]芘预测浓度超标面积125km2,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焦化厂周围,超标焦炉苯并[a]芘防护距离为6300m.  相似文献   

9.
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建立了"酶水解-固相萃取-HPLC 荧光检测"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1-羟基芘,9-羟基苯并[a]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对200个实际尿液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回收率为70%~85%,最低检出限为0 02~0 05μg L。-20℃保存的尿液样品及尿液提取液中3种化合物在1个月内降解了10%~36%,提取液比尿液的稳定性稍好,保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及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目标化合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提取液,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同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较好,回收率在66.0%~1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4~6.57之间,检出限为0.12~0.20 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定性定量准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在南京市大气国控点采集PM10样品,测量苯并[a]芘浓度。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中苯并[a]芘月均值浓度呈双峰型变化,季节变化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受工业污染的影响,呈现北高南低的局面。南京市苯并[a]芘浓度在国内外部分大城市中处于较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2.
PRA在焦化厂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北京市某炼焦化学厂场地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研究了15个人体暴露参数和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对苯、苯并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表层和深层土壤,苯、苯并芘各暴露途径及总暴露途径PRA95%分位值均小于相应DRA(确定性风险评价)风险值;该场地整个土层中苯的PRA总风险值为1.5×10-8~6.9×10-3,苯并芘为2.3×10-9~2.2×10-3,二者95%分位值分别为3.8×10-4和1.1×10-4;苯、苯并芘的DRA总风险值分别为PRA96.8%和99.1%分位值,并且二者的DRA总风险值/PRA95%分位值分别为1.5和3.2,表明DRA风险值偏保守. 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对苯总风险不确定性贡献较大的为深层土壤中的苯浓度(贡献率为94.63%,下同)和成人暴露周期(4.12%),苯并芘为表层土壤中苯并芘浓度(92.63%)、成人暴露周期(2.40%)、儿童每日土壤摄入量(2.12%)和儿童暴露周期(1.2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攀钢片区4个监测点近10年来的苯并[α]芘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找出其规律,调查分析其主要来源,对苯并[α]芘的污染作出客观的评价,为防止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某100万吨/年焦化项目为例,分析其在不同地形和风速参数条件下苯并芘排放量,预测不同条件下距离焦炉炉体中心-1000~1000米范围内各网格点的苯并芘超标概率,最终得出风速、地形参数对苯并芘浓度超标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集韶关市PM10和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析了16种PAHs在PM2.5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6种PAHs在PM10和PM2.5中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PAHs在PM2.5中的季节性分布具有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的特点,且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c]芘、苯并[a]芘、荧蒽等在一年四季含量均较高;在空间上的分布显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PAHs在PM2.5中的分布明显高于在PM10中的分布,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和区域,PAHs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上海市8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上海市土壤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同分异构体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表层土壤中的PAHs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80个样点PAHs的含量在0.12~24.5μg/g之间,呈现出郊区>市区>农村的梯度变化,市区内不同功能区采样点呈现出交通区>文教区>公园绿地>商业区>住宅区的梯度变化. PAHs组成以4环和5环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PAHs的49.2%和27.0%,其次为3环和6环,分别占∑PAHs的14.8%和6.6%,最低为2环PAHs,仅占2.4%,单体PAHs化合物以荧蒽、芘、苯并芘为主.源解析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主要是石油燃烧.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芳香烃污染物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萤蒽、芘、(艹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萤蒽、苯并芘、(艹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艹屈)、三芳甾烷等系列数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艹屈)等.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情况、不同周围环境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输入、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柴燃烧产物等,不同环境功能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limate change control the transport flux and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This study applied a multimedia model (BETR model) to explore alternations in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concentrations and transport flux of benzopyrene (BaP), phenanthrene (Phe),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the Chaohu watershed,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source emissions and climate. The potential historic and future risks of these pollutants also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urrent trends in concentrations and transport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ir emissions between 2005 and 2018. During the next 100 years, temporal trends and spatial patterns were not predicted to change significantl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sensitiv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climate chang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ulti-media concentrations and transport fluxes of BaP, Phe, PFOS and PCBs, and rainfall intensity was the predominant controlling factor. Risk quotients (RQs) of BaP and Phe-in soil increased from 0.42 to 0.95 and 0.06 to 0.35, respectively, from 2005 to 2090, indicating potential risks. The RQs of the other examined contaminants exhibited little potential risk in soil, water, or sediment. Based on spatial patterns,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ecosystem around Lake Chaohu is the most at risk. The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needed for local pollution control of POPs in the Chaohu watershed. In addition, the developed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watershed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渤海湾天津段多条河流入海区和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近岸海域表层(0~5 cm)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对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评估了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概率致癌风险. 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w(PAHs)(16种PAHs质量分数之和,以干质量计)为23.9~672.8 ng/g,平均值为228.1 ng/g. 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程度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加剧,并且呈复合型污染,在天津港港区外海域主要为石油制品污染,在研究区域南部则主要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河入海口附近和研究区域北部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内概率致癌风险处于较低水平,∑7TEQBaP(7种强致癌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占∑16TEQBaP〔16种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的96.8%,其中二苯并蒽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为苯并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