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地区一次暴雨过程成因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5—6日,受东移北上的华北气旋的影响,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其中彰武、本溪等地出现局地大暴雨。应用MM5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位涡分析方法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有正位涡扰动存在,对强对流天气具有触发作用;对流层中低层的相对高位涡中心和对流层高层的较强低位涡中心相配合,有利于形成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使得气旋得以维持和发展,从而为对流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对流层中低层,出现高位涡中心地区可能形成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重嵌套网格,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模式,对2014年6月6日08:00-7日08:00川滇切变线致灾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为客观地模拟出暴雨过程的落区和强度,较好地反映了强降水过程的实况和基本特征,模式能很好地指示出强降水发生的高湿水汽条件以及正涡度发展、强烈上升运动和下正上负垂直螺旋度结构的动力条件,模拟的上升运动位置及700 hPa正涡度带和正垂直螺旋带亦对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另外除了模拟的切变线位置稍偏西偏南而导致暴雨区稍偏西偏南外,对高低层影响系统的走向、结构、位置和强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表明该模式对云南省切变线致灾暴雨系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MM5V3模式对发生在北京密云县一次引发泥石流的局地灾害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精确的初始场信息对于高质量的预报是重要的.应用湿位涡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发展的因子包括:①中β尺度涡旋附近高低层间存在较强的风垂直切变;②层结接近中性;③低层能量锋特征较明显.这些因子的共同效应导致了中β尺度涡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华北暴雨形成时的中尺度与微尺度的结构特征,选取发生于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0.05°×0.05°的FY2C红外TBB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发生时的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大气稳定度、云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登陆台风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高空槽后的西风急流入侵到华北北部,低层副高西侧的东南急流位于华北东部,使得华北地区上空形成了有利于触发对流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天气形势.低层印度季风与我国南海夏季风对水汽的北上有重要作用,还有一部分水汽系来自副高西侧的东南风急流输送;高层水汽主要是由偏东气流经副高西侧向西,然后转向北输送到华北;华北地区的低层存在较强的水汽辐合,高层存在相对较弱的水汽辐散区,这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恒理论和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对河北省东北部2008年6月25日的局地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MPV1 "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提供了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850hPa上MPV1<0及MPV2>0的演变,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暴雨区位于对流层低层MPV1零线附近、MPV2过渡带的等值线密集区内;湿位涡的大值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WRFV3.4模式中9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对1991年7月6日02时-7日08时(北京时)里下河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及雨区范围等方面,并将模拟结果与降水显著的6个测站的实测值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的降水带均呈西南—东北走向,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里下河地区,各方案基本模拟出了雨带的走向、降水落区,但降水强度以及降水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Kessler方案对建湖和宝应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5方案对高邮和扬州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3方案对兴化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DM6方案对泰州地区的降水模拟较好。 相似文献
7.
8.
9.
2010年5月中旬,广东省在一周之内连续遭受了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频次之高、雨量之多、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少有。对这两次暴雨过程从水汽输送、动力结构、大气稳定度和雷达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不同,水汽输送和辐合强弱与暴雨范围有密切关系,降水强度不但受大气不稳定度影响,动力触发更可能是引发强降水的关键因素;产生暴雨的飑线通过吸收合并其移动前方和沿近地层辐合带新生单体得以维持和发展,飑线上的HP型超级单体是产生降水峰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将NCEP 1°×1°格点资料作为初始场,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位于我国低纬度高原云南的两次典型的局地特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绘制了T-ln P图,计算了LI指数、CAPE指数、CIN指数、相当位涡(EPV)等物理量,对云南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条件不稳定性、对流不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不稳定机制各不相同,当层结稳定、对流稳定或弱不稳定时,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也会引发强降水。 相似文献
11.
台风暴雨成因的螺旋度和Q矢量研究——影响浙闽两省的台风"风棠"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05号台风“海棠”是一个路径怪异、变化复杂的台风,它在浙闽地区产生了强降水,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应用螺旋度和Q矢量的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了台风登陆前后螺旋度和Q矢量散度场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台风在浙闽地区造成的强降雨的基本成因。研究表明,低层相对螺旋度的分布与高低层不同符号的螺旋度的配置可能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低层Q矢量辐合区与地面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Q矢量辐合随高度发生倾斜时对未来强降水的发生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内涝是城市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并长期困扰我国的许多城市。依据城市化进程及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的误区,全面剖析了暴雨内涝的成因。结果表明: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下是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一个重要的、但非唯一的成因;仅通过提高设计标准防治暴雨内涝投资巨大、实施困难,且成效不大。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因还包括城市下垫面不透水比例增加、暴雨洪峰流量增大、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存在、地面沉降日趋严重、相关部门与专业缺乏沟通与合作等。基于发达国家城市暴雨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暴雨内涝防治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城市暴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地区暴雨的概率特征——基于泊松分布的统计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Poisson分布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暴雨发生的概率特征,并提出了进一步统计模拟的思路。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大范围地区测站夏季暴雨日数的概率基本上都符合Poisson模型,而以往的研究一般仅作了某些测站的验证,而并未从大范围地区测站的概率分布来考察。 相似文献
15.
16.
17.
In recent years, rainstorm disasters have enormously negative effect on property safety and life safety in Nanj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sistency of optimal social supply of rainstorm disasters preven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ublic sector supply, this paper studies citizens’ preferences for augmented strategies in Nanjing. Using a choice experiment approach, we consider willingness-to-pay (WTP) for augmented efforts for non-structural reform strategy of rainstorm runoff control, structural reform strategy of rainstorm drainage and non-structural educ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itizens were generally in favor of augmented rainstorm disaster preven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but with varying degrees. They were most favorable to increased educational effort that does not physically affect rainstorm, with the WTP of ¥134.29 a year. Followed by improvements in Non-structural Reform Strategy of Rainstorm Runoff Control, its WTP was ¥88.08 a year. The improving Structural Reform Strategy of Rainstorm drainage was less influential, but still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olicy choice with the WTP of ¥55.42 a year.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of latent class model best confirmed the assumption that individual preference is heterogeneous.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gain the support of the public, policy-makers should advance publicly linked strategies such as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that appear most useful.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物气候指标距平,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有3种空间分布类型:以中西部为中心的全区一致型;西北、东南相反分布型,其正值中心分布在北京、霸州等区域,负值中心分布在济南、淄川、临沂等区域;东、西相反分布型,其正值中心分布在河北省东北部的唐山、秦皇岛和山东省的烟台、福山、海阳为等区域,负值中心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石家庄以及河南省的安阳和新乡等区域;3种空间分布型时间系数变化趋势都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呈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已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干旱,给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2000年至2009年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数据,结合地面实测土壤水分和实地调研数据,利用距平植被指数(AVI)和距平水分指数(AWI)对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干旱程度进行了分级,对干旱的发生、发展和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得到了该时期的旱情分布结果:2008年10月份以后旱情逐渐加重,2009年1月下旬各地旱情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研究表明,AWI对干旱的反应比AVI敏感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最新的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与干旱有关的气象因素(可能蒸散量、水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及其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的干旱程度略轻于前30年的平均水平,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内蒙古东部地区,京津冀地区干旱有所缓解,山西大部分地区、陕西、宁夏南部、甘南及青海部分地区,则干旱有所发展,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几乎没有变化,最后,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干旱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