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者在建立的人工小生境中,研究了具有生态学意义的~(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在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转移规律.本文是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悬浮物、底质对核素的富集和吸附,考察了核素进入海水后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2.
亚铁氰化铜—硅胶对钴,锌,铯和铈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和γ能谱法等分析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CuFC-SiO2对Co、Zn、Cs和Ce等核素的静态和动态交换平衡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体系的pH、温度、搅拌时间和离子浓度等对Co、Zn、Cs和Ce的吸附率和交换容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其吸附能力顺序为Cs>Zn>Ce>CoCuFC-SiO2用作现场定量浓集海水中60Co、65Zn、137Cs和144Ce等核素,用γ谱测定其活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选取微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以及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和环丙沙星(CIP)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海水和纯水中的抗生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背景溶液下微塑料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PP-纯水PE-纯水PP-海水PE-海水;抗生素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CIP-纯水SDZ-纯水SDZ-海水CIP-海水。除在海水体系中,PE对SDZ的吸附过程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他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起始阶段吸附较快,随后吸附变慢,最终达到动态平衡。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吸附为非均匀的多层吸附,存在多个吸附位点。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发现在吸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基团,即没有化学吸附。不同微塑料对SDZ和CIP的吸附存在差异,且不同的水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微塑料在海水中的吸附能力低于纯水。这些结果可为了解微塑料作为载体协同迁移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以水为载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和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和解吸是一非平衡过程.非平衡状态下吸附和解吸达到平衡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平衡速率参数a来表征本文首次定量分析了非平衡吸附对核素迁移的影响,提出基于室内分配系数实验求取a值的方法,并将室内实验得出的a值同原位核素迁移试验拟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出的a值可作为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并且提出了碱渣─海水体系中碱渣含量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大小的“强度指数”概念。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碱渣对海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理论分析发现,预测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之间符合乔姆金等温吸附方程,说明了海水中磷酸盐在碱渣表面上的吸附是遮盖率不大的单层化学吸附,与本文的前提假设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印度和摩那哥的研究人员最近研究的成果表明,下沉的浮游生物残骸及碎屑可以携带大多数天然放射性核素由表层海水沉积至海底。但是,前期的一些工作却对主要由浮游动物及较大的浮游植物所组成的“纯浮游生物”富集放射性核素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估计不足。由于较小的个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且放射性核素储如228Th和Pb等又是吸附在细胞表  相似文献   

7.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沉积物对铜的吸附动力学及条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研究在不同条件海水中厦门港沉积物对Cu的吸附动力学。提供动力学模式,测定相应条件下的吸附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平衡吸附量等定量参数。研究表明,海水的温度、盐度、pH以及沉积物样品干燥细分散处理之后对吸附速率都有很明显影响,但对吸附容量(平衡)影响不大。沉积物对Cu的吸附性质以化学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控制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试验散落物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废物通过种种途径最终基本上进入了海洋。研究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的化学形式和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别低,而且一些核素至今尚无可靠的鉴别方法,阐明核素的化学形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只能避难就易、因地制宜地研究核素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络合物的形式。先测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用稳定常数计算核素的化学形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中速效磷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入海洋后其中的磷素对海洋产生的污染问题,研究其被用于灌溉后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各层次速效磷的吸附量随速效磷的浓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海水养殖废水中速效磷的含量一般在0.26 mg/L左右,海水养殖废水用于灌溉土壤完全可以吸附和利用这部分速效磷;在土壤中速效磷的吸附量与吸附所需的时间之间呈对数曲线变化,其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滨海盐渍土对速效磷的吸附规律遵循Freundlish方程;影响速效磷吸附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CaCO3、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吸附平衡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预测放射性核素在植物叶面的吸附行为,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酸解)分离得到角质层(PHC1),脱蜡角质层(PHC2),脱蜡-脱角质角质层(PHC3),脱蜡-脱角质-脱糖角质层(PHC4)以及蜡质等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组分,研究了角质层组分对Cs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叶片角质层由16.63%蜡质,63.41%角质,12.86%多糖,7.10%角碳组成.PHC1、PHC2、PHC3、PHC4各组分对Cs的吸附30min即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3、1.92、4.67和0.58mg/g.角质层组分的饱和吸附量与其极性和芳香性指数具有显著的二元线性正相关性,其中极性指数对核素吸附具有更高权重的影响.糖类和角质是叶面角质层吸附核素的主要介质,各角质层组分吸附Cs贡献率分别为:糖类(51.45%)角质(38.73%)蜡质(7.51%)角碳(2.31%).竞争离子的存在能显著降低叶面对核素的吸附作用:随着Na离子浓度的增加,叶面角质层对Cs的吸附性能逐渐下降,当Na和Cs摩尔浓度比为100:1时,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的吸附量仅为对照的6%.  相似文献   

12.
本丈报告了1987~1989年锦州地区自来水、井水、温泉水、河水和海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U、232Th、226Ra的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井水的放射性活度一般高于自来水。各种水体中232Th活度较低。温泉中除U偏低外,一般天然核素活度比其他水体高。海水中天然核素放射性活度因放射性废物排放量减少而随之明显减少。此外,还查明了几个厂矿地区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活度。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亮  丰俊东 《环境工程》2015,33(6):30-34
利用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研究以及应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相比于现在的固化处理方法更效率,更环保。通过研究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可实现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工艺化目标。综述了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影响吸附行为的因素以及预处理后的微生物细胞对核素的吸附行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放射性核素在海水、河水等环境水中的浓度很低,如果在现场将欲分析核素浓集,则可大大节省水样采集、运输及实验室进行核素沉淀浓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采用现场浓集技术首先要找到能快速浓集水样中多种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剂。1968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X5912(X)l(X) 256花岗岩体单裂隙中核素迁移数学模型皿.扩散模型及其有限单元法解/苏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一20()0,22(2)一80一86 环图0一16 以北京市阳坊地区地表新鲜花岗岩为实验介质,在含有天然裂隙面切割的花岗岩柱中进行了核素扩散实验。考虑了花岗岩基质扩散,裂隙表面吸附和基质吸附等因素对核素扩散的影响,着重探讨了花岗岩基质扩散对核素在裂隙中迁移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扩散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求得其数值解。将数值解、解析解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三者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影响海水中矿物颗粒对石油烃吸附过程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种沉积物(粘土、粉砂和粗砂)对海水中石油烃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几种主要因素。用气相色谱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沉积物对0~#轻柴油烃分子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沙质滩涂吸附水中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沙质滩涂对可溶性油吸附的基本规律以及吸附等温线关系,分析了沙质滩涂粒径、温度、pH和盐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沙质滩涂体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对数型和直线型理想吸附,沙质滩涂对可溶性油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0 h;沙质滩涂对海水中可溶性油的吸附量随盐度增加和滩涂体粒度变细其吸附量越大,随温度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放射性核素在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转移规律研究的第三部分,着重研究~(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在毛蚶、文蛤、对虾、罗非鱼各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并计算各自的富集系数,同时也考察了各种核素在生物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排出、在底质中的解吸作用以及生物再利用的过程.结果表明肠道和内脏对核素的富集量高,排出也快;外壳、鳃甚至肌肉对核素的富集量低,排出也慢.文中着重讨论了肠道、外壳、鳃在不同情况下成为生物体参与外界环境核素循环主要通道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海水中柴油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改性膨润土可以较好地吸附海水中的油,在温度为25℃、盐度33‰、振荡频率150r/min、pH为8的环境下,除油率可以达97%以上。该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