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环境问题和环境资源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区际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极大的影响和抑制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探讨区际环境问题和环境关系的成因、类型、数量动态、时空演变格局;独创性的剖析区际环境关系、区际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刻根原。深入研究区际生态补偿作用和影响,指明缺乏补偿是江河上游与下游地区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指出区际生态补偿体系应由政策法律制订机构、补偿计算机构、补偿征收管理机构等组成;同时着重研究计算策略思路、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达等生态补偿计算有关问题;分析建立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环境影响数量技术、环境问题争端协调等面临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
区际生态环境关系是随着区域生态环境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区域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与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紧密相关而又相互区别的新型关系。对区际生态环境关系这一环境科学论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初步探讨了区际生态环境关系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和分类,以及区域环境合作与冲突等基本问题,着重提出了区际环境冲突的形式、成因与解决机制,试图从区域间环境的矛盾冲突这个新的视角去认识区域环境问题,探索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矛盾的新途径。以江苏省为例,初步探讨了江苏省与周边省、市的环境矛盾冲突以及建立省际环境合作的机制与对策,认为江苏省位于长江和淮河等流域下游,周边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同时又是资源、能源的输入和消耗大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省际生态环境利益冲突将会进一步显现,因此应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资源、环境合作,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协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区域间环境影响机制 ,提出进行区际环境协作加强区际环境调控以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出台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试图根据一些理想的条件和标准对我国区域空间进行合理的重新划分和建构,从而达到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决策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注从早期狭义上更多地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逐渐缩小,后来逐渐扩展到广义上的区际实际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程.根据中国2001-2009年的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我国区际发展不协调程度都呈现扩大趋势,并且广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远超过狭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主体功能区战略是逻辑意义上的以地为本,同时也是对区域过去发展水平的一个事后承认或被动承认,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主体功能区的开发顺序和开发重点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同向递增关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有着较大随意性和不严谨性,加上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不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短时期内不会缩小反而可能会加大我国本已不小的区际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产业有序转移必须以有利于或者加强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环境规制差异造成了不同经济地域之间污染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调整,强化了高污染产业进行生产区位选择的动机,以规避来自政府的环境监管。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高污染企业区际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环境寻求策略推动了污染密集型生产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松弛地区的转移。企业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区际转移受到环境要素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明显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产品与区际环境规制差异、企业市场内部化战略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借鉴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可以明晰企业环境寻求策略下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的内在机制。一方面,环境成本差异决定了非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转移的意愿,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生产的边际环境治理成本和平均环境治理成本提高,污染密集型生产外迁的动力加强,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对环境规制强度更加敏感。污染密集型生产承接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形成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力对冲,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合理的区际环境政策差异能在产业有序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设定区际环境规制级差与碳信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分类监管与行业节能减排,建立拟承接生产项目的效率筛选机制,提高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产业优惠政策所形成隐性市场保护等环境监管手段是保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现有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采用指数法、位序得分法和专家打分排序,主观因素影响过大。TOPSIS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决策问题中的各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比较对象贴近最优解和远离最劣解的程度,给出比较对象的优劣排序,作为决策判据,此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首先阐述加权TOPSIS法,其次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构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进行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杭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实力最强,泰州、南通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现有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采用指数法、位序得分法和专家打分排序,主观因素影响过大。TOPSIS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决策问题中的各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比较对象贴近最优解和远离最劣解的程度,给出比较对象的优劣排序,作为决策判据,此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首先阐述加权TOPSIS法,其次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构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进行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杭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实力最强,泰州、南通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更加关注经济发展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影响区域发展的传统要素作用的下降,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代表的新的影响要素正在扩大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特征的区域差异性、要素的区域流动性和区域的空间类型。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应实行不同的区域政策,建立区际之间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合作机制,避免污染要素和污染产业的区际转移。  相似文献   

9.
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持。其中功利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必须坚持合理的功利主义 ,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政府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单元和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全国的发展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政府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位力量。本文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城市政府五大主要职能,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种种优势和制约条件,最后指出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论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必要的伦理学基础,并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价值、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论观点,这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必将对上层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推动法理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个层次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新秩序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文化力 ,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主导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生态、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体系包括资源、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基础是资源物质变换,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依托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载体是生态平衡网络。本文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物质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住区环境创造的客观要求 ,提出了城市住区环境创造的观念、方法与措施。文章指出 ,城市住区环境创造应以人为本 ,达到空间环境充足、生态环境优良、视觉环境优美、文化环境典雅、人文环境高尚、智能环境先进 ,使人、空间和环境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得到完善与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评估区域发展态势是进一步研究区域发展前景的基础。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成本的辩证关系出发,以长江沿江产业带40个地级城市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标识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本最重要的指标,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复合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发展成本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判别矩阵,将长江沿江地区划分为高发展高成本区、高发展低成本区、低发展高成本区和低发展低成本区等4种类型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分别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为长江沿江地区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系统在可持续发展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可持续发展预警函需解决的如何计量区域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和如何减少人为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专家系统与预警模型系统的融合等难题 ,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预警信息系统 ,即以地理信息系统作平台 ,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数据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 ,实现对预警指标数据的动态补充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预警的专家系统、预警模型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地拟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城市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从城市土地使用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