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延  马旭洲  张文博  戴丹超  刘宇 《环境化学》2020,39(6):1544-1554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期间池塘水环境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5月7日至10月13日,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幼蟹生态养殖池塘和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大眼幼体经160 d养殖,蜕壳11次成长为幼蟹,T均值为27.0±2.9℃,总有效积温为3085.3℃·d;随蜕壳次数增加,有效积温增长趋势贴近指数函数y=42.166e~(0.2644)~x,R~2=0.9629;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贴近二次函数y=33.059x~2-98.244x+160.05,R~2=0.9992.幼蟹池溶解氧(DO)在养殖前期优于水源,NH~+_4-N、NO~-_2-N、NO~-_3-N总体优于水源,PO_4~(3-)-P在高温季节优于水源,COD_(Mn)在整个养殖阶段均较水源差.除TN、TP、COD_(Mn)有不同程度超标外,幼蟹池和水源其它水质因子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影响,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溴氰菊酯对河蟹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作用下组织病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河蟹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127 μg·L-1、1.380 μg·L-1、1.153 μg·L-1和0.905 μg·L-1,安全浓度(SC)为0.0905 μg·L-1,溴氰菊酯对河蟹的毒性为剧毒;河蟹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005~0.32 μg·L-1的慢性毒性作用下,分别于第7、14和21天进行鳃、肝胰腺、心脏、肠、肌肉组织和神经团的组织病理观察,鳃出现鳃小叶水肿、渗出物增加、萎缩到鳃腔闭合出现细胞坏死,肝胰腺的部分肝胰腺管中肝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和肝胰腺管基膜崩解,心脏出现水肿,部分心肌纤维横纹模糊和消失到局部心肌纤维坏死,肠黏膜层柱状上皮细胞从空泡变性、部分坏死到较多上皮细胞坏死崩解脱落入肠腔,肌肉组织和神经团无组织病理变化现象。最早出现不可逆的坏死组织病理变化是在第14天的0.005 μg·L-1浓度组,肝胰腺细胞坏死,此时即使去除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坏死已不能恢复。通过与河蟹水瘪子病组织病理的比较分析,溴氰菊酯毒性作用下的河蟹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4.
中华绒螯蟹感染类立克次氏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蟹病理组织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在病蟹鳃上皮细胞、肝胰腺细胞及血淋巴细胞中存在大量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1ike organism,RLO)微生物.RLO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同时也能散在或群居状存在于包含体外的细胞质内.RLO细胞形态主要有两类,即初级体细胞型和中间体细胞型.初级体RLO表现为体积较小、电子密度深染的球状颗粒.中间体RLO呈现球状、椭圆体及棒状等多种细胞形态.中间体RLO能以二分裂和出芽两种方式繁殖.人工感染实验表明,RLO能通过水体经鳃感染健康蟹,使其表现颤抖病症状.血淋巴细胞中RL0的存在及电镜对不同发病时期病蟹组织的观察结果说明,RLO能够依靠血淋巴循环迅速从最初感染的鳃组织向肝胰腺扩散,形成系统感染,导致器官组织细胞机能紊乱.图版2参24  相似文献   

5.
6.
蒋玫  沈新强  李磊  黄厚见 《生态环境》2010,19(12):2906-2910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仔蟹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温度在20℃左右,用氨氮与过滤海水分设5个质量浓度组(2.04、6.35、9.04、11.75和19.13 mg.L-1),同时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氨氮质量浓度为0.30 mg.L-1),每一个质量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对中华绒螯蟹仔蟹进行6 d胁迫试验。每2 d观察仔蟹的蜕壳情况,并分别于实验后的2、4和6 d取仔蟹肝组织样,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分析测定RNA/DNA荧光相素比,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6 d后,最高浓度组和对照组仔蟹肝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氨氮的胁迫,仔蟹的变态率随染毒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同时变态蜕壳的时间也会产生延迟现象。氨氮的胁迫会引起仔蟹的肝组织细胞内的DNA和RNA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导致RNA/DNA比率的不断下降。在高质量浓度氨氮的胁迫下,使得仔蟹肝细胞线粒体部分解体、胞质空泡化和染色质浓缩、转运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出现许多空泡和微绒毛消失等一系列的损伤变化。破坏了仔蟹自身机能正常的代谢和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1.6、8.0、16.0μg·L-1)阿维菌素在胁迫中华绒螯蟹12、24、48、96 h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在胁迫60 d时,记录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颜色的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观察。3个阿维菌素浓度组为实验组,空白组和溶剂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和溶剂组各个时间点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1.6μg·L-1)组SOD和CAT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中浓度(8.0μg·L-1)组SOD和CAT活力变化趋势一致,持续被诱导,SOD活力在24 h以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CAT活力在48 h以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高浓度(16.0μg·L-1)组SOD和CAT活力在12 h~24 h之间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但是在48 h之后,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96 h时,高浓度组SOD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而CAT活力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MDA积累量逐渐增加,高浓度组氧化胁迫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低浓度组。胁迫60 d时,取样观察可见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正常,各实验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胰腺颜色由最开始的橘黄色变成了淡黄色、黄白色甚至白色,高、中、低各浓度组肝胰腺白化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6.6%、57.1%和25.0%。组织病理分析显示,淡黄色肝胰腺的病理变化主要是B细胞数量减少,肝胰腺上皮细胞部分肿大并出现空泡;黄白肝病理观察可见肝胰腺上皮细胞中空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空泡内出现内容物,细胞核固缩;白肝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基膜增厚,上皮细胞大量脱落,散落在管腔中,空泡数量进一步增多,肝胰腺的生理功能受损。由此得出,阿维菌素会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造成氧化胁迫和组织损伤,且阿维菌素和对肝胰腺的氧化胁迫效应和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RAPD标记鉴别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200个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辽河种群、长江种群和瓯江种群进行了RAPD遗传标记鉴别研究,其中引物HX01和HX02检测到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所有样品共有的HX010.4和HX020.7扩增片段,Mr分别为0.4kb和0.7kb.这两个扩增片段在模板DNA浓度作上下50%的改变、或在镁离子和引物浓度分别作上下25%的改变时仍稳定出现,而长江种群样品的PCR反应中无这两个扩增片段出现,因而可作为长江种群的鉴别标记.用上述标记检查一些人工养殖的河蟹,发现一些苗种场的蟹苗种质严重混杂.未发现可以区分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2种氨基酸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甘氨酸(L-Gly)、缬氨酸(L-Val)、丙氨酸(L-Ala)、苯丙氨酸(L-Phe)、苏氨酸(L-Thr)和丝氨酸(L-Ser)对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而蛋氨酸(L-Met)、天冬酰胺(L-Gln)、脯氨酸(L-Pro)、精氨酸(L-Arg)、组氨酸(L-His)和赖氨酸(L-Lys)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L-Pro、L-Arg和L-Lys使酶活力下降50%时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450、20、85 mmolL-1.L-Pro对酶的抑制表现为可逆非竞争性类型,对酶的抑制常数K1为702.87 mmol L-1.L-Arg、L-His和L-Lys对酶的抑制均表现为可逆反竞争性类型,对酶的抑制常数K1S分别为2.19、85.81、10.23 mmol L-1.图9参10  相似文献   

10.
RAPD标记鉴别中华绒螯解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00个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长江种群和瓯江种进行了RAPD遗传标记鉴别研究,其中引物HXO1和HXO2检测与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所有样品共有的HXO1-0.4和HX02-0.7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11.
铜对小麦氮素代谢的影响李延(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杭州310029)黄毅斌(福建农科院土肥所,福州350013)秦遂初(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杭州310029)铜在1931年由A.Sommer证实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近年来,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盐氮对草鱼种耗氧率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全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及耗氧率,研究了草鱼种在NO-N作用下的生理变化和对NO-N的适应性,结果表明:ρ(NO-N)在O~4mg·L-1范围内可使草鱼种耗氧率增加,并于1mp·L-1和4mg·L-1处出现峰值和次峰值;经暴露处理的鱼种在恢复21d后,显示出对NO-N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鉴于鱼类和哺乳动物的谷氨酰胺代谢途径有所不同,为了优化CHSE细胞的培养基和大量培养的过程控制。考察了谷氨酰胺对CHSE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CHSE细胞批培养中,无谷氨酰胺的M199培养基可以支持CHSE细胞的生长,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c=0.54mmolL^-1时,细胞可达到最高密度nmax/10^5mL^-1=16.19;而更高浓度的谷氨酰胺(c:1.76-5.62mmolL^-1)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在c=0~5.62mmolL^-1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批培养中,葡萄糖的利用和乳酸的生成基本一致,随谷氨酰胺浓度的升高,Qglc和Qlac增加,Yn/glc降低.另外,随着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0~3.33mmolL^-1),谷氨酰胺的消耗增加,Yn/gln和Yammo/gln分别下降58%和50%;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继续增加时,谷氨酰胺的消耗、Yn/gla和Yammo/gln基本不变.此外,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为0时,丙氨酸成为消耗性的氨基酸;Yala/gln先随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0.54~1.76mmolL^-1)而增加,而后又随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1.76~3.33mmolL^-1)而降低.最后维持不变.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羟基多溴联苯醚3'-OH-BDE-7在S.D.大鼠肝匀浆中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3'-OH-BDE-7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4-二溴苯酚和二羟基多溴联苯醚(diOHPBDEs),并且其在温孵30min,时代谢转化率为90%.3'-OH-BDE-7的代谢研究为其它羟基多溴联...  相似文献   

16.
人工控制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长江华溪蟹 (Sinopotamonyangtsekiense)对Cu2 的毒性反应 ,并探讨其作为环境监测生物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随浓度的升高、浸药时间的延长 ,Cu2 对长江华溪蟹的毒性增大 .Cu2 的毒性与长江华溪蟹性别也有密切关系 ,雄性个体对Cu2 的忍耐度低于雌性个体 ;对达到性成熟的长江华溪蟹个体 ,Cu2 毒性与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温度影响Cu2 对长江华溪蟹的毒性 ,较高温度 (18℃ )下的毒性高于较低温度 (14℃ )下的毒性 .图 3表 1参 16  相似文献   

17.
野猪和几种家猪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二花脸猪、红灯笼猪、姜曲海猪、香猪、约克夏猪及华东地区野猪共24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以探讨家猪与野猪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从40个引物中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3个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共获得192个RAPD标记.RAPD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江苏地区家猪品种或类群内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群体的遗传趋异程度处于较低水平;(2)二花脸猪、红灯笼猪及姜曲海猪与华东地区的野猪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3)中国家猪各地方品种可能由分布于各地区的亚洲野猪经人们长期的定向选育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31个种40个样品成熟叶表皮的细胞的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下表皮,为气孔多形型,气孔基本类型有四细胞型和极型两种;气孔的类型、大小、气孔指数、表皮细胞形状等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系统与分类研究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