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有色金属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分析,为政府、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担当的责任和做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余博  潘爱民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481-1493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并探讨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平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社会便利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非核心区域的正影响强度大于核心区域。人才流动不平衡会逆向调节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正影响程度,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节能工作情况、2008年节能工作重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对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节能工作情况、2008年节能工作重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对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发展时代,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建设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给子孙万代留下资源,这是经济发展面对的一大难题.低碳会计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低碳会计的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因此,企业会计应该深入研究在低碳企业中的作用,为提高低碳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企业的发展奋斗.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保护是目前各个国家普遍遵循的发展路径和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低碳经济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路径的选择及任楼煤矿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任楼煤矿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走节能减排之路。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低碳经济问题背后隐藏着全球经济博弈的诸多层面.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谁把握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谁将掌控未来的经济制高点,“低碳”将对未来国际贸易、金融及产业竞争产生重大影响.低碳经济同时为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在战略和战术上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经济增长方式、经营管理方式、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人类生活消费方式的新变革,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面临问题,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并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6年-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出以下三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环境质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特定的门槛值,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先上升后减缓;第二,中国金融发展与环境质量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此外,金融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结果是有增长无发展,导致祉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失衡、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冲突.生态城市建设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能源需求持续增加。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天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引擎”和决定性因素。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连续召开了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表明中国政府对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变异系数-综合指数法的乌鲁木齐城市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脆弱性三个方面,筛选新疆乌鲁木齐城市2006—2015年近十年的34个具体评价指标建立了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以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城市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城市综合脆弱性逐渐降低,但长时间处于中等偏高状态;虽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脆弱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获得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存在。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利于乌鲁木齐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藏东南地区发展烟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种植业对藏东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该区发展烟草种植的可行性、必要性、重要性、发展规模和战略对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旨在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以促进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湖南省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不断增强.然而,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虽然获得了空前发展,但由于人们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对自然超限度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家"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实验区"机遇和挑战,尝试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设计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旨在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寻找能源和经济平衡的过程中,新能源要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清洁、减少污染、可再生、保持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新能源发展和展望,了解了我国在未来能源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优势与不足的探讨问题,文中提出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主要介绍了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在这里探讨了西安市能源利用不合理、西安市产业结构不合理、西安市低碳技术创新存在障碍和西安市低碳经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最后提出市场经济发展下西安市推广低碳经济对策,主要提出贯彻市场经济发展观与西安市低碳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与低碳能源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与西安低碳技术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