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山     
正世界所有的病毒都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会怎么样?它们会占据多大的空间?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全放在一起的话会有一大堆,但人类身上的病毒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毒已经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死亡,另有超过3 000万人体内携带着艾滋病毒。这些人中每个人携带的艾滋病毒数量因  相似文献   

2.
<正> 经历了将近十二年余震活动的唐山老震区,近期是否会再发生强余震?什么时候发生?尤其是中国大陆从1985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后,唐山老震区是否会因此而受到牵动?本文就是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对唐山地区近期强余震形势作一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3.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啊,人们不禁会问:大地震为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这条线上频频发生?那么,北京呢?北京在这条线上吗?地震专家会坦率地告诉你:北京,令世界日益关注的大都市,也恰恰处在这条"恐怖"线上。当然,它更是中国地震界重力设防的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家有微波炉     
《防灾博览》2003,(1):29-29
和许多家电产品一样,微波炉在越来越便宜的同时也普及到了普通家庭,可是,人们对于它的疑虑,也多过其它的家电产品。这是因为在事实上,微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人们会产生诸如微波炉的幅射是否会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微波炉对食物的营养结构有无破坏?微波炉加工出的食品,对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4)
正(上期答案)献血毕竟也是"出血"。我们知道,一般急性失血500ml,就会出现头昏、心慌、乏力,失血1 000ml就会出现休克。因此,献血者有些顾虑是正常的,那么,通常献血200ml对身体会有影响吗?会有哪些影响呢?通常一次献血200ml,而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2~4.8l,献血量仅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对健康人来说不是个大数目,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女性每个月"那几天"还要出血30~50ml呢,而且是每个月都出,有些量大的能到80 ml。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献血的那点血量对全身来说损失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大与增强,特大城市在面临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威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世博召开在即,上海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认知和应急措施?是否会出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为此,上海市民防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特大城市紧急情况下民众的社会心理及其行为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本刊编辑日前就相关问题对课题组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7.
正冬季生意最火爆的餐馆是哪里?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会是火锅店。现在火锅餐饮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品牌火锅餐饮连锁企业,以创新的服务理念取胜;但满街也有不少小的火锅店,以价格取胜。可是,火锅会有哪些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大家真的有了解过吗?  相似文献   

8.
西方地震知识首传者龙华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谁先把西方地震知识传入中国?是380年前在北京传教的耶稣会士龙华民神父。中西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参与者龙华民,字精华,1559年9月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1584年加入耶稣会。1597年12月进入中国广东韶州传教。1610年5月,继任中国传教会会长。他继续执行前任会长利玛窦(1551—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在灾害频发的今天,又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主要观点,结果表明:灾害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均存在,而灾区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公共政策等决定了灾后经济的增长性.最后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飞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远距离出行更方便、更快捷。然而,空难,即便是虚惊一场的事故,总是会在人们心里投下莫大的阴影。因此,人类对于飞行安全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步,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来保障航班安全……然而,所有的努力,还是无法杜绝空难的发生。作为最重要的跨国交通工具,飞机真的如一些研究所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吗?历次空难后,人类如何在伤痛中改进飞机安全性能?现有科技是否有无法突破的安全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