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至4山前必有路”。其实车到哪里都必须有路。不能开动的车从实质上说不能算是车,而要开动就必须上路。因此,无论从功能还是结构上说,路都是概念和现实的车的必然组成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长期被当作至理名言,但是用在车道上则有些不对了。车道可不是人行小路,可以“走”出来的。它要求一定的宽度、  相似文献   

2.
日本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面积。但1.23亿人中的80%居住在城市,而且平均每两人就拥有一辆车。人口密度之大,拥有汽车的数量之多,绝非世界上一些国家可比拟。走在东京的街头,感觉马路不如北京的宽阔,车道也比北京的窄,路上没有自行车专用道。但交通显得并不十分拥堵无序。那么人与车、车与路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  相似文献   

3.
栈道围城     
平时都坐车,公家的车、自家的车、大的车、小的车……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一种叫作"栈道"的东西,平添着福州的版图面积,撑起了慢行系统的神经,并努力改变着福州人的生活情趣。中国最原始的栈道,要数陕西省秦岭山脉中的褒斜道,那是先民们为了缩短行路里程、降低翻山涉水的行路强度,在下有急流的悬崖上,硬生生地凿孔铺木,凌空造出贴壁而走的路。可见栈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一大奇迹。先民们发明栈道,是为了快行,而今福州的栈道,却是为了慢行,一快一慢说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说:“二人比肩,不能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意思是说,两人争先恐后并肩而行,就连门都出不去;如果一前一后地走,那就可以通行天下。因此,社会无序,谁都会受影响;讲规则,则大家受益。山东青岛市曾经开展过交通安全的“三让活动”: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多车道路段无灯控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难与事故多发的问题,调查了泸州市5处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及车辆让行情况,分析了行人不同过街方式的交通延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车让人"模式存在非必要的车辆延误,易促使车辆放弃让行,使行人被迫等待车流间隙过街,存在较大的过街阻力和安全隐患。为此,运用交通冲突技术讨论了单位车道与人行横道交织的人车协同让行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行人优先与效率原则的分车道让行模式,通过设置让行识别区和行人驻足引导人车双方按照到达时序进行相互避让。VISSIM仿真显示,该让行模式可在不过分增加行人延误的同时显著降低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6.
为更准确地对驾驶行为进行预警,进一步提高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辨识准确率,借助驾驶模拟器采集数据,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换道意图辨识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人-车-路系统参数组合在换道意图和车道保持期间的差异性,选取最佳特征参数组合,运用网格和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寻优方法优化模型参数,并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纵向加速度、方向盘转角、车辆偏离车道中心线的距离、驾驶人头部运动横坐标变化值作为表征换道意图的人-车-路系统特征参数,优化模型惩罚参数c为58.642 3、核函数参数g为222.732 6时,该模型对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辨识准确率为90%,误警率为5%,基本实现准确辨识换道意图。  相似文献   

7.
一说起路,人们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这段话的隐喻自然是指社会的进步与改革,而人世间供车驰人行的路,也莫不如此。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地球上肯定是荆棘丛生,无路可走,或者即使有路,也是羊肠小道,非常难走。到了商周时代,甲骨文中出现了“车”字的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包括福州)在交通管理上倡 导"三让"文明行为,这是令人欣喜的。 机动车与行人相遇,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是"人让车",而不是"车让 人"。不言而喻,车应该让人,人也应该让车。出国访问, 走在大街上,我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正在行驶的机动 车,遇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便放慢速度,让人从容不 迫地走过去;或有人(特别是老人)要过马路,看到机 动车来了,他们举手示意车开慢些,这时,车便会减速, 甚至停住,让行人先通过,既安全又讲文明。显而易见, 在他们的观念里和行动中,行人与车辆相遇时,首先, 是"车让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分析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风险致因,基于2010—2017年云南发生的731起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事故数据,将运行风险分为人、车、路、环、管5个方面并选取耦合因素;综合使用熵权法、TOPSISI法及N-K模型,构建TOPSIS-N-K耦合度模型度量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度,并以云南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交通风险随耦合因素增多而升高;2010年以来衔接节点交通风险由无序向有序化发展,安全性逐年提升;风险耦合人的因素中“不良车道变换”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路的因素中“纵坡坡度”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人、路因素中车道、纵坡及限速方面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工作负责是职工应有的品质。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对每位职工而言,工作就有责任,而每个人对责任也有不同的回答。前不久,哈尔滨市203路公交车司机何国强在行车途中突发脑溢血,当时他的眼前一片眩晕,而此时,车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个案例:吴某与李某各为出租车司机,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事客运,因争夺客源素有隔阂。事发当日,李某发现吴某在前面行驶,于是加大油门追上,停在吴某的车前让乘客上了车;吴某见客源被抢,无名火起,一路向李某发难。吴某驾车从李某车辆的右侧经过时,与李某的车发生刮擦后,两车并驾齐驱,李某的车被挤、别,驶入逆行车道。这时,对面驶来一辆大货车,  相似文献   

12.
走在东京街头,你也许会感到东京的马路不如北京的宽,车道也比北京的窄,虽然路两侧的行人也同样多,但显得并不十分拥堵。  相似文献   

13.
开车上路最频繁的驾驶行为就是交会车。人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除公路中央有隔离栏外,交会车是有风险的,因为许多事故是由于交会车操作不当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4.
凡事讲究规则。譬如我们城市交通尤其讲规则。国家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什么地方人或车可以走,什么时间人或车可以过,讲的清清楚楚。什么情况下人或车不能行,也让你明明白白。遵章守法,是于己方便,于人方便,是为他人安全,也为自己安全。遵章守法,本不应有疑问。但就有这么一  相似文献   

15.
人与路     
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不理踩脚下的路。你可以没有时尚季风,也可以没有新出炉的汉堡包,但不能没有路。 人类的双脚就是用来赶路的,当你不知不觉降临到地球时,你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地球人的行走方式。从被人牵着走,到牵着别人走,这一过程漫长而又烦琐,只要每天都在重复地行走,路总在你脚下忠实地躺着。  相似文献   

16.
2003年4月15日起,在北京市道路范围内,机动车之间发生的追尾等29种交通事故可私了。 可私了的29种交通事故:追撞前车尾部;变更车道未让本车道车;支路车未让干路车;转弯车未让直行  相似文献   

17.
信任     
笔直的路,黄色的双实线,车辆川流不息。一辆红色“的士”忽左忽右,不时变换车道,将其他车一辆辆甩在后头。一会儿前方又出现两辆车,“的士”猛然加速,绕过双实线,迎面而来的小货车被迫紧急停车,“的士”  相似文献   

18.
上文说到老夫最讨厌的十种不良驾驶行为,发表以后,颇得几位朋友的共鸣。这回再站在司机的角度,说说开车时最不喜欢走的十种路,看看还有没有司机朋友叫一声好。这第一种,当然是红绿灯密密麻麻的路了。为了"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现在城市里的红绿灯是越来越多了,十字路口不必说,丁字路口也有了,转盘路也有了,甚至直行的路——因为路边有个小小的便道,一天内大概有三五个行人的也有了  相似文献   

19.
潞安矿务局王庄煤 矿过去大巷没有人车, 工人们上下班因扒煤车 曾发生多起伤亡事故。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 这种状况,矿领导决定 在大巷增设专列人车接 送工人。他们规定:两 辆人车从南北停车点对 开,每半小时一次;每 列人车上有一名跟车 工,负责维持秩序,掌 握开车时间,任何人不得在人车开动后扒车,违反者降薪一级,不发全队安全奖。 自实行人车运送工人后,大巷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至今没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增设人车保安全@田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行驶中的车辆在交通系统各因素作用下的行驶安全性评价,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5要素。并对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定做了细致的筛选,建立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其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的;"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