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B-P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实例评价和环境质量排序结果与灰色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B-P网络法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合理,客观,并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NN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利华  章明卓 《四川环境》2002,21(3):43-44,47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整个网络的信息处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等一系列优点,因而用它来评价环境质量是可行的。本文针对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价系统,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在湟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提出了水质综合评价BP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例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适应性强,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压力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闵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源虽然逐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持力则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故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较为理想的趋势在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商洛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公共设施4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受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占40. 6%;其次为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状况,分别占28. 8%和20. 8%。商洛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评价值均呈现波动趋势,且有下降前兆;经济状况评价值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总体趋势看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是逐渐上升的。显然,商洛市的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改善公共设施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居住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兵  姚国荣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21-222,226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与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城市旅游环境质量问题。而旅游资源环境、旅游自然生态环境、旅游社会服务环境、旅游信息环境是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韦伯-费希纳定律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韦伯-费希纳定律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即巢湖流域总体以及分区巢湖市、六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Ⅵ级、分区合肥市为Ⅲ级。与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水环境质量标准作为样本模式提供给BP网络,按照BP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7272次学习后,网络达到预先给定的收敛标准。应用该网络对长春市伊通河4个监测点位的水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操作过程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几种神经网络模型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组织的运算模型。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神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评价方法需要构建隶属函数、无法精确描述级别区间内的变化特征以及设计过程具有一定人为偏好的不足。本文选用BP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LVQ网络和Elman网络这4种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实例研究。把国内8个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代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空气质量评价,得出的结论对提高神经网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是新疆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十五实施期。本文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分别对新疆"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差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差为主,二者面积总和在全区总面积60%以上;与"十五"末相比,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呈现总体趋于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2005年和2009年遥感解译数据、土地侵蚀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7个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9.81~78.08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05-2009年17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值在0.06~3.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RS/GIS技术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为信息源,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及分级。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乌苏市、呼图壁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沙湾县、石河子市、奎屯市、玛纳斯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米泉市、阜康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良好、一般及差的县市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9.8%、27.89%和32.29%。这种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特征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高玙维  杨翠柏  古剑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26-131,125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从试点到全国推行,其地位愈加重要。当前,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性质有颇多争议,其性质决定了是否需要第三力以及需要何种第三力,而在公法说、私法说、双阶构造说、三阶进阶说之上构建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虽不相同,但建立磋商监督制度与磋商共同参与制度是其共同指向的完善路径,即检察院可作为第三力监督、参与磋商全过程。横向比较各省份对于检察院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立法规定,总体看来检察院在此制度中地位不明、存在边缘化倾向,而实践中检察院具有协调跨区域磋商与促进赔偿义务之履行的作用,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体系为检察院的监督与参与预留了空间,检察院可以法律监督者、公益代表者、社会治理者的身份参与,三种角色在不同阶段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在积极地进行着。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质量恶化,维持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生态移民的意义,并对生态移民应当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有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双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使用生态质量、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协同发展指数,评估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度,按照评估结果将337个城市分为协同增长、金色污染、绿色贫困和拮抗发展4种类型。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优于生态环境质量。其中,金色污染类型城市数量最多(122个,占总面积的21.89%);绿色贫困类型城市面积占比最大(76个,占总面积的32.86%);拮抗发展类型城市65个,占总面积的30.26%;协同增长类型城市74个,占总面积的14.99%。通过量化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态系统的分类,分别计算了山东省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水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山东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上述各类型生态环境需水量之和。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2000~2005年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42.64~345.01亿m^3。山东省2000~2005年生态环境需水保证率均小于50%,生态环境用水无法得到保证,且丰枯年份之间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特征分析,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优化原则和交互原则,并对规划内容与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整体出发、分层规划,环境资源和容量利用最优化,数学规划模型与专家意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这些研究中提出的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方向的政策建议。本文对已实现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损害不同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害,是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引发的区域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不利改变,其实质是个体经济利益对公共环境利益的侵蚀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过程,需采用公法手段综合利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方式使责任者承担修复或赔偿相应修复费用的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核心在于赋予特定主体代表公共环境利益进行索赔的权利,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制度框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由本体与配套制度构成,本体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内容与范围、索赔主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协商与诉讼程序,配套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