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磷石膏中杂质的形态及水溶性磷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对磷石膏中杂质的类型、存在形式及磷石膏的溶解性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磷石膏中水溶性磷含量以及磷石膏直接替代天然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对水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石膏中的主要杂质为 :以H3PO4、H2 PO-4 或HPO2 -4 形式存在的可溶性P2 O5、与金属共生磷酸盐复合物和共晶形式存在的不溶性P2 O5及石英。磷石膏中的水溶性磷含量 <1%时 ,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不大 ,磷石膏中的水溶性磷含量 >1%时 ,水泥的凝结时间明显延长 ,但对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磷石膏的利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利用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的工艺日臻成熟 ,利用磷石膏生产硫酸钾、硫酸铵和α-半水石膏、β-半水石膏等建筑材料已进入工业化阶段。磷石膏还可用于制加压磷石膏纤维板和水泥缓凝剂及装饰用陶瓷材料。在农业上也有很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磷石膏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比对了陆良磷石膏与天然石膏的化学组分,介绍了去除磷石膏中结晶水的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经处理后的磷石膏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认为将磷石膏经中和、煅烧后制成各种石膏产品将是很有前景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玉顺 《环境科技》1994,(3):38-41,48
磷石膏是磷肥厂、洗涤剂厂等生产过程中推出的废渣,每生产一吨磷酸约产生5吨诉石膏副产品,数量很大,污染环境。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机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德国50%的砂石膏用于生产建筑制品、杨刚用石膏。日本用磷石膏生产装饰板条的量已达200万吨以上。美国磷石膏利用量占45%。在国内,南京石膏板厂、苏州石膏厂、上海化学建材制品厂等已利用磷石膏制成空心条板、砌块及装饰板等。但是,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的报导还很少,也有认为磷石膏不适合作水泥经凝剂的报导,原因是磷石膏中的有害杂质影响缓征效果。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磷石膏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比对了陆良磷石膏与天然石膏的化学组分,介绍了去除磷石膏中结晶水的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经处理后的磷石膏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认为将磷石膏经中和、煅烧后制成各种石膏产品将是很有前景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由贵州大学和西洋集团联合自主研发成功的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对作为工业废渣的磷石膏进行循环综合利用的重大技术突破,从而一举破解了这一行业长期以来“1t磷铵5t渣”所形成的磷石膏处理世界级难题。  相似文献   

7.
液态渣,磷渣生产砌筑水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废渣废态渣,磷渣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磷石膏,再辅以少量其它附加剂生产砌筑水泥,砌筑水泥中工业废渣掺量达57%,其强度在225号以上。  相似文献   

8.
化工废渣(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做水泥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铭杰  董坚 《环境工程》1999,17(6):55-57
研制用化工废渣(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做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其生产出的水泥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而生产成本却明显下降,是一种处理废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掺量工业废渣普通硅酸盐水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工业 废渣煤 矸石、液态 渣、磷渣 、锰渣、磷 石膏生产 425 R 型普 通硅 酸盐 水泥。 水泥 中工业废 渣的掺 量 达 35 % 以 上, 其 3 d 平 均 抗 压 强 度 达 到 了 2 65 M Pa ,28d 平 均 抗 压 强 度 达 到 了524 M Pa 。该项技 术值得推 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水泥工艺特点多途径综合利用工业废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环境工程》2002,20(4):54-56
主要结合水泥工艺的特点 ,阐述了以矿渣代替优质水泥熟料作为非熟料晶种 ,以硫磷渣代替天然二水石膏作为矿化剂及缓凝剂 ,以湿排粉煤灰、煤矸石和煤渣作为水泥混合材 ,可生产出符合国标 175 - 92规定的 4 2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赣江河水主成分及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7年11月,系统采集赣江流域枯水期河水样品22个,对其主要离子成份组成和锶同位素比值进行了分析测定,以期获得赣江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物质来源信息。研究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河水的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硅酸岩和碳酸盐岩两端元混合组成的岩石和土壤的化学风化或溶解,且风化作用在近地表环境中进行。流域水体的化学组成基本代表了典型的硅酸岩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显示出与碳酸盐岩地区河流及世界主要河流河水化学组成的差异性,如Si、Na、K等含量较高。其次,赣江河水还显示了受人类活动对水体化学组成的影响较大、以及大气CO2消耗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大伙房水库保护区植被组成情况,为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经营模式支撑,以2011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区系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共有植物228种,隶属于66科168属。其中草本植物比例较高,为78.51%。单种科和少种科较多,共占总科数的93.94%;单种属比例占总属数的57.89%;科级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环境、海洋生物、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潜在危害,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剖析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的丰度分布以及粒径、颜色、形状、种类组成特征,总结东中国海微塑料污染概况,进而分析微塑料可能的来源。研究表明,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整体变化幅度小,沿岸局部及河口附近海域丰度高。其中,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较为均匀,渤海海峡以及靠近陆地处略高;黄海局部(青岛近岸、桑沟湾海域)丰度较高,其余海域丰度与渤海相近,南部略高于北部;东海沿岸河口附近丰度明显升高,从沿岸向海呈降低趋势。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粒径组成以小于1 mm为主;黄海以小于0.5 mm为主;东海以0.5~1 mm和1~5 mm为主。东中国海各地表层海水微塑料的颜色组成差异大,形状组成以纤维状为主,种类组成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区秋冬季细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地区2009~2010年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进行采样,并分析PM2.5样品的水溶性离子、重金属元素、有机碳/元素碳(OC/EC)、有机酸、多环芳烃浓度和粒径分布。通过分析初步掌握了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的化学组分和特点:广州地区秋冬季PM2.5呈现城区高于城郊,PM2.5中有机质(OM)是最主要的成分,其次是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铵根;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并受一次源排放影响;PM2.5中铝、锌、铅是含量最高的重金属,且城区重金属浓度高于城郊;PM2.5中17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BaP)均为城郊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质浓度、各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大气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很多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煤比石油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Mollusc communities of previously unexplored Bulgarian fen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and generalise the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along the mineral richness gradient. The aim was also to compar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environment, veget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Altogether, 44 mollusc species were recorded at 40 treeless fen sites. Species richness varied from 0 to 18 species per site, and i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neral gradient and negatively with altitude. However, the best predictor was obtained using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ll explanatory variables had higher effect on land snails than on the entire mollusc assemblage (including aquatic species).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turnover; the communities were highly nested, with poor sites having subsets of the fauna found in the richest. The main direction of mollusc species turnover wa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at observed for vegetation, and the main gradient of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able to explain nearly 20% of total variation in mollusc data. We found that spatial structure explained by fa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tion, which reflected the high level of geographical isolation of Bulgarian fen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dependent of any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1) the general role of mineral richness gradient for structuring mollusc communities in fens, (2) the pivotal indicator role of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in predicting species composition of mollusc communities, despite being trophically independent and (3) the effect of isolation and origins of the habitat on species composition: most species have 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habitat type, and geographical patterns within Bulgaria may have a stochastic element.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城市生活垃圾的物理成份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经以热为手段(焚烧和热解)的垃圾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中轻质组份的品质和数量是影响其处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连续几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份以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派河作为"引江济淮"清水廊道工程江淮段的唯一输水通道,其DOM分子层面的组成信息和特性尚不明确.利用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派河及其支流(光明大堰河)DOM分子进行表征,并且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两条河流DOM的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源地的确定技术,一直是沙尘暴空气浮尘浓度场长距离输送数值模拟的最困难的科学问题之一。传统方法通常是使用降尘区的采集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然而,采样误差和化学成分在大气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使用拉格朗日后向追踪数值模拟的新方法,依据中国气象局(CMA)的气象观测数据及其预报资料对一次沙尘暴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003年4月9日的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来源于吉尔班通古特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