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认为耕地数量平衡质量下降的错位是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选取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当局染替代系数、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我国现有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观念更新,技术进步,财政投资、产权制度优化等角度,提出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以级解我国人地矛盾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以耕地基本产出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隐性失业等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耕地产出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剔除了科技进步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从效用原理出发,以一定投入水平和自然条件下的拟合耕地复合产量作为衡量耕地资源质量的标准,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20世纪90年代耕地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各市的耕地产出模型,并以1999年江苏省平均投入水平为标准,计算了经耕地资源等值化后的人均耕地资源拥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地资源等值化前后,人均耕地资源拥有水平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耕地等值模型不仅考虑了耕地资源的数量,还考虑了耕地的质量,而耕地质量的高低取决人于耕地本身的基础地力和对投入的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伴随着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而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自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以来的1999-2001年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中用播面单产和复种指数来度量耕地质量,得出了我国总体耕地质量下降的结论,指出仅仅从数量上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作为土地中的精华——耕地资源也在农业部门和经济建设之间面临着如何分配的矛盾。如何确保耕地资源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间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江苏省耕地数量的变动态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化模型(MAC)来确定江苏省可以允许转换的耕地的最优数量,借此来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及调控指标,为城市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种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调动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主动性和责任心,对我国耕地保护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江西省16个县(区、市)952户农户的实证调查数据。从对国家耕地政策认识、耕地征用意愿、耕地保护责任认识、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现状。并进而提出调动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耕地资源态势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山东省建国以来的耕地序列数据以及近10多年来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地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人口压力是造成山东省耕地资源持续藏少的三类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同时通过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法,分别预测出2020年的山东省的耕地数量和耕地最低需求量.结果表明山东省未来的耕地资源态势不容乐观,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用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耕地补偿制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应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进而探索耕地补偿制度实施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应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将“以地补地”和“缴费补地”的方式相结合。既通过土地整理.在提商土地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又要落实耕地开垦费.扶持库区的土地整理。从而使库区的耕地占补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20年江苏省耕地总量45449×104 hm2,人均耕地0053 hm2;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江苏省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JP2〗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对于耕地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废水资源化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废水经适当处理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废水资源化对缓解水危机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废水资源化的现状 ,结合实例分析了废水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第一期工程结束、进入第二期工程实施阶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是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设,不仅对我国能源秘至整个经济布局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32km,年径流总量为591亿m^3,流域面积15.1万km^2。汉江既是湖北省主要航道之一,又是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早在70年代,汉江的水质一直符合地面水Ⅱ级标准,但自90年代以来,汉江的水质逐年下降,并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的初春先后两次发生硅藻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环境系统特点及环境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苏省自然特点为单一而脆弱,表面为平原为主,水域面积较大,山地少,森林覆盖率低,生物种类少,江苏省社会环境特点为人均资源少,经济基础好,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和人才优势明显;江苏省的废气,废水,固体,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上述特点和原因,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水产养殖业发达,但应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整治环境污染,利用天在河道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江苏省工业轻,重并举以轻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研究了大清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大清河流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结合预测方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新认识及环境伦理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环境伦理学逐渐兴起,它要求人类从道德的意义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视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讨论了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持续发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蓄滞洪区复合系统为评价对象,在对相关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洪湖蓄滞洪区为实例,对其发展资本、发展水平、防洪情势和综合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洪湖蓄滞洪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洪湖蓄滞洪区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水平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防洪情势为风险型,是洪湖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湖蓄滞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陕南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龙山是大巴山系在川陕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2917.2m,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各,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这些珍稀濒危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上升及其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海平面上升分全球性理论海平面上升及区域相对海平面上升两类,前者与温室效应导致的海水表层受热膨胀、大陆高山及格陵兰地区冰川融化有关,后者更多起因于局部自然或人为造成的地面沉降及其他相关因素。研究海平面上升机理、过程,制定切实预防、预测措施,应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