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光污染问题于20世纪30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缘于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对天文观测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范围最广的污染形式之一,极易被忽视。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0%的人口生活在充满各种人造光的环境中。国际上通常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材料反射光线后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高峰 《防灾博览》2013,(4):75-77
你是否曾被城市中的广告灯、霓虹灯、探照灯刺痛双眼?你是否在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大理石的反射光线下头晕目眩?你是否在长期使用电脑后眼睛干涩难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光源的不断增加,"光污染"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近年来已潜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据某媒体报道,香港东方之珠附近光污染超标1200倍;还有媒体在2013年4月报道了一名2岁半男孩玩1年平板电脑致近视500度的新闻,引发了民众对光污染问题的关注。这些光污染不但让人眼晕,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居环境经历"噪音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种污染。有数字表明,目前,家庭绿色环保产品使用率还不到0.03%,有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70%以上的家庭装修污染超标。据中国疾控中心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有关数据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高出室外污染的5—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自来水作为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一直是人们最为信赖的重要水资源,符合标准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问题威胁到了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源头——水源。农业污染、人畜排泄物、垃圾、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废物……水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害人类健康的有机物,甚至致命的细菌、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灰尘、污气、浊水、垃圾等污染都极为重视,惟恐避之不及,但却往往忽视了生活中的另一类污染。这些污染犹如潜伏在身边的"无形杀手",若不加以防范,长期遭受它们的"暗算",身心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空中微粒"杀手"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对中国16个城市调查表明,污染的空气中细小微粒越多的地方,心脏病的死亡率也就越高。微粒吸入肺部后,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继而发生肺泡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增加  相似文献   

6.
杨宗礼 《灾害学》1999,14(2):60-62
焚烧玉米秸杆,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本文从化学学科角度分析了焚烧秸杆所形成的悬浮颗粒物、CO和CO2,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四点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峰 《防灾博览》2016,(5):62-65
正人可以7天不吃饭,2天不喝水,但是离开空气5分钟就不行了。空气对人意义重大,而且人们对空气的需求也很旺盛,每个人每天吃进去1.5公斤的食物,喝2公斤的水,但是需要呼吸15公斤的空气。我们现在可以挑选食物和水,但是很难挑选空气,而且我们人类呼吸系统的免疫力比胃肠道差很多,吸进去以后很难再吐出来。所以,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空气质量差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除了雾霾这个众人皆知的"杀手"外,室内空气污染更不容小觑。室内空气污染致死率甚至高于室外空气污染。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10,(1)
所谓光污染,简单来说,就是光对人类及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大部分来自低效率、非必要的人造光源。早在20世纪初期,天文学家就发现城市室外照明光对天文观测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于是逐渐提出了光污染或光害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据加拿大卫生组织的调查: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80%—90%的癌症起因为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危害的人群也令人担忧:孕妇、儿童、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老人等,尤其母婴和儿童受到的危害最为明显。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全球有430万人死于室内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实之患是旱涝沙,潜在之忧是水土气污染。这里水是指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土是土壤,气为大气。水土气是养育人类的基本环境要素。即使是人类需要的生存环境,也得不到应有的珍惜和保护,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足以让我国人民活得潇洒自在,健康快  相似文献   

11.
<正>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当今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更受人们的关注。气候变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炎炎夏日,朗朗晴空,竟也会出现污染?根据环保部空气质量预报,2017年5月18-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臭氧。灰霾、沙尘天里,天空发灰发黄,让人能"看天辨污染",但臭氧对能见度没有直接影响,且只在大晴天出现,往往因为看不见而被大家忽视,更不知道它可能成为健康杀手。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气的刺鼻气味。它是空气中的二次污染物,通过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程延 《防灾博览》2005,(4):27-28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话显然有失偏颇,应该说“土地是人类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不光是农民,工人、商人、学生谁又能生活?恐怕世界万物生灵都无立足之地,难以生存。但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已危及到生态、食物和人体健康。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物向土地系统转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汇集、残留于土壤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据估计,我国受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土地污染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食物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土地污染问题及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以来,我国渤海连续发生了14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从而使渤海一步步迈向了“死”海的边缘。原油泄漏是近年来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最可怕的杀手。接二连三的原油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15.
赤天 《防灾博览》2015,(1):60-61
日前,以"城市病"与城市治理为主题的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在杭州举行。在城市生态环境分论坛上,专家们就雾和霾从何处来,为何雾霾难以驱散,如何治理"城市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指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虽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制约,早期呈现出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但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激增,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渐加重,这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出复合污染的态势,即由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他污染叠加构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世纪以前偶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不锈钢发明,独领风骚已百年。我国不锈钢产业起步很晚,但后来居上已执牛耳也,继200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之后,2006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但是身居不锈钢大国的我们,使用的不锈钢餐厨具安全性如何呢?不锈钢器皿的安全问题主要就是重金属迁移问题,虽然不锈钢中的铁、铬、镍、锰,微量对人体有益,但过量则个个都是人体健康的冷面杀手。这些兼性污染元素在体内的过量可能比缺乏更令  相似文献   

17.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的重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疾病的80%与水有关,水出现问题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14,(11)
正又到秋冬季,当很多人还在为去年和今年初的几次严重污染天气心有余悸时,雾霾又一次袭城而来,再度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拉响了警报。今年10月1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PM2.5指数高达331,空气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实际上,这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在削减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燃煤污染等各方面连出重拳,采取了综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加紧淘汰老旧机动车,全面展开PM2.5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杭东 《防灾博览》2012,(6):40-43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则不成秩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交通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之外,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纽带。然而,交通的繁荣也引发了交通事故,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为了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各国的交通规则也日益严厉。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世界各国的交通规则也缤纷各异。澳大利亚:强制"勾形转弯"所谓"勾形转弯",就是当车辆需要向右侧转弯时,司机必须把车先开到最左边的  相似文献   

20.
温州市区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90%以上的建筑物基础为桩基,由于市区旧城改造的加快,同一地块会多次施工建筑物,相应桩基的重复使用会造成"地基污染"灾害.该项人类诱发的地质灾害目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