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建设新型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新形势,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势在必行 地震科普宣传是地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传统的宣传方式大多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集中宣传.这种特定场所、特殊时段的教育确实在普及群众地震科普知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特别是汶川、玉树地震的惨痛教训,以及近年来媒体、网络对国内外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及时报道,广大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品位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建筑物震害的特征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地震中常见震害的了解和认识,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相应搜索救援训练科目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1,(4):8-9
2011年6月27-30日,中国地震局在天津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认定委员会对35个申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进行了认定。评委们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单位予以认定,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临震电磁波发射现象的多频段观测试验,观测仪器所选用的工作频段为超低频、低频、甚低频、中频和高频五挡,在较高的频段上以点频接收为主,而在较低的频段上以宽带接收为主,信号处理方式一般为幅度解调与积分放大相结合,笔绘出信号的包络。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江苏弶港与南渡电磁信息多频段观测仪器的高灵敏度接收道记录到一系列特殊波形,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观测结果,对其波形与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开拓科技经济信息服务新领域,对于适应地震系统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位与紧迫性;论证了地震系统开发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建网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Z1)
深圳市经过8年实践的摸索,尝试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控,实现交通与土地的整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目前地下空间利用仍处于实践摸索和个案积累阶段,几年实践使政府和企业逐渐在“市场运作”与“规划控制”的博弈中走向理性和成熟。2005年前后,面对围绕地铁建设掀起的地下空间利用新热潮,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及政策研究。在市场的推动下,地下空间的利用理念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国家层次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和核心功能。该系统以B/S和C/S混合结构为主体架构,以GIS为开发平台,实现了地震触发—灾害响应—灾害评估—辅助对策应急响应流程的各项相关核心功能,对我国开展“十五”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群灾之首,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有50%以上是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地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从汶川到玉树再到日本宫城县,强震频发的背后,一再警示着人们必须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据统计,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对玉树地震灾区的应急避难情况进行了实际考察和问卷调查,基于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应急避难及紧急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多次地震灾区经验教训和国内外部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设计及运营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的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岩溶发育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如何规划以避让不利地质条件,在建设中如何既满足构建安全城市的要求,又能体现节约共享的理念是个重要的课题。以广西柳州市为例,提出了"在规划阶段避让不利地段,在建设阶段整合资源,在应用阶段跨界使用、维护经费平灾配置"的方法,使之做到兼顾安全和经济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承接非政府组织(NGO)援助复杂巨系统的框架结构、时空结构、运行结构及整体特性;提出了地震灾后承接援助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模式;分别就承接援建集成工程的运作模式和具体实施框架进行了讨论;就援建系统工程、迎建系统工程、应急组织系统工程和保障系统工程等具体实施工程做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作大会工作报告. 会议的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2016年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地震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