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名著《红楼梦》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方法进行了探析,着重从教师串讲示范、学生自主分工阅读、名段设疑深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以期对其他名著的解读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李希贵老师流畅的文笔,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人胜,让人舍不得掩上。素质教育在十年前喊过了,减负减压也是过去式了,觉得我们好象又回到了应试的战场,我们的教育太缺乏真正的自由呼吸。读了这本书,不禁感触颇多:原来,教育也可以这样,这样让老师充满活力和干劲,这样让孩子自由快乐而向上!李老师真不愧是一个教育大家,其种种思想、作为令我等由衷佩服。1.善于阅读,在书海中厚实。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人民文学》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李老师可畏博览群书。正是阅读,使他有了一笔丰  相似文献   

3.
[据美刊《化学周报》第124卷第13期第23页报道]有关部门检查了十二个长期居住在亚特兰大Triana的居民,发现他们已摄入相当数量的DDT。这是奥林公司以1948年到1970年在此地经营一个美国军队的DDT制造厂所引起的DDT农药污染的结果。据亚特兰大联邦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十一个样品中,平均含有  相似文献   

4.
近看10多年前出版《养生寿老集》,乃百十四岁的老中医罗明山作的序。此翁真不简单,如此高龄,“尚可为人诊病疗疾”,而他长寿之诀,日“无非勤动、节食、惜精、畅怀而己”。此四点,看来“惜精”这点,一般人难以做到。当今爱滋病蔓延,与一些人不惜精而滥交不无关系。与长寿之道相悖  相似文献   

5.
走出寂寞     
<正>读罢龙应台的《寂寞》,一时间不能自已,惊叹这世上竟有如此才女,把寂寞的滋味悟得这般通透。读其文,品其韵,寂寞的感觉如夜空的星星,飘渺,若隐若现;又如西湖水面的习习南风,丝丝缕缕,阵阵微醺。寂寞之于龙应台,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独享的盛宴,除了因为她懂得寂寞中的沉静之美,还因为她想到了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在孤寂的天地寻出个同样旷世孤独的人来,她的内心已经获得慰  相似文献   

6.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7.
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100遍,天天都在读。”——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1月20日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  相似文献   

8.
安淡惜福     
品茶闻香,翻阅《齐白石全集》(第五卷),我的目光停靠在齐白石的《莱根清香》上。水灵灵的大白菜,红红的大萝卜,仿佛刚刚走出田埂就来到画面上,看着它们,仔细地嗅一下,感觉周围弥漫着浓郁的泥土的芬芳。我不由得赞叹,“白石老人画得真好!”他在书案那边坐着,静静地读《唐李邕麓山寺碑》。听到我自言自语,他抬起头。也往画册上注视了一眼,“那当然!白石老人,五百年不遇的天才!平平常常的白菜萝卜,一到老人家笔底下,就成为艺术,成为美。”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贾府中风俗规矩:凡遇风寒感冒,不论男女老少,一是静卧休息;二是“饿两顿饭”。据说,清朝宫中凡皇帝生病,除了御医诊治,往往也要挨饿。这可能是断食疗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截然划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将"写"定位在写"普通文字"和"应用文"。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他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相似文献   

11.
文艳 《沿海环境》2001,(7):28-28
走近“绿色使者”陈琳 坐在广西电视台会客室的一角等陈琳,午后的阳光燃烧得猛烈。4点整,一个洁白的身影从窗口一飘一闪,旋即走进穿着白T恤和蓝色牛仔裙、曾经以《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变脸》、《别怕有我》等歌曲而红遍大江南北的陈琳。一下子,我的感觉清凉了起来,一如陈琳的音乐空灵如水般撞击人心。 因为工作关系,可以较长时间近距离观察陈琳,观察这个好似邻家妹子的平凡女子,观察这个行走歌坛卓尔不群的非凡女子。不想让地球变脸而独闯高原的陈琳 在陈琳的头上环绕着一顶美丽的绿色花环,那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授予的“…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任务。当下,积极倡导"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的良好风气,摒弃"唯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成为德育升级之关键。教师唯有立足德育,倾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才能圆树人之梦。教师的职责正如俄国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不应当仅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无独有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抑或只育分不育人。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翁伊夏不正是被一个特别的老师唤醒的吗?他对家庭作业、分数和名次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在学校也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  相似文献   

14.
识字8     
<正>一、激趣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很美很美的画,想看吗?1.(课件出示星空图)每当老师看到这美丽的星空就会想: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为什么不会掉来呢?孩子们,你又会想问些什么呢?孩子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要弄懂这些为什么,就要大家像蓝猫淘气一样学科学,爱科学。2.再看看,星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二、读词识字1.孩子们,识字8就在我们语文里,在你们读之前老师要问问  相似文献   

15.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科学的理论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美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树上开出的绚丽之花,它深刻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富有理性之美;它指引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展现境界之美;它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需要随着不同条件而加以运用,具有创造之美;它提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不仅要摧毁一个旧世界,还要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呈现实践之美;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表达通俗平实而又不乏文采,洋溢着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陶冶情操,让幼儿体验审美情趣(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对于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引导幼儿感受曲调之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播放抒情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中国古典乐曲,以山水画面配乐,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跌宕起伏,或是静谧,或是流动,或是阳光,或是  相似文献   

17.
<正>课前谈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一学期快要过去了,在本学期的"经典阅读"活动中,你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生:我读了《老人与海》了解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历尽艰辛在风浪中搏击,顽强地生活着。师:你还读了什么呢?生:我读了《论语》。师:是啊!《论语》是我们班共读的一本书,它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思想与言论的书,它是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你记住了当中的哪些经典名句?知道的真不少。  相似文献   

18.
何处解秋愁     
霍寿喜 《环境》2001,(11):32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秋三月里,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枯藤,老树,乌鸦”,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08-111
《镜中》是当代诗人张枣所写诗作中为人们熟悉的一首,它的魅力吸引着许多读者。"秘响旁通"作为阅读《镜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往后读",其"诗意的发明"就是与传统对话,原诗诗意因此可以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20.
<正>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三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所以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情与景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