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北师版每学期课本中都有5篇文言文,占据一个单元。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故读懂文言文并完成对应训练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预习充分,全面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通过反复阅读,自行去解决生字词的读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初中生怕写作,作文水平差的现状,我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分类写好片段,写好类文;用好教材;注重阅读和背诵;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观察的习惯等五个方面进行作文教学,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中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重要的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阅读水平。目前,随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指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以便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依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实虚词、句式、古文化常识、句间语意关系成为文言阅读考查的重点。《考试大纲》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字字落实。二、设计思路这是一节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入浅出,使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言文翻译标准与原则。2.方法与途径: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不尽如人意:老师串讲课文,死抠字句;学生被动接受,主体缺失。学生戏称:"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面对如此困境,在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何以突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插入典故,激发兴趣典故有两层含义: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和事件。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地插入典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评价能力。例如教学《鸿门宴》可适时插入项羽志大才疏的典故:"项籍少时,学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其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过程,中科院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强调:"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那么如何做到小学数学"生活化"呢?一、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是小学数学"双基"训练的要求之一,一味的技能训练必然导致枯躁,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而技能训练"生活化"则要求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训练目的则着眼于学以致用。在教长方形面积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假期里我们教室地面要铺方砖,如何合理地铺砖呢,分组讨论后再组织全班讨论,大家达成共识:(1)首先要测量教室的长、宽;(2)计算出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是现代语文的基础,是现代汉语的根。针对目前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技能称作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认为现代人类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就是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依赖于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和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不能靠一日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转化才能实现。本文就怎样提高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提高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最有效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一、积累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教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教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教师问他还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做到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县教育局举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观课议课教学研讨活动。我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公开教学,接受了省教科院专家的听课和诊断分析。这次公开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教材。这一单元主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重点学习公民享有的几种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几种基本义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这一课在整个教材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阶段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四项必备的基本技能,而英语写作是这四项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中、高年级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用好教材,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写话热情和欲望,巧妙设计,规范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机会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人教版)专题一中有这样一道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过这些诗句,你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答案大致如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收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长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激发学生阅读《环境》的兴趣,扩大《环境》的教育面。形式:阅读心得交流会。《环境》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联合主办的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科普刊物。是“全国环境科学优秀期刊”之一,也是全国环境期刊中唯一有“环境教育”专栏的期刊。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熔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信息量大,可信度高,可读性强。阅读《环境》杂志,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环境知识,更可以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读懂文言文、获得重要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技能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常用词语及词义的积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需要积累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而传记文言文在表述历史人物的职位变迁时又有其特殊的术语,根据人物职位的升降、任免、调动以及对其功过的褒贬都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述,而且具有常规性。积累这些术语,对于学习这类课文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纵观历年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是人物传记,且文中常会出现一些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语,对于解读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从教学《张衡传》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古代官职常用术语的做法作简略举例解说。  相似文献   

18.
<正>"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体现办学目标的一致性,办学资源的整合性,教学生源的延续性。2011年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阅读量;三是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指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初中开展"新语文主题阅读"是必要的与可行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主要的能力,主题阅读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主题阅读是一场阅读的革命,使我们开阔视野,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