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9月7日——11日,第二届国际矸石复田、处理和利用学术会议在英国诺丁汉市举行。三年前举行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有10个国家参加,中国曾派团参加了那次会议,但未发表论文。本次会议有22个国家参加,共提交论文52篇,其中有中国论文5篇。中国有两名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分别宣读了题为  相似文献   

2.
由北美锻造工业协会发起组织的第十二届国际锻造会议(IFC′86)已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至十四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召开。会议共收到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二十五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英国、法国、瑞士、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巴西、瑞典、日本、中国和美国。在这些论文中,篇数最多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六篇)。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国际塑性加工会议(ICTP)于1990年7月1日至7日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上共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作者来自32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入选的论文约13篇,其中西南地区仅1篇。重庆大学的冯宝伟副教授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气动液压锤的失效分析探讨”,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气动液压锤是一种新型锻锤,我国也正在开发,是旧蒸汽锻锤的换代方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4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放射线研究会议上,波兰的J·帕茨纳博士发表了一篇实际测量从煤炭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烟灰中含有放射性镭和钍的学术报告。 J·帕茨纳针对五种放射性物质,分析了在同一国家中的三座煤炭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烟灰,並得出如下结果:(一)煤的烟和灰中均有一定量的镭226、228和钍230;(二)通过烟筒排出的轻质烟灰所  相似文献   

5.
1 会议概况 1990年6月11~13日在瑞典东南部海滨城市GAVLE举行了“瑞典国际汞污染物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瑞典、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24个国家,出席会议的代表有70多入(我国仅一人),收集到的论文有132篇,并按大小会发言、墙报展出、现场参观等几种形式进行了交流。论文从污染源、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汞在环境中的发生与时  相似文献   

6.
<正> 第十届国际有机地化会议于1981年9月14至18日在挪威卑尔根召开,论文宣读与展出历时四天,发表的论文共120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付家谟、汪本善、姜善春、范善发等四同志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一篇论文。会上宣读的全部论文共分为六个方面,反映了有机地球化学基础研究及其在石油勘探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6,(4):6-7
正《自然·地球科学》2016年7月25日中国的后煤炭增长2016年7月25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与英国国家学术院院长、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等学者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后煤炭增长》(China's postcoal growth)的论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与煤  相似文献   

8.
由AAA国际矿业公司和Lunagas Pty Limited 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煤矿瓦斯及安全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暨“煤矿瓦斯预测与应用系统”新闻发布会于4月22日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事业单位、煤炭学术研究机构与大学、为能源服务的IT企业、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处、德国驻华商务处、德国驻华商会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能源公司及有关媒体参加了会议。 煤矿瓦斯安全控制与抽放利用及环境保护是目前国际能源开发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自2002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高峰期,煤炭生产与煤炭消…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第二届国际摆动辗压学术年会(或称第二届国际回转加工会议)会上发表的论文及各国学者间在会下交流的情况和公开发表的文献归纳总结成文,本文重点介绍了英国、波兰、日本、苏联、瑞士和中国等国家摆动辗压的发展与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各国摆动辗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产品,并论述了摆动辗压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国际大气科学及空气质量应用会议于1988年10月2日至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美、苏、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名代表。会议内容分11个专题,3组分会场,共宣读论文189篇。这11组专题是:应用与城市气候、边界层气象学,大气质量气象学,大气化学,酸雨,测量  相似文献   

11.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1,22(1):38-41
1999年国际溢油会议 于3月3日至11日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会议 的主题是《超越2000年、权衡各种观点》,而不是往常的《预防、治理》等,这意味着在选题上考虑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且涉及有关溢油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渗稼。会议的论文集共刊登论文126篇,另有海报114篇,表1是根据论文集原来的分类及论文数目列出的统计表,这篇要广简报中的标题与分类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些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煤炭学会联合主持的“煤矿环境保护与三废治理学术交流会”于6月7日至6月10日在无锡市召开。三省煤矿、煤炭科研、设计、学校、环保设备厂、医院及三省科协和有关高等院校从事煤矿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共70多名参加了会议,20多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这次会议是三省煤炭学会继去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煤炭综合利用”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会议。中国煤炭学会纽锡锦副秘书长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对今  相似文献   

13.
为期一周的“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IA)于1987年10月27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圆满闭幕。 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5位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向大会提交论文120余篇。 会上,国内外代表30人就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实例研究三个方面做了大会发言;在比兰茨教授(加)、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UNCSTD)与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持的《煤炭与环境》国际会议于1991年12月1日至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印度、原苏联、德国、美国、罗马尼亚、日本、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6个国家共133人。会上,国家科委邓楠副主任致了开幕词,统配煤矿总公司范维唐副总经理、郝风印总工程师、单忠健局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 1987年10月26—30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与贵州省科协等五个单位,在贵阳召开了微束分析国际报告会。这是继我国自1981年无锡会议和1985年峨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较大的微束分析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89人,其中包括波兰,意大利、英国、美国和日本外宾9人,提交会议的特邀报告和论文32篇,有23人在会上作了24篇报告(其中一篇是日本大阪大学冈野纯教授特为本会议寄来的专稿)。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微束分析与发展、电子探针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全国地质勘探安全技术交流暨学术年会,1996年12月21日至23日在厦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冶金、建材、煤炭、核工业、地矿等产业部和总公司、中国劳保科技学会地勘安全分会的理事、常务理事、论文作者等共73入。会议收到论文6O余篇,会上交流23篇。地矿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宝才、上海地矿局副局长罗定一、广西地矿局副局长肖仁昌、山西地矿局副局长李日彪、东北石油局副局长相传林等领导到会指导。山东地矿局局长徐日鹏、河北地勘局等单位和个人发来了贺信、贺电。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交流了地勘行业各单位安全部门一年多来,在…  相似文献   

17.
受国家煤炭工业局委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于2000年12月19~21日在重庆市南山宾馆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低热值燃料电厂厂长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煤炭生产总量过大、社会库存煤量较高、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煤炭企业亏损较大、环保要求达标排放的情况下,探讨如何保障现有煤矸石电厂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国家经贸委电力司的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煤矸石电厂、煤炭设计研究院的部分领导、专家和部分环保设备生产厂家的代表,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以等离子体代替经典激发光源(电弧、火花等)的原子发射光谱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从其幼年发展到成熟阶段。目前,在各种分析化学及应用光谱学刊物上,每年都发表了不少有关的研究报告和评论文章,并出版了一些专题期刊杂志、书籍等(见参考文献1-11)。198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的国际等离子体冬季会议上,来自12个国家近300名科学家,宣读了100多篇学术论文,比较集中地概括了这种新的分析技术的现状和进展。其主要论文发表在光谱化学学报(SpectrochemicaActa)专集上。内容涉及基础理论研究、新仪器试  相似文献   

19.
<正> 由欧洲有机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于1985年9月16日至20日在西德于利希召开,历时五天。这次会议代表超过400人,提交论文172篇,是历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有11人,提交论文10篇(包括与外  相似文献   

20.
煤炭部煤炭综合利用科技情报中心站工作会议于3月28日至4月1日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74单位的9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对利用煤矸石制造建筑材料及石煤作为低热能燃料方面进行了情报交流,有十一个单位作了书面发言。会议认为利用煤矸石制造水泥建筑材料与同等材料相比较,一般具有抗拉耐压强度大,对基础荷载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石煤用作低热能燃料只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