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塑料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废弃塑料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废弃塑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的研究就成为环境保护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废弃塑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固体废物焚烧处置及其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化石碳(如塑料等)在内的废物焚烧处置和露天燃烧是废物部门中最重要的CO2排放来源之一. 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废物焚烧发电成为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对我国固体废物焚烧处置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国内城市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焚烧的区域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废物产生量的急剧增长,废物焚烧处置技术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固体废物处置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废物焚烧行业的发展,有大量项目可以注册CDM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废弃塑料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塑料废弃物是一种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废弃塑料的处置过程中,如何回收利用及减少污染已成为其中关键环节,此外,可降解塑料是减轻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希望在社会的大力宣传下,使可降解塑料走向大众生活,成为在用塑料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光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目前世界塑料年总产量已逾一亿吨,其中约有30%属于短寿命应用范畴,因此其废弃物的治理已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欧、美、日等国家相继制定了一些限用、禁用、课税等有关法规,这对正在进行成熟期发展的塑料工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当前世界上废弃塑料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这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因此,人们正在寻求更为有效的、便利的途径来处理残留废弃塑料,其中降解塑料的研制开发为人们打开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天地,并成为解决废弃塑料的有效途径之一。2光降间里村由开发现状世界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医疗废物焚烧项目污染工程分析,确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现场勘查的范围和重点,制定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论述了医疗废物焚烧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要点,为危医疗废物焚烧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文摘     
垃圾焚烧炉上海第七○四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垃圾焚烧炉。这是一种小容量的热解焚烧炉,可广泛用于医院、试验中心、工矿企业、军事部门等单位,作生活废弃物、液体废物、工业废渣、塑料、废纸、橡胶等废弃物焚烧之用。由于采用二级燃烧,排烟对环境的污染极小。废弃物经高温焚烧,灰渣无菌。(叶摘自《上海科技报》)哈尔滨使用垃圾制砖哈尔滨市房地局砖厂使用垃圾制砖,工艺简单。先将垃圾进行堆积防腐、干燥、去除金属物质、破碎等  相似文献   

7.
医疗废物焚烧过程脱硫机理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废物中包括含有硫分的橡胶,焚烧时会产生SO2从而污染环境,因此医疗废物在焚烧处理时需要进行脱硫。应用HSC热力学软件计算可知,医疗废物焚烧炉内喷入脱硫剂在燃烧过程脱硫,脱硫效果最好的脱硫剂是CaO,然后是Ca(OH)2,CaCO3。综合各种因素,选用CaCO3做脱硫剂进行焚烧过程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脱硫有着重要的影响,最佳脱硫温度为830~870℃左右;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大脱硫率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却趋于平缓,所得最佳Ca/S摩尔比为2.5。  相似文献   

8.
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塑料处理与回用动态。其中投资最少的卫生填埋法因塑料无法生物降解而逐渐被淘汰;焚烧法可以回收大量热能用于供热或发电,但管道、设备腐蚀,尾气污染问题有待解决;目前一些再生技术可以变废为宝,以废弃塑料生产化工原料、燃油、涂料、建材等,而且产生的二次污染少,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废弃塑料的资源化过程中,废弃塑料的回收和预处理是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塑料处理与回用动态。其中投资最少的卫生填埋法因塑料无法生物降解而逐渐被淘汰;焚烧法可以回收大量热能用于供热或发电,但管道、设备腐蚀,尾气污染问题有待解决;目前一些再生技术可以变废为宝,以废弃塑料生产化工原料、燃油、涂料、建材等,而且产生的二次污染少,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废弃塑料的资源化过程中,废弃塑料的回收和预处理是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6 从废塑料中回收能量虽然一些废塑料回收对环境有益 ,还有好多小块的废塑料分散在其他废物中。如果不考虑经济成本 ,分离和清洗这种废物比回收的收益可能有更高的环境负担。回收过程中仍有不能回收的残渣。 (就象地面焚烧的技术导则一样 ,指导环境友好回收和废物处置的导则也被认为是重要的。)如果回收不能被证明是合理的 ,那么能量的再生可能是重新取得废塑料内在的资源价值的对环境友好和在经济上划算的方法。一般地 ,塑料含有高的能量价值 ,当与其他废物混合在一起时 ,塑料帮助湿的或植物废物焚烧。通过过去 1 0年的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和轮胎行业的迅速发展,由此产生的废旧轮胎也逐年增加。废旧轮胎再利用技术既可解决橡胶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消除黑色污染,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推广这一技术的同时,应注意其伴生的环境污染。再利用生产主要分为清洗、打磨、粘中垫胶、粘预硫化胎面、低温硫化等步骤。此过程将产生粉尘、非甲烷总烃废气、橡胶颗粒以及清洗废水等污染物。应对这些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其满足达标排放和无害化的要求,以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使塑料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显著,也是全球环境问题关注的热点,由于缺乏完善的塑料废弃物管理体系,大部分塑料废弃物仍按传统模式处理或滞留在环境中,回收利用效率低,尚未形成塑料生命周期循环.环境中的塑料在长期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素作用后会发生老化降解,形成微(纳)米塑料;由于它们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带有电荷等特性,除本身具有毒性外,还能作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其他污染物的载体或被载体,经径流、污水排放和水文气象等多种途径在环境中迁移,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微塑料(MPs)分布范围广,全球的水体(淡水、海洋)、土壤和大气环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MPs污染,近些年甚至在人体胎盘、母乳、活人肺部和血液中也发现了MPs的踪迹.因此对国内外MPs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下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丰度水平、迁移特征进行全面地综述,为监测环境中MPs的污染水平、探究其在环境中的运移规律、提出MPs污染环境治理策略和揭示MPs在不同作用下的降解机制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填埋场中存余垃圾组分含量以及存余垃圾中废旧塑料性能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存余垃圾中塑料占比较高,且填埋时间小于7a时,其力学及热学性能与未经填埋处理的原生废旧塑料性能基本无差异,具有较高的资源属性,但污染程度较高,难以直接进行高值化利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国内现有清洁提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并针对存余垃圾中废旧塑料特性,提出一条由多效组合洁净技术与直接挤压成型工艺相结合的新型适用性清洁与高值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随着我国陆源垃圾减量化处置率和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的提高,重新核算我国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尤为重要,基于文献已报道的关于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估算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相应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124×104~331×104 t,略低于2010年的132×104~353×104 t;生活污水处理厂向环境中排放塑料微珠约109.95×1012粒(折合131.78 t),远低于2014年报道的209.7×1012粒(折合306.9 t).此外,2016年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厂向环境中排放合成化学纤维类微塑料约1 296.95×1012个(折合648.48 t),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合成橡胶轮胎粉尘约78.85×104 t;合成化纤类微塑料和合成橡胶轮胎粉尘等已成为陆源微塑料的重要来源.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陆源垃圾处置、海洋垃圾污染应对等方面进行比较,未来我国应通过完善"限塑令"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尽早实施"塑料微珠"限令、明晰生活污水处理厂微塑料排放状况等手段从源头控制排放,此外需有效控制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输送途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提升我国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塑料包装废物的产生和回收特性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调研,分析了塑料包装废物的流向和环境特征,总结了塑料包装废物回收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论述了塑料包装废物回收模式特点,深入分析了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塑料包装废物回收的管理对策. 结果表明:塑料包装是塑料制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质量轻、回收体积大,不易回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塑料包装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成为塑料包装废物的主要流向和污染源. 目前我国塑料包装废物回收依托的是进城务工的个体回收者,与现阶段的国情相符合. 塑料污染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必须采取长期的综合管理对策,如进行源头减量化、制定鼓励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采取适宜的无害化处置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橡胶制品行业异味污染成因,采用仪器和感官分析方法对轮胎企业、橡胶板管带企业、橡胶零件企业、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企业和再生橡胶制品企业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气味活度值法确定炼胶、硫化、脱硫工序特征异味物质,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法筛选橡胶制品行业前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①炼胶、硫化、脱硫工序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5.723 5、4.660 9、98.816 5 mg/m3.②共识别出150种VOCs和异味物质,主要包括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烃,苯乙烯、二甲苯等芳香化合物,丙酮、甲基异丁酮等含氧化合物,以及二甲二硫、二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③依据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脱硫工序及所有采样企业厂界臭气浓度值均超标,其他生产工序的有组织废气的臭气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④行业主要致臭物质包括异丁醛、异戊醛、己基硫醇、丁基硫醇、苯乙烯和三甲胺等.⑤行业前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包括苯乙烯、甲基环己烷、三甲胺、二硫化碳、1,2,4-三甲苯、甲基异丁酮、对二甲苯、乙醛、羰基硫、乙苯等.研究显示:炼胶、硫化工序TVOC平均排放水平较低,主要致臭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再生橡胶制品脱硫和精炼工序的TVOC排放水平较高,异味污染严重,需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改进行业技术工艺及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  刘安琪  钟慧琼  赵增立 《环境科学》2023,44(11):6421-64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特性是终端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超30个城市共采集400余个生活垃圾样品,分析了垃圾的物理组成、污染物含量和热值等基础物化特性.并以深圳为例分析了采样时间和垃圾分类措施等对生活垃圾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垃圾组成与热值间的关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湿基中厨余类仍是垃圾中占比最高的组分,大多数样品的占比在40%~60%之间;可燃组成中橡塑类和纸类占比较高,分别在20%~30%和10%~20%之间;无机物占比通常不超过5%;垃圾含水率在50%~60%之间. 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厨余类占比明显降低,橡塑类占比增加,其他组分变化不大,垃圾热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活垃圾中S、 Cl和N这3种污染元素的含量均在1%以下,其平均值规律为:N>Cl>S;垃圾样品中的Hg、 As、 Cr、 Cd和Pb含量随组分及采样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垃圾中Pb、 Cr含量受到环境背景值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橡塑类和垃圾水分是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影响变量,85.96%的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新冠疫情背景下太湖塑料添加剂的时空分布和风险水平,研究了典型的双酚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三唑类等塑料添加剂在太湖表层水体的赋存情况.对全太湖19个监测点位进行4个季度的监测,并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自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基丁基苄基酯(BBP)和苯并三唑(UV-328)在太湖表层水体中均有检出.DEP、 DMEP、 BBP、 BPA和UV-328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97%、 58%、 98%和7%.对比近年来的塑料添加剂污染水平可以发现,太湖的各类塑料添加剂污染水平并未随疫情背景下塑料制品用量的剧增而加重,反而因人类活动减缓而呈现下降趋势.太湖塑料添加剂检出浓度有明显的季度差异,春、夏季平均值高于秋、冬季,分别是104.7、 100.3、 30.7和29.9ng·L-1.其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高浓度点位聚集在太湖西南沿岸.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塑料添加剂的赋存对藻类存在低风险,比例达30%,秋、冬季风险性高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废旧轮胎已成为一大公害,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废胶粉应用于改性沥青,既可利用废物优化沥青路面,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介绍国内外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应用现状,并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机理及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指出用废胶粉对沥青进行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品因其具有质量轻、外观美、加工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而颇受人们青睐,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中,但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消除塑料污染的最积极的办法是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塑料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塑料性质和用途都不相同。介绍几种塑料分类的简易方法,以利于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