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各干燥因素对干燥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制了一套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利用研制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温度、污泥质量和蒸汽流量的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汽温度在180~260℃,污泥质量在6~30 g,蒸汽流量在18~40 m~3/h时,随着过热蒸汽温度升高、蒸汽流量增大,相对单位能耗值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干燥强度一直增大;随着污泥质量增大,相对单位能耗是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干燥强度一直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污水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特性,研制了一套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并对常压过热干燥装置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在研制的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上进行了厚度分别为4,6,10 mm,干燥温度分别为160,220,280℃的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过热干燥初期出现污泥含水率增大的现象,导致干燥时间增加;但过热蒸汽温度越高、污泥的厚度越薄,干燥至同样含水率所消耗的时间越短,干燥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3.
姚斌  孙瑞晨  张绪坤  罗俊  吴起  曹伟 《环境工程》2015,33(11):120-124
为了实现城市污泥高效、安全、节能的干燥处理,选用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辅助以机械搅拌,设计了1种污泥过热蒸汽搅拌干燥试验装置,并对污泥搅拌干燥装置的主要组件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主轴转速对污泥干燥效果影响的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越高,出料污泥的含水率越高。在200℃的过热蒸汽和10 kg/h的加料速度下,主轴转速为300,450 r/min时,含水率分别降低至29.91%和37.45%,已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从污泥表观形态可以看出:主轴转速越高,污泥颗粒越小,有利于成型,但在高转速时污泥破碎不充分,综合考虑主轴转速适宜取450 r/min。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轮机乏汽余热回收技术在CN25-8.83/540机组上应用。对三北地区乏汽余热回收供热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干燥是物料中的水分吸收足够的显热和潜热而蒸发去除的过程.水分蒸发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次蒸汽.根据MVR热泵的高效节能原理,若将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提高焓值的二次蒸汽作为干燥过程的热源,则可回收二次蒸汽的全部潜热,在系统内实现水分蒸发汽化潜热与凝结潜热的互换,节能效果显著.总结了MVR热泵干燥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飞速的发展,钢铁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在世界上稳居第一位。钢铁工业作为资源密集型的行业,是耗能的大户,怎样使得能源可回收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社会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当前冶炼工业中产生的余热利用现状,冶炼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创新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酒店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央空调在酒店的普遍性和空调余热回收应用中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推广空调余热回收应用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化企业对节能、节水以及环保日益重视,蒸汽凝结水回收与利用无疑是节约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介绍了石化装置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及利用方法,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企业实施余热回收技改后的显著效果,提出了推广余热回收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企业实施余热回收技改后的显著效果,提出了推广余热回收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纤维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中,飞灰沉积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不利于木材工业的节能减排。阐述了飞灰沉积机理和数值模拟等研究现状。对于弹性球形颗粒的沉积,已获得了一些科学可靠的机理模型和论证结果,为灰污防治提供了合理的技术支持;关于柔性细长颗粒的沉积,仅取得少量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豆蛋白粉生产过程中喷雾干燥塔尾气温度较高,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现实,也针对目前的节能需求,对现有的喷雾干燥塔的尾气排放部分进行改造,设计一个片状空气预热器,以利用高温的尾气与系统的进气做热交换,实现热量再利用,降耗和提高蛋白粉产率的目的,并对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喷雾脱硫时拐形流道内烟气与水雾间传热传质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在冷态的基础上 ,就单拐形流道内烟气与水雾间传热传质过程进行理论及实验研究。理论上考虑了水雾相的作用 ,提出了对烟气动量方程的修正模型。对拐形流道内烟气单相传热与流动 ,采用K ε湍流模型。两相流动采用两相分离流模型 ,由Lagrange方法求解 ;实验中 ,通过调节多种工况参数 ,结合理论计算最终得出了对烟气脱硫及分离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