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海南省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以来,海口市畜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由此产生的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对海口市畜禽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畜禽粪尿排泄系数、猪粪当量为基础,结合各区的耕地有效消纳面积,计算相应的的猪粪当量负荷。参考畜禽粪便负荷量警报值分级标准,对海口市各区畜禽粪便负荷承受程度进行警报分级。结果显示:海口市各区畜禽粪便负荷量相差较大,美兰区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威胁最大,这可能与畜禽饲养过密,有效农田消纳面积有限有关;琼山区畜禽粪便负荷对环境威胁较小。畜禽粪便负荷量可以作为控制区域养殖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畜禽粪尿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确定邢台市畜禽粪尿资源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估算了邢台市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中的氮磷养分的含量、CODCr含量和单位耕地负荷量,并分地区提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警报值,为邢台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污染何时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畜禽养殖产业带来的污染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据原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仅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就达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达0.49(正常值应小于0.4)。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将达到45亿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农产品安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7年畜禽养殖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安徽省各地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并对各地畜禽粪便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5603.2万t,阜阳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畜禽粪便农田年负荷量平均为13.5t·hm^-2,黄山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畜禽粪便污染及耕地负荷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河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根据河南省2006年~ 2012年统计数据,以各地级市为单位,分析了2006年~ 2012年河南省主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及养分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粪便负荷量及其污染风险预警.结果表明:河南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为28627万吨,猪粪和牛粪占粪便总量的84.5%以上,畜禽粪便还田后,粪便中的养分含量将对该省的水环境造成污染;河南省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级别在I级与Ⅳ级之间,风险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在漯河、鹤壁等市,尤其是鹤壁市,负荷量最高达59t/hm2.因此,这些地级市应该加强畜禽粪便的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2008—2020年中国29个省份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各个省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2)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整向好,从区域增速差异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速较慢;(3)考察期内,规模效率是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关键,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U”型,目前已跨越拐点,继续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7.
畜禽养殖废水、粪污产生量大,恶臭污染严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生态安全,对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行业的环境监督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对畜禽养殖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环节进行全面识别,对现场环境监察的产业政策监察与环境监察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畜禽养殖行业的环境管理及现场的环境监察执法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问题,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氮、磷为衡量元素,分析各生猪优势产区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现状,使用面板回归讨论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显示:4个生猪养殖优势产区存在3种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政府在环境保护与生猪养殖协调发展工作上的努力初见成效,相关环境政策与产业发展逐渐融合,生猪市场价格是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两者呈指数相关关系,经济因素、比较收益和技术条件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同向线性影响,生产成本和交通因素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反向线性影响,而资源禀赋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变动影响不大。建议在畜禽养殖潜力区实施"鼓励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区实施"规制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平衡混合区实施"引导型"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猪养殖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是养殖大省,生猪年出栏达4000万头,禽类养殖9亿只,规模化畜禽养殖每年排放粪便近12亿吨,粪便的化学需氧量排放达510万吨,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因此,只有对养殖废弃物深度开发才能大幅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畜禽养殖纳入主要污染物减排管理体系,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带来良好的契机。通过分析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管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特征,提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成本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在区域内引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已经上升为国家导向。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究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提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相结合的循化利用方式,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一、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随着我国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在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环境问题及养殖场粪污资源特性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的有效生态模式,并根据养殖规模大小,通过典型说明详细阐述了适合农户、企业和园区发展的三大模式。  相似文献   

13.
畜禽粪便中大量有机污染物污染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体,粪尿分解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本文结合日照市畜牧业生产的实际,对日照市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日照市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存在问题,提出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用猪粪当量负荷及有效耕地面积对呼和浩特各旗县区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进行了全面统计,从而获得了可比性较强又较符合实际的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并且,对各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呼和浩特畜禽养殖企业的合理布局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畜牧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近年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四川省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四川省畜禽规模化养殖和养殖专业户生产情况,以及对5种畜禽主要污染物产排污系数的分析,提出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保产业》2015,(3):70-71
由湖南海尚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适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大中型养殖场采用规模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艺流程中,废水主处理单元采用两级生化处理,第一级生化处理工艺为光生物反应池+厌氧氨氧化,第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为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着力解决好农村问题,而要解决好农村问题,必须以良好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基础保障。目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评率较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采集26家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和喹诺酮类抗性基因及表达丰度。结果发现,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平均检出率为78.2%(61/78),喹诺酮类抗性基因平均检出率为53.8%(28/52)。另外,通过QPCR技术对不同养殖场畜禽粪便中ARGs进行绝对定量,并将ARGs的浓度与其内参基因16SrRNA的浓度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各ARGs的相对丰度,分析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猪场、鸡(鸭)场和牛(羊)场中相对丰度发现,生猪养殖场抗性基因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牛(羊)和鸡(鸭)养殖场。随机选取6家养殖场堆肥粪便与新鲜粪便进行抗性基因含量检测,两者抗性基因表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普通粪便处理方式对抗性基因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于掌握畜禽养殖场ARGs污染现状以及评估规模化养殖场耐药基因污染风险,保障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立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农业背景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分别从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三方面分析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2010年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377.67 t,氨氮排放量为72.33 t,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已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半以上。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优化畜禽养殖的养殖模式、种植业科学施用化学品、水产养殖合理投放饲料等方面提出了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社河流域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确定其主要污染物;利用经验系数法及环境统计数据,从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农田源、工业源等方面,分析社河流域污染物来源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面源污染是社河流域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2015年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占比最大,但占比在不断减少;其次是农村生活源与农田排放源,占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