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赤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一种稳定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蒙脱土,考察了其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的杀灭控制作用和絮凝沉降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1×106/mL、改性粘土用量为14 mg/L时,作用48 h后对球形棕囊藻的除藻率为87%;用量为22 mg/L时的除藻率可达91%,而当藻细胞起始密度增大为6.3×106/mL时,同等用量和时间条件下,除藻率分别为62%、73%,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除藻率受藻细胞起始密度影响较大。絮凝沉降实验发现,10 mg/L的改性粘土在60 m in时的沉降率即可达到80%,表明改性粘土对球形棕囊藻有较强的沉降作用及较快的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报赤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亚湾澳头水域19972001年赤潮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以潮汐、风向、天气状况和水温作为影响赤潮发生的重要因子,用参数表征各因的权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绘制出赤潮生物的变化趋势图。可根据现场的生物观测资料分析,预报在生物高峰期是否将发生赤潮。该预报方法,可对陆源污染不明显,水质状况较稳定、浮游植物种群丰富的半封闭溺谷湾海水增养殖区的赤潮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海洋岛与王周围海域赤潮生物夜光灌生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王家岛石石油岛周围海域浮游生物物和理化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夜光藻的生物量以夏季两岛的南部及中部为最高,影响夜光藻繁殖的各环境因子中以浮游植物、可溶性无机磷、总氟、溶氧的共同作用是为显著,Y=-257.0XDO+72.0XN-1336.3XP+1.80XF-2250.R=0.713。F=3.10,统计检测,相关显著,回归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风浪扰动促进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增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两种海洋微藻为研究材料,设置以摇床震荡模拟风浪扰动培养处理与摇床静止培养处理,着重测定藻液光密度(OD680)、比生长速率、藻体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风浪扰动对海洋微藻细胞增殖的作用效应,比较不同海洋微藻对风浪扰动的响应差异,探讨风浪扰动对海洋微藻生消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风浪扰动处理显著地促进了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的细胞增殖:模拟风浪扰动处理下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77/d和0.54/d,而静止培养处理下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只有0.44/d和0.32/d。同样地,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在模拟风浪扰动处理下的生物量(分别为277.78和435.56 mg/L)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1.68和3.63 mg/L)也显著高于他们在静止培养处理下的生物量(分别为82.22和50.00 mg/L)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1.23和0.91 mg/L)。结果揭示,适宜的风浪扰动有利于海洋微藻的生长繁殖,进而可能会促成海洋赤潮的爆发;不同海洋微藻对扰动的响应性差异,可能是引起海洋生态系统中赤潮藻群落动态更替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Phaeocystisglobosa的2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共得到碱基大小为1795bp的两个序列片段,其中序列一的长度为970bp,序列二的长度为825bp。将Ph.globosa与Ph.antarctica和Prymnesiumpatelliferum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发现Ph.globosa与Ph.antarctica仅在序列二中有一个碱基插入/缺失,同源性为99.99%,而与Pr.patelliferum相比,有7处插入/缺失,碱基总变异率为6.13%;研究发现序列一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度保守区和两个高变区;序列二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变区、一个保守区和一个高度保守区。对28SrDNA基因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DNA序列保守区在RNA二级结构上也非常保守,与DNA序列分析结果一致,都证明28SrDNA基因只适用于种以上水平的分类研究,不宜用于种间和种下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种和两种混合世量培养条件下,Fe-EDTA(Fe^3+)、Mn(Mn^2+)浓度对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细胞大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与其混合培养中的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圆筛藻(Coscimodis cus sp.)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Fe-EDTA,0-3.15μg/L,Mn^2+,0-0  相似文献   

8.
东湖“赤潮”的成因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下旬东湖水质发生了异常现象,为找到水质明显变化的原因,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及时布点取样分析,监测分析水中的生物群落结构,确认东湖发生了"赤潮",并找出了污染源头。通过跟踪监测,了解多甲藻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涉及外来物种等海洋馆类建设项目的强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光照与东海近海春夏季均能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Iopt)随水温(t)的增加呈“慢升快降”的不对称“倒V”形变化特征,在25℃左右Iopt最大,为121.6 W·m-R, Iopt-t 曲线符合Blanchard方程; 由东海海表水温计算的中肋骨条藻Iopt的季节变化特征与东海海面光照强度、海水透明度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RR=0.907±0.115, p<0.001),且滞后于海面光照强度2个月左右,这使春夏季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水层均为全年最厚(6m左右).可见,中肋骨条藻对光照的适应性很强,海区海水光照的适宜性是春夏季均能形成大规模中肋骨条藻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为实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温度、光照、盐度环境因子对红色赤潮藻生长的影响。设置5个温度梯度(10℃、15℃、20℃、25℃和30℃),5个盐度梯度(20、25、30、35和40),5个光照梯度(500 lx、1 000 lx、2 000 lx、3 000 lx和4 000 lx)的实验处理,计算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最大藻细胞数量;并进行了温度、盐度两因素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是温度20℃~25℃,盐度20,光照强度4 000 lx,在此条件下其比生长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富马酸单甲酯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富马酸单甲酯可以有效延长藻细胞的生长适应期,降低生长量,缩短生长稳定期和诱导藻体细胞自溶。同时,运用量子化学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富马酸单甲酯分子控制赤潮藻类生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 is one of the common harmful algae species in coastal waters of the southea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sandwich hybridization integrated with 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NPA-SH) was us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etect P. globosa.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had good applic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nalyzing the samples from laboratory cultures and from fields.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P. globosa was obtained, and the lowest detection number of cells was 1.8×104 cells.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detecting the microalgae by NPA-SH and traditional microscopy. This technique has good reliability, accuracy, and can give a remarkably high sample processing rate. Sandwich hybridization integrated with 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will provide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microscopic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bloom of P. globosa.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盐度对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盐度梯度下棕囊藻的生长,实验设计了10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在盐度8~32范围内,棕囊藻的生长正常,最佳生长盐度为16,当盐度低于8或高于32时,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数量增长缓慢,最大细胞数远低于16盐度组。研究发现:棕囊藻在盐度为0的环境下仍能缓慢生长,说明海洋中的棕囊藻赤潮在内陆的淡水湖也可能暴发,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比较盐度为0及36的棕囊藻细胞表面形态,发现两者差异较显著,前者藻细胞的直径大于后者,且后者藻细胞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塌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麦秸控制赤潮生物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球形棕囊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秸用于赤潮生物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了微生物、吸附作用在抑藻效应中的可能作用,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秸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对小麦秸抑藻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小麦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抑藻材料,无需微生物的降解,适度切割后能够吸附藻细胞、释放出抑藻活性物质,从而有效控制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的生长。抑藻活性物质的释放是小麦秸抑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有溶藻活性,通过形态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球形棕囊藻、藻过滤液和提取的溶血毒素与细菌共培养,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及平板计数研究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结果表明:当细菌直接与棕囊藻共培养时,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细菌能够促进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而将细菌置于透析袋中与棕囊藻一起共培养时,棕囊藻对细菌的VBNC状态影响不大,细菌对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无影响。对数期、稳定期棕囊藻培养过滤液和溶血毒素均可使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溶血毒素可能在球形棕囊藻在被牧食及抑制其他竞争者中(化感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人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用L9(34)正交实验对季磷盐改性蒙脱土制备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60℃、搅拌时间6h、pH7、季磷盐与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比为1.5:1.0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季磷盐改性蒙脱土,并考察了其对球形棕囊藻去除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作用48 h后, 20.0mg/L的改性蒙脱土除藻率可以达到93.2%以上.通过FT-IR、XRD和SEM等方法表征发现,季磷盐插入蒙脱土的层间,能够有效降低黏土颗粒与藻细胞间的静电斥力,使其吸附藻细胞性能提高.对比除藻实验结果显示,季磷盐改性蒙脱土除藻效果明显优于未改性蒙脱土、季磷盐改性高岭土和季铵盐改性蒙脱土.  相似文献   

18.
双季铵盐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双季铵盐能有效地控制和杀灭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其中对球形棕囊藻96h有效浓度为0.8mg·L-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有效浓度为0.4mg·L-1。双季铵盐具有高效、作用时效长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赤潮藻去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