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灾害学是自然灾害学与人为灾害学(或自然与人为混合灾害)之总称。人为灾害学属于技术灾害及人为失误的范畴问题,将另作词条,这里集中论述灾害学(主要指自然灾害学)问题,有些方法对策对人为灾害也是适用的。自然灾害本来都是一些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之所以被认为是“害”,是因其与人类社会接触时产生不均衡的突变状态,并给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说,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灾害。进一步讲以自然原因为主引起,但表现为人为态的称作自然一人为灾害,如太阳活动异常年的流行性传染病症;同样,由…  相似文献   

2.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新重庆的山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该区山地灾害大量的综合调研资料,对境内主要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归纳;对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首先祝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扩版。 灾害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目前中国把社会的灾害问题大体上分为四大领域:第一是自然灾害问题;第二是生产过程引起的灾害问题,也包括社会通常的灾害问题;第三是关于人民生活、身体健康方面引起的疫病而造成的灾害问题,这当然是指比较大范围的、具有传染性的疫病;第四是关于社会安全,特别是反恐的问题。这四大类灾害问题都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因为,无论是社会灾害,还是生产中的灾害都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比如自然灾害,按理说它是一种自然行为,但这只是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水域赤潮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近几年我国海域赤潮监测监视结果,针对海洋赤潮灾害频繁发生,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损失越发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沿海城市污染治理,防治和减轻海洋赤潮灾害的对策;加强赤潮监测,监视和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沿海城市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的控制力度;减缓海上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早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环境污染激起了强烈的社会抗议,弓愧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者重新考虑传统经济教义的局限性,从而把环境和生态科学的内容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两个方面为人类知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二是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十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而…  相似文献   

6.
旱涝灾害的分形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概述分形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分形理论对深化灾害学相关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其次,对旱涝灾害的几种分形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旱涝灾害中已有的分形应用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评述、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内外一些主流科学家对当前我国南方发生的长时间大面积如此严重的暴雪冰冻灾害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另一说法是拉尼娜引起的强降雪。本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大恰当,都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前一种说法,不能具体说明为何此时此地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面积冰雪冻雨灾害?  相似文献   

8.
陈丹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114-116,127
突发灾害事件的处置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对其予以健全和强化社会控制是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视角.本文从探讨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入手,重点解析突发灾害事件中如何进行社会控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社会控制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预防与治理、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海滨城市主要海洋地质灾害述评与减防灾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海滨城市的海洋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由纯内外自然地质作用造成的危及城乡安全的灾害,如地震、断裂活动、海岸侵蚀、风暴潮;其二是人为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灾害,如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滥伐森林等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与倒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布局引起的海岸流场变化导致的岸线突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山东沿海这些灾害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进而提出减少或防止这些灾害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等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此类场所公众灾害教育的开展依靠解说功能的发挥。目前关于灾害解说研究尚处于空白,故需对这类场所的解说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灾害类解说现状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相应策略,促进社会灾害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齐平 《海洋环境科学》2006,25(4):81-83,87
在分析我国海洋灾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已经建立起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海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建设等血个方面对加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灾害紧急管理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灾害随工业文明在世界各国扩展,被动应付的分散式灾害紧急管理不能适应灾害的挑战。工业化国家逐渐走向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我国各类技术事故和灾害日益增加,目前管理体制不利于合理配置紧急管理资源和遏制灾害后果。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管理的道路,国家技术灾害管理体制急需改革,建立相对集中、合理行政的紧急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灾害性事故,当然不仅仅是环境灾害,其后果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承担。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承担了过重的责任,而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发挥的不足,没有形成一个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治理的体系,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5.
郑慧  赵昕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4):552-554,560
频发的海洋灾害给人类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总结日本灾后重建经验,本文认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建立海洋灾害保险机制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有限的海洋灾害风险统计数据会降低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在海洋灾害保险费率厘定中的有效性,故本文引入非参数模型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海洋灾害风险损失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相应的期望损失,并以此为基础厘定海洋灾害保险的纯保费;在考虑风险附加后,文章对海洋灾害保险的费率进行了校正,以风暴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完成海洋灾害保险纯保费的厘定,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栏目题目作者}期次}页码 徐鸿德 王圣德徐鸿德周浒等金丽华伟曦丁王环境管理陆海平王树道等 昊邦灿徐兆麟等 2 2 3 3 5 5 5 7 7 7 8 性) 9l()l()]1llll浒菲光周徐夏IJ 1.11弓l,‘11‘,..‘弓..几11浦东新区科研报告关于水资源分配引入市场机制的探讨试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无过错原则水环境资源的价格确定及其市场分配的立法支持试论环境纠纷调解制度关于环境行政处罚的概括条款国际环境污染法律责任探微美国《清洁空气法》的公民执行规定试论城市区域的环境保护纂础工作实施五项制度,加强环境管理沦环境监测管理1991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研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十分罕见的冰雪灾害,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后的抗灾救灾工作反映出我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中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即建立统一的、专门的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健全自然灾害法制与计划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突发性灾害的社会应对和救助能力;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有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环绕着渤海及部分黄海沿岸,由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北京、天津二市形成了环渤海综合经济圈,称为环渤海地域。环渤海地域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工业基础雄厚,有广阔的腹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内陆“三北”地区的结合部,通往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环渤海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环渤海地域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l.l土地资源环渤海地域耕地面积17428.6千公顷,南北跨度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9.
灾害事件发生后,信息的有效传播对于灾害救助意义重大.灾害事件往往伴随电力、交通、通讯的中断,导致许多传播媒介无法发挥作用,而广播媒介因其较强的抗灾害能力在灾害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畅通,成为灾害救助的重要媒介.本文介绍了广播媒介在自我救助、专业救助和社会救助中的不同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传播媒介的抗灾害能力,并针对广播媒介在灾害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标点符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现实原因,部原因,也有内部或自身原因。其实质是书面语言问题,法问题,深层是逻辑问题。因此,问题的解决要靠国家、措施。也有历史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外具体地说,表层是使用技巧和习惯问题,中层是语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共同创造条件、采取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