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了土地处理工艺占地较大和处理负荷低的弊端。并通过对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的实际应用,对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试验,对工艺中的核心部分——“人工土壤”的生物特性以及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ulti-soil-layer system,即MSL)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其特殊的模块结构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存在的水力负荷低、氮磷去除效率低及易堵塞等缺陷.在日本和泰国的生活污水及河流污染的治理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及机理、设计参数优化两个方面,论述了MSL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同时对MSL技术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土壤渗滤处理三格化粪池粪液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粪便污水的出路问题,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南方农村已较普遍使用“三格化粪池”厕所,该文以滤坑式土壤渗滤进行就地处理,并对其可行性作了卫生学论证,结果表明,渗坑式土壤渗滤就地处理法,对粪水中的大肠菌群,氨氮及化学耗氧量等指标,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处理对土壤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卫生防护,以10m为蹁可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农村污水分散排放的特点,结合土壤渗滤系统所具有的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分析了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系统运行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和主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农村污水分散排放的特点,结合土壤渗滤系统所具有的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分析了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系统运行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和主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以其生态环保、具有深度处理性能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介绍了污水土壤渗滤处理技术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中的氮、磷、溶解性和非溶解性固体、微量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有害物质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究该系统中微生物脱氮机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分流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脱氮能力,当分流比为1:2时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最佳,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4+-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96.91%、72.11%和72.27%.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及厌氧氨氧化和地下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是该工艺微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再生水常用处理技术入手,重点介绍了土壤渗滤处理技术,并将土壤渗滤技术与其他处理技术进行比较,指出土壤渗滤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土壤渗滤技术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工土壤渗滤的吸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砂砾对颗粒COD的吸附,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人工土壤渗滤系统,着重分析了颗粒COD在系统中的吸附和堵塞。主要结论包括:(1)颗粒直径为0.1~0.3mm的石英砂对于颗粒COD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2)人工土壤渗滤对颗粒COD去除率为50%~90%之间,最高可达93.66%;(3)在本实验条件下,悬浮物截留、吸附是引起人工土壤渗滤系统堵塞的主导作用,采用掩水期与落干期交替运行方式,可有效解决由此造成的堵塞问题,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土壤含水层处理去除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典型城市二级出水以可吸附有机卤化物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投加24mg/l臭氧预处理后,再经好氧含水层处理可去除约32%的AOX,厌氧柱进水中投加各80mg/l葡萄糖和谷氨酸,运行稳定性,通过共谢作用,可去除约55%的AOX。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土壤柱实验,研究了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的处理效果。初步讨论了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并评价了不同回用途径再生水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对大肠菌和粪大肠菌的去除率大于99.9%。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再生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质,终生致癌风险在10-6数量级,而非致癌物质的健康危害风险在10-9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规划的调整,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周围环境变得较为敏感,原有除臭设施已无法满足新的环保要求,该污水处理厂的除臭工程需要进行升级改造.经综合比选后确定采用在现有除臭设施基础上增设土壤滤池+等离子除臭设施的方案.除臭工程实施后,主要臭气源得到有效控制,氨、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等恶臭物质去除率均在85%以上,甚至达到99%,除臭设施处理效果良好,厂界处污染物排放满足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光电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辅助光催化技术,即通过施加阳极偏压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达到提高光催化效率的目的。近年来,光电催化技术在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简述了光电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可见光响应光阳极的研制进展;从光电反应器的构型、原理和主要特点3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悬浮型、负载型和复合光电催化反应器系统;归纳了光电催化技术在水处理和污染物资源化回收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光电催化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铁岭市08年底土壤调查采集,利用现有大型仪器完成了土壤有杌物的全分析,使用仪器有气质联机,气相色谱(ECD、FID、FPD),高效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本文论述了三大类有机物的前处理方法,根据各种有机物的特性,选择了较好的前处理方法和条件,为应用大型仪器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土壤酸化对马尾松林的危害,本文通过马尾松幼苗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处理剂(石灰、泥炭和磷酸盐)对重庆南山酸性土壤的特性及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泥炭和磷酸盐的单独和复合处理均能明显地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活性铝含量,增加土壤活性钙和有效磷的水平,土壤处理还明显有利于马尾松幼苗的生长。3种处理剂中以石灰的改良效果最佳。5种处理组合中以石灰-泥炭-磷酸盐结合处理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相似文献   

18.
制革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工艺及相关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家泰 《环境科技》2001,14(1):11-13
简要介绍了制革废水的水质特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了各种预处理工艺及相关参数,提出了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9.
Erythromycin (ERY), a widely used antibiotic, has recently been detected in municipal secondary effluents and poses serious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during wastewater reusing. In this study, the removal, fate, and degradation pathway of ERY in secondary effluent during soil aquifer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via laboratory-scale SAT tests. Up to a 92.9% reduction of ERY in synthetic secondary effluent was observed in 1.0 m depth column system, which decreased to 64.7% when recharged with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econdary effluent. XRD-fraction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nsphilic acid and hydrophobic acid fractions in secondary effluent compete for the adsorption sites of the packed soil and lead to a declined ERY removal. Moreover, aerobic biodegradation was the predominant role for ERY removal, contributing more than 60% reduction of ERY when recharged with synthetic secondary effluent. Destruction of 14-member macrocyclic lactone ring and breakdown of two cyclic sugars (l-cladinose and d-desosamine) were main removal pathways for ERY degradation, and produced six new intermedi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