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气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utants,POPs)监测的重要环境介质,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是准确表征大气中POPs赋存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大气中POPs的两类采样方法:主动采样法(active air sampling,AAS)和被动采样法(passive air sampling,PAS),总结了新型吸附材料和新型采样器研发的成果,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POPs监测数据,并提出今后应用不同POPs大气采样技术在监测数据可对比性研究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懿  陈文瑄  徐明煌  朱腾义 《环境化学》2021,40(9):2727-273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常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以痕量或超痕量的方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与生物体中,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和环境危害性.近年来,被动采样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及POPs污染水平评价方面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根据不同的吸附材料可将被动采样器划分不同的装置类型.本文综述了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技术(passive...  相似文献   

3.
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的新污染物、采样方法、检测方法、评价方法进行了扼要的综述,概括总结了大气POPs研究中人们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与植物间交换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植物间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POPs)的交换行为是控制POPs进入食物链,及影响其全球范围内迁移、分布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介绍了大气、植物间POPs交换过程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POPs本身的理化性质(lgKOA)、植物特性(叶片表面形态、脂质含量、表皮的可渗透性)以及环境温度;提出了目前大气、植物间POPs交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彤彤  谢淑雅  刘颖 《环境化学》2020,39(4):891-89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植物与空气两相界面之间存在动态交换过程,一方面,植物叶片吸附、吸收空气中的POPs,净化了空气,并将其转移到食物链和土壤等其它环境介质中;另一方面,植物叶片通过挥发使其吸附的POPs重新回到空气中,最终对全球范围内POPs的循环和环境归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植物与空气中POPs的动态交换过程,分析了影响植物吸附和挥发POPs的主要因素,包括POPs的理化性质、植物特征和环境条件.同时,就城市绿地对空气中POPs浓度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由于该过程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植被清除的POPs是否足以改善空气质量仍有争议,其中影响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此外,本文总结了植物中POPs的检测技术,传统检测技术灵敏性和准确性高,而原位检测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活体植物中POPs的吸收、迁移、存储等环境行为.最后,本文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植物-空气界面过程以及POPs多介质环境行为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体负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关于由其污染导致的环境和健康损害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热点之一.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潜在危害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居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体负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气(气相)-粒(颗粒相)分配是影响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POPs的气-粒分配特征有助于提高POPs环境归趋预测的准确性,对区域范围内的大气POPs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经典的POPs气-粒分配理论及模型,总结了有关大气中几类典型POP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不同种类POPs气-粒分配的一些差异性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气中新型POPs气-粒分配特征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半挥发性和持久性,可随大气迁移到偏远的高山地区甚至人迹罕至的两极地区,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因而受到大量关注.苔藓和地衣在偏远高山地区分布广泛,通常被用作高山地区大气POPs分析的天然被动采样器.本文首先介绍了苔藓/地衣用于指示POPs污染的特点,然后分别阐述了苔藓/地衣在指示偏远地区POPs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对苔藓/地衣用于指示大气POPs污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分析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对生物可用性的影响,并介绍了老化行为的机理和影响封锁行为的因素。据此,提出了几种可以促进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积累与放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食物链中的积累与放大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有效污染控制的生态学基础.本文综述了POPs的基本特征,POPs在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与放大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POPs在食物链中积累与放大的模型等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对POPs在水生食物链的积累与放大方面研究较多,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预测模型,而有关POPs在陆生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与放大的研究报道较少.大部分学者并未对完整食物链进行过系统而完整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对POPs在水生陆生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预测模型探讨较少.目前POP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越来越严重,开展对POPs在食物链中积累、放大及相关预测模型更深入更完整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Besidestheusualsamplingmethods,theconcentrationsofpollutantsintreebarkandtreebarkpockethavebeenproposedforevaluatingthedegreeofairpollutionofpresentandinthepast[1— 4 ].Inthisstudytheconcentrationsofleadandcadmiumintheoutertreebarksofredbud…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河段水体中普遍检出POPs,浓度为几到几十ng·L-1范围,部分流域超标;...  相似文献   

13.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戴树桂  赖城明 《环境化学》1997,16(5):399-404
本文报道了一个可用于有的生物降解途径理论预测的软件包,应用CN-DO/2方法计算分子的结构参数,经过解析结构参数给出有机污染理论上可能遵循的生物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采用植物监测与化学静态监测相结合方法,对上海某厂周围大气氟浓度和树叶含氟量进行测定,得出两者相关关系,确定悬铃木生长初期树叶含氟量划分大气氟污染等级指标,并运用生物学办法对影响区进行评价和浓度分区.  相似文献   

15.
鉴于持久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结合和承载机制,作者认为,对于持久性有机物,环境可以抽象为气相、水相、有机碳相和脂相等四个均质、同结合作用的环境相,为描述持久性有机物在环境相间的平衡分配行为,引入了“泛逸度”的概念,建立了环境相间相平衡酌泛逸度模型,并以DDT为例尝试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化合物水解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杨克武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4,13(3):206-209
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化学降解是其在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化学降解的研究方法,并给出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7.
刘明  孙成  苗欣  薛光璞 《环境化学》2003,22(3):227-231
1 Introduction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VOCs)areimportantairpollutantsintheurbanatmosphere .SomeVOCsaretoxicandpotentiallycarcinogenic.ExposuretoVOCsisofconcernasitmayresultinsignificantrisktohumanhealth .AmbientVOCsareemittedfromvariousurban ,industrial…  相似文献   

18.
戴国华  刘新会 《环境化学》2011,30(1):224-230
沉积物-水界面是自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的环境边界,界面及附近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如吸附和解吸、迁移和转化、扩散和掩埋以及生物扰动等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内分泌干扰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在沉积物-水界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