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展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划定和编制,通过青海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对青海省空间生态环境基础状况、结构功能属性进行系统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确定青海省"三线一单",明晰空间布局、污染物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构建符合青海省实际的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运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2005年和2009年遥感解译数据、土地侵蚀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7个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9.81~78.08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05-2009年17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值在0.06~3.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商洛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公共设施4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受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占40. 6%;其次为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状况,分别占28. 8%和20. 8%。商洛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评价值均呈现波动趋势,且有下降前兆;经济状况评价值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总体趋势看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是逐渐上升的。显然,商洛市的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改善公共设施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居住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栖息地模拟方法原理及步骤,以姜射坝水电站减水段为例,应用栖息地模拟模型PHABSIM计算了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内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为40.6m3/s,其与水文学法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流量可以满足维持水生生物良好的生存条件的要求。指出当工程河段涉及珍稀鱼类关键生境时,采用栖息地模拟法确定受影响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可以更好地保护珍稀鱼类关键生境。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为拟建电站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是新疆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十五实施期。本文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分别对新疆"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差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差为主,二者面积总和在全区总面积60%以上;与"十五"末相比,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呈现总体趋于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郫县的水系图、行政区划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础,将郫县农村划分为柏条河流域、沱江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3个评估单元,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估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水生生态健康指数(EHI)大小依次为清水河流域(70.95分,为"良好"级)>柏条河流域(66.95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64.34分,为"良好"级);陆域生态健康指数大小依次为柏条河流域(58.47分,为"一般"级)>清水河流域(51.40分,为"一般"级)>沱江河流域(49.40分,为"较差"级);综合生态健康指数为柏条河流域(63.56分,为"良好"级)>清水河流域(63.13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58.37分,为"一般"级)。郫县水域水质达标率、水生生物状况(大型底栖动物保持率、鱼类保持率以及特有性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陆域的生态格局(重要生境保持率)等指标的得分和生态健康指数相关系数较高(r均大于0.84)。郫县农村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域内水质连年下降、陆域生态健康状况较差和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本研究工作对科学制定郫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郫县农村生态环境,推动郫县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环境》环境评价专辑已印刷出版,现在开始内部订购。该专辑选编了《渡口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三》年来的主要成果,主要内容有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水生生态环境及自然背景等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和评价。其中,着重对大气污染给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不仅查明了主要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环境生物学角度对渡口市金沙江渡口段五十五公里水体生态环境由于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效应以及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以提供对渡口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依据,从而找出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管理也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目标管理发展。在我国现行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中,水生生物仍处于前期研究和试点阶段,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法体系支撑,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突出的短板。选取水生态监测中典型的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对象,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及工作报告等,从静水、流水生态系统出发,分别从底栖动物的采样点布设、采样频次、采样工具及采样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为国内制定相关标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11.
浊漳河山西省潞城市境内干流段及南源段河道生态环境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水质恶化、水量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衰退。本文从水质、水量、生物状况三个要素出发,通过建立浊漳河潞城市境内河段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浊漳南源及干流段进行了生态健康诊断。结果显示,浊漳干流段生态健康总指数36.74,呈生态病态状;南源段生态健康总指数60.03,呈基本健康状态。据此,浊漳河潞城境内段目前的核心问题是生态恢复问题,应当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生态修复模式,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作为其流域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伊犁地区为例,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3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首次探讨利用RS/GIS技术,运用Grid叠加运算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与具体生态区域地理位置的一一对应,从而力求使评价的数据处理简单易行,也使评价结果一方面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区域生态状况;另一方面也为局部的生态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属于良好水平,表现为:水及其他水资源量较丰富;植被覆盖度处于较高水平;水域、湿地面积较广;不存在明显的耕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参考《2007年度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对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测评情况、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指标要求,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家考核指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定量测评结果为优,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示范区生态荷载超载。生态示范区建设对生态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试行)》,对豫西M市2010—2013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该市自身特点对该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管控是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导、落实多规合一、突出用途管制等重大调整。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亟须转型,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调整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详细梳理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期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原有体系:创新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突出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初步提出了包含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划的空间分区构想;细化设计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指标体系;明确了突出功能用途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体系,为下一步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12年5月至10月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的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对较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仅6月的杨坟沟、岱海寨断面及9月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为Ⅴ类,其他月份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而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仅9月份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达到Ⅱ类水质,其余各月三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在水质评价中,应根据评价目的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方法,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的巢湖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巢湖水生态状况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健康等级的阙值范围,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湖库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1980年巢湖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作为本底值。运用熵权法对2000~2005年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5年巢湖水生态系统均处于较差健康状态。本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实际提出了湖库水生态安全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它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RS/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国际和国内各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制定评价标准,对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属"优"的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73.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县市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的26.3%。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较差。伊犁河谷各县市的耕地面积覆盖率、建设用地覆盖率和草地面积覆盖率是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一致,结论符合实际状况,且有计算简便快捷等优点,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郪江流域遂宁段水环境质量,对郪江干流和8条支流开展了现场调查和定期监测。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断面类别比例法和水环境质量指数对流域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郪江流域遂宁段水质不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水质为轻度污染,枯、平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支流水质较差,加重了干流水体负荷。流域部分饮用水源地为Ⅳ类水质,同时表现为轻度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为水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根据淮北临涣采煤沉陷区水生态调查数据,基于方差赋权的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了沉陷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功能区周边环境大致相同,沉陷区西部废水排放区环境最差,东部近矸石山区状况最好,其综合健康指数值分别为0.422、0.566;(2)临涣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栖息地环境和水生生物指标分别为0.337 5和0.256 6,是影响临涣采煤沉陷水域生态系统最大的两个指标类型。矿业生产活动、露天矿业废弃物堆放、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水是导致临涣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