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消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室中对四种多环芳烃(芴,蒽,芘)作为纯化物混合加入两种不同土壤(细土和砂土)时温度对其消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180多天的研究,从温度从10℃增至25℃时促使这四种芳烃在两种土壤中的减少,温度对多环芳烃消失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化合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实验室试验所得到的这种低温条件下具有较长半衰期的结果,说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持留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大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焚烧不仅可以抑制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减少大分子量PAHs的排放,还能降低氯苯的释放量和氯代数,从而减小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毒性;苯系物随着温度升高,由热解转变为高温合成,释放量也随着增加.水分对多环芳烃和氯苯有较大影响,对苯系物的影响较小.在400℃条件焚烧时,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总体上是促进的,而在850℃焚烧条件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水分对氯苯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氯苯化合物的氯代数.  相似文献   

3.
有机碳含量对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残留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有机碳含量(TOC)对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剖面中迁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部分典型的环境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耕地、果园、农田、城区及工业区等)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和TOC的纵向分布特征,结合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土柱淋滤实验,讨论了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上的纵向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剖面的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存在差异,且与TOC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土柱淋滤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尽管具有不同TOC的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均可能向深层迁移,但TOC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的残留及纵向迁移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TOC越高,多环芳烃富集量越大,向下迁移量相对减少,反之相反;在TOC相同的情况下,多环芳烃的组成或结构特征对其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与迁移特征有明显的影响,淋滤水量、淋滤时间和添加PAHs量等对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作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 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比重夏季比冬季高,而3~4环PAHs的比重冬季比夏季高.冬季PAHs可分为2种模式,不同模式之间PAHs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市多环芳烃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速(当温度<20℃时)和温度(当温度>20℃时)是影响多环芳烃浓度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广州市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不同温度下(300℃和500℃)制备的木屑和麦秆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运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生物炭热解温度、原料、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易分解有机质(葡萄糖)对土壤石油烃(烷烃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影响,结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初步探讨了最显著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对生物炭强化石油烃降解的作用机理。通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石油烃各组分的最佳降解条件。土壤含水量(50%~100%)对烷烃(n C8~C40)和多环芳烃降解率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发生下降。此外,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增加土壤含水量导致石油烃降解菌丰度下降。原因在于,土壤含水量将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其与污染物接触的机会,进而影响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因此,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对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X53200700258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陈静…(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2).-361~365环图X-5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华北地区某受多环芳烃和汞复合污染的污染土壤,在分析土壤多种类污染物组成基础上,开展了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实验,研究不同脱附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污染土壤污染物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环芳烃和汞的脱除效果有利,尤其对高环多环芳烃脱附的促进更为明显;土壤污染物的脱附效果和其沸点的关联性较大,且温度参数对污染物脱附的影响效果要显著高于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在不同灌区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不同类型灌溉用水的三个典型灌区进行土壤精细剖面钻探采样分析,研究16种优控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和不同灌溉条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是多环芳烃的主要累积层位,污灌区、再生水灌区、清灌区表土的多环芳烃总量分别为726、200、34μg/kg,说明长期进行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受多环芳烃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低环的多环芳烃容易向土壤剖面的深部迁移,在表土以下的层位占绝对优势分布,高环的多环芳烃迁移性很弱,基本只在表层有检出;通过对各灌区剖面的典型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TOC是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垂向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建立了路用煤沥青水浸出液中多环芳烃(PAHs)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方法。对60℃下搅拌2 h的煤沥青水浸出液进行了液液萃取-GC/MS分析,确定了浸出物的主要成分;并在实验条件下对影响PAHs浸出的主要因素(如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样品用量、溶液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沥青水浸出物主要为四环以下杂环芳烃,且多为含氮杂环芳烃,溶解2 h时接近平衡,温度越高浸出量越大,在30℃下,水中PAHs的浓度最大能达到122.92μg/L,60℃下,水中PAHs的浓度可达382.35μg/L;酸性条件能够增强煤沥青中多环芳烃的析出,且酸度越大,浸出量越多。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ASE前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试验,条件试验等对ASE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温度80~110℃,压力1000~2000psi均适用于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萃取溶剂中含有丙酮回收率较高。萘、苊烯、二氢苊浓缩回收率偏低,其它多环芳烃全部在85%~107%,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本文还对ASE和索氏提取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试验,条件试验等对ASE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温度80~110℃,压力1000~2000psi均适用于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萃取溶剂中含有丙酮回收率较高.萘、苊烯、二氢苊浓缩回收率偏低,其它多环芳烃全部在85%~107%,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本文还对ASE和索氏提取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2.
恒能量同步荧光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快速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文章运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对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样进行了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可以鉴别出10种多环芳烃。研究表明:恒能量同步荧光法适合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快速分析;简化了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7,自引:16,他引:21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4,25(3):7-13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结果表明,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12.9 ng/m3 和 23.7 ng/m3,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92.5%,且在夏季的比重要高于冬季.所检出的的气态多环芳烃以芴、菲、蒽等低环数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了总含量的60%以上;颗粒态多环芳烃则以高环数的化合物为主,各化合物所占的比重相当,其相对浓度无显著差别.气态多环芳烃在夏季达到高值,冬季降为低值;而颗粒态与其相反,夏季低值,冬季达到高值.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在影响气态多环芳烃浓度变化的因素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次为风速,其它气象因素未观测到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对颗粒态多环芳烃来说,则无绝对的影响因素,温度、风速和湿度同为重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污泥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条件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多环芳烃中的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 800℃温度条件下的去除率分别为66.28%,73.7%,100%,30.7%和100%;多氯联苯在300~400℃之间含量急剧减少,1000℃时其单体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53、PCB138和PCB180的去除率分别为89.35%、90.66%、89.43%、93.97%、99.1%、84.7%和95.22%. 2种物质迁移规律与处理体系温度变化直接相关,2种物质从污泥中转化释放的温度条件分别为:多环芳烃300~750℃(90%以上),多氯联苯350~900℃(85%以上).处理过程中2种污染物的不同单体间存在复杂的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乳酸、L-酒石酸、柠檬酸为助剂,将其添加至类Fenton's体系中去除污染土壤中的蒽和芘等多环芳烃.结果发现,以柠檬酸为助剂时,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83.75%.同时,以均匀实验设计法考察了H2O2用量、Fe SO4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土比、柠檬酸用量和多环芳烃染毒浓度对多环芳烃去除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和结果经DPS(Data Processing Station)软件处理后得到多环芳烃去除率与各反应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经随机验证实验和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误差低于5%,具有精确的预报性.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多环芳烃,它是人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科学的发展,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量变对人类产生了影响,本文介绍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探讨了多环芳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探讨了多环芳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多环芳烃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多环芳烃对土壤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多环芳烃的途径和方法。如微生物降解法、吸附法和光解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环芳烃专用柱HX736091(4.6×250mm、5μm),对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混合溶液进行分析,与常用的C18柱(ZORBAX SB-C18、4.6×250mm、5μ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多环芳烃专用柱对该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C18柱。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快速分析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加水量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min,加水量3:5(m L/g)。同时对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5%,16种组分的回收率在82.8%~101.6%,检出限0.001~0.023μg/kg。该方法前处理步骤简单,灵敏度高,为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多环芳烃(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对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ndi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氧氮比(O∶N)的影响。结果显示:(1)海胆耗氧率在10、20、50、100和150μg/L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的作用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这4种多环芳烃在实验浓度条件下对海胆的呼吸耗氧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2)海胆的排氨率随着四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3)海胆的O∶N比随着4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并在一定浓度(10~50μg/L)条件下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60d的盆栽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每平方米分别栽种67株、33株和11株)的厚皮菜对3种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萘、Nap、二环,芘、Pyr、四环,茚并[1,2,3-c,d]芘]、InP、六环)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Nap的去除率与种植植物的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而种植植物的土壤中Pyr和In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p0.05);在试验的初始阶段,种植密度最大的土壤中具有最高的Pyr和InP的去除率,在试验的最终阶段,各种种植密度土壤中不同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异;各种种植密度土壤中植物吸取的多环芳烃含量远低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量,说明植物提取并不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因素;种植了不同密度植物的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土壤(p0.05),且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多环芳烃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植物渗出的氧是促进多环芳烃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