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egradation studies in soil of the insecticides aldicarb and carbofuran and their metabolites (aldicarb sulfoxide, aldicarb sulfone; 3-ketocarbofuran and 3-hydroxycarbofuran) were carried out using laboratory system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emperature, water content, light). The insecticides were added to soil samples and subsamples of the soil were analyzed at different times to assess both the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hemicals. The epifluorescence direct cou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ubsamples to estimate microorganism numbers (N/g soil). Untreated samples of soil were used as control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secticides on microbial abundance. Subsamples treated with the pesticides were analyzed using HPLC and the DT 50 s of the different compounds studied were calculated. The DT 50 values show that neither the parent compounds nor th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have a high persistence in soil and there is a general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s the pesticides diminish.  相似文献   

2.
韦丽萍  冯建舫 《环境化学》1998,17(5):457-461
本文测定了甲黄隆,氯黄隆,苄嘧黄隆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取代磺胺和取代氮杂环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容量因子、分子连接性指数、Leo碎片常数与分配系数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估算磺酰类除草剂及其降解产物的疏水性方程。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蔬菜残留农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从富集培养物中筛选到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NMJ5和以乐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NML3,经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us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它们利用甲胺磷、乐果生长的最适条件及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农药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pH7.5,t=35℃,ρ=1000mg/L和pH7.5,t=30℃,ρ=2000mg/L.在无碳基础培养基内单菌株培养8d,524mg/L的甲胺磷好气降解42.5%,厌气降解35.9%,250mg/L的乐果好气降解50.2%,厌气降解16.4%.小区试验表明,NMJ5、NML3的菌液制剂对普通白菜的变种南农矮脚黄(Brasicacampestrissp.chinensisL.var.communisTsenetLee)中残留的甲胺磷、乐果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中酞酸酯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酞酸酯生产厂排污沟中分离到4株酞酸酯降解菌,分属镰孢属(Fusarium sp.)、醇母属(Saccharomyce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在酞酸酯剂量为50、25μg/mL水平的纯培养条件下,4株单菌对酞酸酯的降解率达到72%-77%,混合菌的降解率还可提高近10%。在垃圾堆肥中酞酸酯剂量为197μg/g的水平下,将降解菌回接堆肥后,不动杆菌属和混合菌对酞酸酯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72%和69%。  相似文献   

5.
堆制处理过程中的多环芳烃降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堆制处理过程对污染土壤中4 ~6 环的多环芳烃(PAHs) 的降解. 结果表明,堆制对6 种难降解的PAHs 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PAHs 的降解随着苯环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荧蒽> 苯并[a] 蒽、苯并[a] 芘> 苯并[b] 荧蒽、苯并[k] 荧蒽> 苯并[ghi] 北. 其中,荧蒽的去除率为46.0 % ~92.9% ;苯并[a] 蒽的去除率为7.7% ~37 .2 % . 当PAHs 的初始浓度提高约50 倍时,除荧蒽外其它PAHs 的降解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不同C/N均有类似的规律,但C/N25:1 比C/N40:1 为好. 堆中各种PAHs 浓度在高温期以前都有所提高,但在降温期以后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细菌总数测定表明,数量变化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6.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南岳森林土壤与母岩的化学性状,以了解气候和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介绍了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含量、分布;讨论了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并给出了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8.
根际微生物耦合降解系统的构建及其对蒽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黄麻土生根际优势菌Tu-1B分别与葸高效降解菌An-2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P7-50进行原生质体电融合,得到两株具有荧光标记的融合子Tu-An和Tu-P.将二融合子接种于植物根际土壤,构建根际微生物耦合降解系统,:在40d时该系统的最大降解率为96%.对根际土壤中的Tu-An融合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子在根际能稳定旺盛生长.图3表4参18  相似文献   

9.
邵兵  胡建英  杨敏 《环境化学》2001,20(6):600-605
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调查了嘉陵江和长江重庆段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3)的污染状况.在四月份,长江的A,B和C,嘉陵江的D和E采样点都测定出了NPnEO(n>3).长江上游A点的浓度最高,为37.28μg·l-1,嘉陵江的下游D点的总浓度最低,为7.21μg·l-1.七月的水样中仅在A,D,E点检测出NPnEO(n≥3),其总浓度最高为1.99μg·l-1.但其分解产物NP的浓度比四月份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铅化合物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毒性差异(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红壤中不同铅化合物对微生物生物量的毒性差异,进行了实验室培养试验铅化合物为氯化铅和醋酸铅,施加的6个不同浓度(w/10-6)为0(背景值),100,200,300,450和600在铅水平相同时,醋酸铅比氯化铅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的降低更为明显土壤中微生物量C/N比和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比[m(Corg)/m(Cmic)]随着醋酸铅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氯化铅在相同水平下,提高的幅度大大减少,这些结果表明,不同铅化合物的溶解度和不同相伴阴离子是决定铅化合物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除草剂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微生物类群对不同浓度的苯噻草胺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苯噻草胺能刺激好氧细菌数量增加,但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低浓度苯噻草胺刺激水解发酵性细菌(AFB)、产氢产乙酸细菌(HPAB)和产甲烷细菌(MPB)数量的增加,但高浓度苯噻草胺却具有抑制性.在苯噻草胺施用第4周时可强烈刺激反硝化细菌(DNB)数量的增加.苯噻草胺也能刺激厌氧固氮菌(ANFB)数量增加,但这种刺激作用在第2周才出现,而且在培养后期消失.苯噻草胺的短期影响即急性毒性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较小,比上一代除草剂丁草胺相对安全.图2表1参15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明了豫南桐柏山北坡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并以三个代表性剖面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淡色或暗色表层,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砂质粘壤土,土体有一定的发育,pH呈酸性至微酸性,盐基饱和度多在80%左右,土壤粘粒的硅铝率均>3.4,粘土矿物组成主要为水云母、高岭石、蛭石。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基带土壤为黄棕壤,中部为暗黄棕壤,棕壤则分布在1000m以上。文章还提出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即以林为主,在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实行多种经营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南岳的自然条件以及森林土壤的基本特点如酸碱度、土壤含水量、比重、浸水容重、质地、有机质、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情况。作者首次应用定量方法即回归分析研究了土壤紧实度与土壤层次、结构及其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还讨论了土壤侵蚀和人畜践踏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CaO2、MgO2和BaO2三种过氧化物(释氧物)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高土壤Eh值.在土壤中添加Fe(2+)和葡萄糖来模拟潜育性土壤的强还原条件,施用过氧化物能明显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减轻Fe(2+)等还原物质对水稻的毒害,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含油污泥中,筛选出能以20 # 机械润滑油为唯一碳源的3 株石油降解菌菌株,经鉴定分别为动胶菌属( Zoogloea sp .) 、氮单胞菌属( Azomonassp .) 和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 .通过其降解能力的测试,以动胶菌 D2 菌株对20 # 机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在含油浓度ρ= 500 ~1 500 mg/ L 的摇瓶试验中,其除油率为20 .8 % ~25 % .利用动胶菌 D2 菌株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模拟试验,当入流浓度为1 000 mg/ L 时,除油率可达90 .5 % ~100 % .这一结果表明,动胶菌 D2 菌株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博罗县下村农场坡地赤红壤的结构特征及其生产意义。结果表明,下村农场坡地赤红壤的质地较粗,土壤的团聚体含量较高,土壤的孔隙性较差;土壤粘粒、有机质,尤其是后者对土壤结构状况影响很大,土壤结构系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1—0.05mm粗微团聚体含量、10—0.25mm水稳性团聚体及其几何平均直径值,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坡地土壤的开发利用,应注意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团聚体的破坏,并特别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多环芳烃 (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的含有两个苯环以上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能源利用过程 ,如石油、煤、木材等的燃烧过程 ,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 ,海上通过地面径流、污水排放及机动车辆等燃料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随大气颗粒的沉降进入海洋环境中 .由于多环芳烃的潜在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1,2 ] ,通过生物累积及食物链的传递作用 ,给海洋生物、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已引起各国环境科学家的极大重视 .美国环保局在上世纪 80年代把 16种未带分支的多环芳烃确定为环境中的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质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阐述了云南和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发现了热泉中存在的嗜热好氧菌优势菌属为并孢杆菌(Racillus),放线菌中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Streptomyces),真菌中优势菌属为曲霉(Aspergillus),厌氧菌中优势菌为硫酸盐还原菌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和核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对吸附聚金、沉淀金的功能菌进行的研究发现.嗜热细菌对溶解金有明显的吸附聚金作用,表明原溶液金大多富集于细胞体;并以芽孢杆菌属K12-1菌株等进行了吸附聚金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19.
单甲脒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振惠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5,14(3):234-238
本文对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在厌氧与好氧条件下的降解动态及其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均属不稳定的化合物,单甲脒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9.1d,其盐酸盐的半衰期为2.0-6.2d。结果还表明单甲脒盐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较在好氧条件下降解缓慢;在厌氧条件时,土壤的pH值对其降解影响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单甲脒比它的盐酸盐酸盐降解慢,其降解速率与土壤pH值无关。  相似文献   

20.
污灌土壤中铜和锌含量及其微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污灌土壤中铜和锌总量和形态含量及其分布的研究,揭示了铜和锌总量和诸形态含量的微域分异规律,从而为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提出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