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磷和内源性磷.在外源性磷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源性磷成为湖泊水体中磷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底泥磷的释放是内源性磷的主要组成。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很多,首先与底泥的物理化学组成有关,如底泥颗粒物的粒径、有机质和氧化物的含量以及底泥中磷的形态等,再则与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也非常密切,溶解氧、温度、pH值、扰动是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对富营养水体底泥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生态净化措施对水体光学环境的影响,以上海金泽水库为例,在微纳米曝气复氧和水生植物净化两种生态净化措施前后布设采样点进行了光学衰减系数(水体光合辐照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和透明度及相关水质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净化和曝气复氧净化措施有利于水体光学环境的改善,经微纳米曝气后,水体透明度增大20%~25%,真光层深度增大2.2%~14.8%,光学衰减系数降低0.4%~4.4%;经水生植物净化后,水体透明度增大20%~29.4%,真光层深度增大6%~20%,光学衰减系数降低17.3%~20.5%.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净化措施的光学环境改善机制不同,微纳米曝气主要通过叶绿素、溶解性有机物、温度、溶解氧影响水体光学环境,水生植物净化主要通过浊度影响水体光学环境.冬季,两种生态净化措施对总氮和溶解性有机物均没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水体的营养盐限制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氮、磷作为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盐,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受氮、磷营养盐限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了营养盐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总结了营养盐限制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缓解富营养化的营养盐主控因子。分析表明:营养盐的来源主要分为外源和内源,受外界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浮游植物的生长受N/P比值及其绝对浓度的共同作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和人类活动强度下,水体富营养化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存在差异,并且存在限制性转换和共同限制的情况;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措施的提出应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宝天高速公路为背景,讨论了公路建设对水体环境的主要影响,并利用改进的密切值法对公路沿线地表水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评价表明:沿线地表水质量良好,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Ⅰ级标准;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天宝高速公路沿线水体水质的基本情况,说明采用密切值法对水体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实用,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内各水体水环境质量的相对优劣,可为制定环境规划、进行环境决策、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都市水体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都市水体的重要特点是受人们的直接干予,例如首都北京的水体分布、水面面积、水体储量以及水深、流量等均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制约。然而都市水体又反作用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特别是对都市的环境有重要影响。本文仅从水体对都市园林化以及都市气候环境二个方面阐明水体对都市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用。一、水体与园林化优美舒适的园林化环境在现代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析环境因子对城市缓流水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泉 《环境科技》2007,20(6):13-16
水体富营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造成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尤其是磷.对于大多数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水体来说,底泥磷的释放对长期维持藻类生长,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底泥对磷的释放与吸收是有条件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考察温度、pH值、扰动、溶解氧、不同深度、覆盖等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进行初步为城市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及治理积累基础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新型环境生物污染物,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揭示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超高通量定量PCR 技术(HT-qPCR),研究了某尾矿库的4 个点位的水体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丰度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尾矿库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水体内源磷释放和稳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很多研究表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水体沉积物中磷形态,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均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国外关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控制技术的研究比较多,其中包括供氧技术、原位控制技术和覆盖技术等,还有近几年发现的水生植物控制技术,但国内对沉积物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应用的很少。  相似文献   

9.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取长潭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分析,探讨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水质影响以及驱动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根据主要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耕地和林地面源污染是水体总磷(TP)的主要来源,在水库蓄水区总氮(TN)、TP滞留率分别为41.7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室模拟,对比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pH值、溶解氧和上覆水磷浓度)改性沸石的沉积物磷钝化效率。结果表明:改性沸石能有效减少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同时可吸附减少水体重金属离子含量,对水环境基本上没有负面影响。改性沸石对沉积物磷的钝化效率主要受水体pH值控制,上覆水体溶解氧含量、水体温度和上覆水磷含量对钝化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水体环境雌激素的污染形势严峻,且其对水体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影响规律及机理不明等问题,选择典型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厌氧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对水体甲烷的产生速率亦存在规律性的影响。当水体E2浓度≤0.5 ng/L时,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促进作用。当E2浓度≥1.0 ng/L时,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随着E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厌氧条件下,微量E2污染会影响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效应的变化,从而对水体自净功能和甲烷释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滨海地区混盐水体叶绿素a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滨海地区混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混盐景观水体-清净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3-9月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其叶绿素a在含盐量为0.05%~3%混盐环境下的动态特征及显著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清净湖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2.06~358.15μg/L,呈夏秋季高、春季低,峰值主要集中在6-9月,其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与水温、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显著相关,而与pH值、溶解氧、总氮和矿化度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磷是清净湖景观水体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清净湖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重点时段应为6-9月,蓟运河故道应为重点防治水域,控制水体中磷含量应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点源排放六氯苯在多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某化工厂排放的六氯苯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和植物中的分布情况。测定了水体、沉积物、土壤、植物中的六氯苯、研究了影响六氯苯在各环境介质中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及六氯苯在环境介质中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A3钢在污染淡水体中腐蚀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场腐蚀挂片、室内模拟实验和电化学测量研究了A3钢在富营养化淡水环境中和洁净淡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淡水环境中,水体的溶解氧量(DO)是决定A3钢腐蚀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富营养化的东湖水体中,因溶解氧量(DO)低,A3钢的腐蚀速度反而比洁净的梁子湖水体中要低,此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的存在对A3钢起到缓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陶美霞  杨涛 《环境工程》2017,35(12):115-118
底泥是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地,底泥中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今,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对底泥重金属修复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国内外各学者对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朱庄水库流域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是朱庄水库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结合对水库水体氮循环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在分析时,考虑水温、溶解氧和酸碱度等环境因子对氮循环的影响.硝化作用对减少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两种污染物起积极作用,反硝化作用受环境因子限制,对硝酸盐氮的降解并不明显.通过对朱庄水库氮循环对水质的影响分析,为制定水库供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叶绿素a(Chl.a)是各类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表征,其含量体现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水质环境状况。Chl.a含量的高低与诸多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以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对Chl.a的影响,能够剖分Chl.a受各环境因子的影响为直接和间接作用,解析出各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效应的决定比例,使复杂的水体环境因子关系明了清晰化。该实验主要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营养因子TN、TP、NH_4~+-N、NO_3~--N、NO_2~--N及pH变化对Chl.a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了对Chl.a影响不大的TN和NO_2~--N,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偏回归系数建立罗非鱼养殖池塘Chl.a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重点进行了通径分析,计算得出pH、TP、NH_4~+-N和NO_3--N变化对叶绿素a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16、0.325、0.404和-0.223,间接通径系数总和分别为-0.276、0.198、0.072和-0.163。分析表明,环境因子的变化其自身可以以直接敏感的方式较大比例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通过作用其他因子间接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的路径也十分重要,前后两者的绝对作用值和的比例分别约为65.9%和34.1%。决定系数显示TP和NH_4~+-N是对Chl.a影响最大的因子,其决定值分别达到了0.235和0.221。研究表明,通径分析能够更科学地为了解罗非鱼等养殖池塘水体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合理地为水体环境的控制和改善及健康养殖模式的寻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府河是白洋淀主要入淀河流,研究府河至白洋淀水体和底泥磷形态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府河至白洋淀沿线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室内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解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不同磷形态在雨季降水期、旱季(调水期和非调水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磷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体总磷(TP-W)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从上游到下游呈降低的趋势;降水期TP-W以溶解态无机磷(DIP)为主(17%~91%),调水期以颗粒态磷(PP)为主要形态(36%~65%),非调水期水体磷形态的分布比较均匀.沉积物中总磷(TP-S)从上游到下游呈升高的趋势,沉积物中磷形态在不同时期均以钙结合态磷(HCl-P)为主.RDA分析表明,水体电导率(EC)、水温(T)和pH值对降水期水体和底泥中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流速、T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氧化还原电位(ORP)分别是影响调水期和非调水期磷形态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降水期水体中磷形态受内源影响较小,主要来源于降水导致的面源污染,在调水期主要与沉积物中无机磷(IP)的转化显著相关,非...  相似文献   

20.
2001-2002年对上海城市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的影响进行研究,测量了竹园、白龙港尾水排放口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Eh),并分析了它对重金属形态及其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城市尾水水下排放并未改变长江口大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基本以氧化环境为主。重金属元素Hg、Cr主要以Hg(Ⅱ)、Cr(Ⅲ)形态存在,尾水外排不会使Cr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