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压为1000伏以下的电气装置上发生触电时,视其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不同方法: 一、迅速切断电源。 二、如发生触电的场所离开开关很远,救护人员应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木棒、竹杯挑去触电人身上的电线,切记不得用手直接去拉电线或用金属的、潮湿的物件去挑电线。 三、如必须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源时,救护人员须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利用干燥木柄的斧头或装有绝缘柄的钳子,把导线砍断或剪断。 四、如在电线杆或梯子上发生触电急救时,应采取防止触电者坠落的措施。触电急救要注意些什么?$青海第二机床厂安技科  相似文献   

2.
预防触电的根本措施是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采用安全操作方法,争取不出或少出事故。但是一旦触了电,该怎么救护呢?这个问题一般不被重视,认为那是医务人员的事。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医生不可能很快赶到事故现场,而触电后争取每一秒钟进行抢救,则是取得良好救护效果的关键,每一秒钟都意味着生命,容不得半点延误。所以每一个电工都应当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争取较好的救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识     
小美 《安防科技》2013,(5):43-43
Q: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A:(1)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或拉下电闸。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10米后才能接近伤员。(2)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发现心跳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医生到达。(3)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Q:发生电梯故障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A: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如乘客被困、坠落,极易造成乘客恐  相似文献   

4.
王保卫 《安全》2001,22(2):45
煤矿井下的烧伤,多为瓦斯燃烧、爆炸的火焰以及电流等引起,也有因酸碱引起的化学性烧伤。   当煤矿井下发生烧伤事故后,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伤员救出现场,并注意在抢救过程中保护伤员的创面,不要忙于将伤员的衣服脱去或剪开去除,以免损伤创面和污染。另外,救护人员在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前,应对伤者进行一次全身检查,查看是否有合并损伤。一般来讲,烧伤一眼就可看到,但其他的损伤有时却难以发现,因此,在搬运伤员时若忽视检查,就会给伤员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受爆炸冲击烧伤的伤员,还须检查颅脑、腹腔内脏以及呼吸道是否烧伤。若化学性烧伤,救护人员还须重视伤员全身中毒的解救。  相似文献   

5.
刘金山 《劳动保护》2006,(12):72-73
触电急救指的是对触电人员实施的现场抢救。人体触电后,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失去知觉,从外观上呈现出死亡的征象。实践证明,由于电流对人体作用的能量较小,多数情况下不能对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坏,这时人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假死”状态。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急救,绝大多数触电者是可以“死”而复生的。触电急救的主要原则触电事故是比较特殊的事故。因此,触电急救必须掌握3项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原则之一:迅速切断电源触电急救的前提就是要迅速切断电源。一方面,通电时间越…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如何才能有效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笔者认为,应从依靠专业指导、合理处置现场、推广科学自救互救3个方面着手。首先,最早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应及时呼救,使相对专业的企业应急救护小组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展开临场急救工作。同时及时报警,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等情况,等待公安消防官兵以及120急救人员等专业救护人员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的特点】 1、情况紧急 伤员病情紧急,要求医护人员马上反应。要求接到呼救,医护人员应立即出动,以最短的时间到达出事现场,根据伤情采取有效、恰当的急救或监护措施。 2、急救环境差 交通事故现场大多条件较差,如夜间光线暗不易分辨,街头围观群众多不利于听诊及检查伤情;若现场险情尚未解除,可能危及救护人员,都会给现场急救带来  相似文献   

8.
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谎失措,束手无策,必须马上切断电源。因为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电流会持续不断地通过触电者,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损害越严重。另外,当发生触电时,触电者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带电体,对救护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救护者触电。怎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呢?  相似文献   

9.
人物:甲--救护者 乙--工伤者 地点:某电厂现场 内容介绍:通过一次对工伤人员的紧急抢救,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工伤(比如触电摔伤)紧急救护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但人的违章行为更需要急救(治理),而传统的习惯性违章则非手术不可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能源部颁发的“紧急救护法”,甘肃省电力局于1990年2月在兰州举办了“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培训班,局属28个单位的42名电气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理论课和声像教材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参加培训的人员认识了现场紧急救护对保护伤员生命,避免伤情恶化和减轻伤员痛苦的重要意义;熟悉了FSR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经过实际考核和理论测验,基本都达到了合格标准。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这项工作,省电力局要求下属各单位:1)思想上要给  相似文献   

11.
低压触电事故,在各用电部门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患者往往迅即进入"假死"状态(心跳、呼吸停止),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所以系统地分析影响触电危险程序的因素,熟练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触电者的现场急救,一是要争分夺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当;三是医生诊断为死亡之前,救治必须坚持不间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水环境触电事故是指在与水有关(如池塘、水塘、游泳池、河流、浴室、积水坑井等)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触电事故。由于这一类事故的发生和急救过程中,一般人对触电因素不易察觉,而且极易造成二次伤害事故,因此有必要对此类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矿山常见的触电事故有: 一、违反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等规程带电作业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人体接触因绝缘损坏的导线或设备带电的外壳造成的触电事故; 三、与电机车架空线接触而触电; 四、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错停、送电等误操作造成触电事故; 五、高压电缆触电事故。 预防矿山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工的电气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专职电气人员的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水环境触电事故是指在与水有关(如池塘、水塘、游泳池、河流、浴室、积水坑井等)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触电事故.由于这一类事故的发生和急救过程中,一般人对触电因素不易察觉,而且极易造成二次伤害事故,因此有必要对此类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一旦发生火灾、中毒等灾害事故,救护工作通常依靠目前极其有限的政府医疗力量.我们大多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设法赶紧把危重伤员,尤其是昏迷及停止呼吸者送医院,而没有想过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急救对挽救危害伤者的生命是多么重要.为此我们都有必要掌握一些紧急救援的基本知识,以便在紧急时刻出手拯救垂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自1879年法国里昂一家剧院发生第一起触电死亡事故以来,人们对电击和安全电流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检查措施,但也只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人们的一时疏忽大意,或客观上电气绝缘性能的降低导致漏电,以及架空线路发生断线等意外情况,仍然会造成触电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触电的方式、防止触电的措施及触电后现场紧急救护有个大体的认识与了解。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影响因素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使部分或整个身体遭到电的刺激或伤害,引起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人体的外部受…  相似文献   

17.
工业外伤自救、互救,是指生产中发生意外伤害后进行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 在以往工业事故和灾害中对人的救护实践结果表明,约有80%的伤害是经自救、互救后保持生命,再送医院救治的。这项活动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减少残废和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对五千人次的工业意外伤害结果进行的分析中得到这样的数据:未经自救、互救或现场救护失当而造成感染或残废、死亡的占70%左右;在伤者多、作业范围广、现场没有或很少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大力开展并正确指导群众性自救互救活动,是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近年来国内电力行业触电事故的统计和对典型触电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从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典型措施,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在电气工作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对触电者进行触电急救时应切实注意以下事项: 一、动作要快,尽量缩短触电者带电时间,缩短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中止时间。 二、在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防止触电者被摔伤,防止自己触电和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20.
在电焊作业过程中,电焊工发生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导致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电焊工的手及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在更换焊条、电极时接触到焊钳、焊枪的带电部分,而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地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特别是作业人员是在金属容器内,如罐车、球罐、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场所和环境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会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