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地关系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 -地关系在教育关系中的地位 ,认为它是人类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然而 ,从采猎文明时代敬畏自然的教育 ,到农业文明时代粗暴地对待自然的教育 ,教育在人 -地关系问题上一直在迷途中徘徊。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教育活动在环境教育上的误区 ,分析了它在该问题上的觉醒 ,提出了环境应“走出”传统经济的窠臼  相似文献   

2.
从人—地关系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地关系在教育关系中的地位,认为它是人类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然而,从采猎文明时代敬畏自然的教育,到农业文明时代粗暴地对待自然的教育,教育在人-地关系问题上一直在迷途中徘徊。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教育活动在环境教育上的误区,分析了它在该问题上的觉醒,提出了环境应“走出”传统经济的窠臼。  相似文献   

3.
一、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道德的对象还应包括自然界,应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进化作为目标准则,掌握并遵守环境道德规范。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全民环境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环境教育的开展,而环境教育的内容既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也包括环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自然教育历程追索(一)自然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根据文献资料和个人思考,追索自然教育的起点如下:人类来自于自然,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不断积累和传承关于自然的知识,所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教育史。当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学校就产生了。可以认为,自然学习或自然研究(Nature Learning or Nature Study),在学校中一直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之一。Joy A. Palmer在其所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中指出,环境教育的提出与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讲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21世纪是环境时代 ,人类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计 ,儿童是环境教育的前沿阵地。1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立意及目的1.1严峻的环境形势 ,要求强化环境教育人类是地球孕育出来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群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展示出了改造自然和从自然获取资源、财富的高超能力 ,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 ,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灾难 ,地球已向破坏它的人类亮出了“黄牌” ,…  相似文献   

6.
对加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倍受世界关注,并由此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迫使人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辩证的双重互动效应。因此,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就提出:发展环境教育,以促进全人类认识、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预防新环境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从此,环境教育被看作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解释和处理环境问题最基本的有效手段。1992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上,我国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缺乏环境意识而造成的,而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对人类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基础、先导、推动和制约的作用.创建"绿色学校"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性质过去,由于人类未按自然规律处理好自身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干扰了自然系统正常功能的运行,造成直接威胁人类生活及生存的环境恶化。80年代前半期,非洲发生的生态灾难启发人们认识到;当代环境问题不单纯是工业“三废”造成,包括着人类对自然支持系统的直接破坏。1986年,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推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在学校,环境教育不是仅仅作为知识学习,它还应立足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态度。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教育部门没有添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通过语文、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道德教育以及学校活动实现。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名古屋小学的语文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思考自己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的题材,除了作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物质信息系统,是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综合体。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表现为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调节、控制和改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环境系统通常具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11.
张丽鸿 《环境导报》2003,(14):33-33
生态教育的内容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珍惜、保护自然,保持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的常识。环境道德美的教育。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生态平衡免遭破坏,热爱大自然,爱护益鸟、益兽、益虫等社会公德纳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并充分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起幼儿最真的灵性、对生活的热爱,以美陶冶情操。家庭、幼儿园的生态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目的,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  相似文献   

12.
浅析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问题是涉及到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对水资源的概念及其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属性综述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水资源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结构、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并以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为例,说明目前阶段的水资源问题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与环境的联系愈加紧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刻画水资源与区域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复杂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分析途径,并进一步明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家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与繁衍,除了人类本身各系统的各个脏器之间互相配合非常协调外,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类的各种生理功能在时刻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统一的同时,还能对千变万化的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自然气候是人类外环境中温度、湿度、气压、风向与风速等综合因素之和。它能使人们感到温暖、舒服,忘记疲劳与忧虑,也能使人  相似文献   

14.
<正>医学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材料和地质过程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是处理自然地质因素和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学科,是认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的学科,是介于医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医学地质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地质环境与流行病学的调查、地质环境治理与临床治疗、水质改良和药物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缘起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指导下形成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一般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也是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其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循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不仅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而且形成经济与自然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清洁生产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选择.它是对工业化近二百年来人类生产方式的扬弃。 进入新世纪.人类的自然哲学观实现了一个大飞跃,终于摆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不是人类的奴婢: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温以才 《环境》2000,(9):23-2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状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美。老子曰:“道法自然”,人们应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风景画(我国称之为“山水画”)这种直接讴歌“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样式首先根植于画家热爱和赞美自然的环境文  相似文献   

19.
王家玲  蔡宏道 《环境科学》1982,(6):74-77,64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以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有关学科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医学.本文试论环境微生物学及其与环境医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冯金凤 《环境工程》2022,(3):288-289
<正>近代以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大地提高,而随着人类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敬畏自然发展到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们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来壮大发展,逐渐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对自然平衡造成了较大破坏。当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逐渐反噬到人类自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严重爆发。人类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必会自食恶果。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都要共同重视并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