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阴城区大气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扩散模式“ATDL”模式和“箱模式”的比较,以二氧化硫为例,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环境质量标准下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城区的大气总量控制和总量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物规划环境容量和排污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磊 《环境科学》1993,14(1):54-58
黄河甘肃河段,按水域功能划分为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和综合功能区三个串联的功能河段。本研究提出各河段水环境规划容量新概念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河段环境容量的计算,是以有机污染指标COD为例,在美国“PDM-PC模型”的基础上,简化边界条件后,重新推导建立了近似解析求解数学表达式。所得环境容量和规划环境容量都是在不同目标和不同达标概率的随机条件下连续的风险环境容量系列值,为总量控制和环境决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油田区域土壤石油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石油开发地区土壤石油环境容量的研究,预测出油田区土壤石油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本油区域土壤石油污染总量控制值,为防治油田土壤石油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斯扩散模式和单纯形法求解容量,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茂名市不同环境目标值下的大气环境容量值。该研究成果为制定茂名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近岸海域环境容量与纳污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岛"十二五"期间近岸海域纳污总量、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容量比较分析,得出各主要排污区环境容量的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入海量仅占环境容量的2.6%,氨氮占环境容量的26.6%,虽然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基本未受污染物入海量影响,仍有较大的纳污空间,可利用的环境容量非常充裕。为避免出现排污达标但环境质量下降的状况,提出建立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由浓度控制到总量和浓度控制并存。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实现目标总量向容量总量管理过渡的关键,综述中国环境容量核算和管理应用的概况,得出中国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没能有效地服务于环境管理的原因包括核算技术方法不支持长期总量控制、污染源数据及气象数据的可获得性影响核算的准确性、复合污染突出情况下容量核算难度加大;提出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要积累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加强细粒子和氮氧化物污染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晓枫  卢力 《环境工程》2000,18(1):50-53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在总量控制中将环境容量分配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提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法值得研究。本文从局部污染控制与削减入手,提出了环境容量分配和对点源排污量的计算方法,为最终实现从局部控制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及一定的排放源结构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所允许的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本文利用A值法,根据海南省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功能区环境质量目标,各工业区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背景值等计算参数,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及排污总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海南省的剩余环境容量,说明海南省在满足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目前全国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步实施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却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浓度控制法,即首先预测出拟建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然后与评价标准比对,如果超出了评价标准,就将污染浓度削减到评价标准之下即可。显然,这是不符合总量控制原则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证该评价方法,既符合总量控制又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准确可靠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南省大气污染物总量与环境容量状况,说明河南省大气污染严重,减排形势非常严峻,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CMAQ的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建立了真实条件下基于不同达标率的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CMAQ建立研究区域的空气质量模型系统,设置多层嵌套网格(最小网格分辨率3km),获得了2006年1月、4月、7月、10月(四季代表月)的小时污染物浓度值。通过调整研究区域的污染源排放量,并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立了不同污染物的达标率与环境容量关系曲线。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确定可吸入颗粒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不同达标率下的大气环境容量,并充分反映三种污染物环境容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环境管理者制定针对研究区域的空气总量控制方案,还有助于构想基于季节性变化的污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COD和SO2排放总量削减10%的控制目标,本文简要综述了总量控制的发展过程,从区域及流域环境容量方面阐述了总量核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以某新资源项目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移民环境容量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的意义,探讨了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定义了移民环境容量,最后,提出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监测数据,结合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计算大气颗粒物环境容量目标总量。  相似文献   

17.
渝东南地区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其环境质量状况值得高度关注。研究选取SO_2及COD作为特征污染物,分析计算得出渝东南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为173739t,水环境容量为65723t。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总体上渝东南地区未出现环境容量超载。2014年,全域SO_2排放总量仅占其环境容量的16.3%,六区县均未出现超载现象;全域COD排放占其环境容量的60.9%,秀山县、酉阳县出现轻度超载。  相似文献   

18.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Ⅱ:环境容量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华永  李绪录  韩康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39-2045
采用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考虑非点源与湾外污染物输入形成的本底值,结合深圳沿岸排污口的分布计算了大鹏湾的环境容量,并给出了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大鹏湾物理自净能力差,但水体容量大,具有较大的稀释容量,加上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大鹏湾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BOD5、总氮、总磷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分别为79.0,11.418,0.86t/d,BOD5、总氮、总磷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61.34,9.318,0.43t/d.  相似文献   

19.
摘要:环境容量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具有资源性、有限性、稳定性、变更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为进一步科学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及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平顶山湛河环境容量研究为例,探讨城市河流环境容量模式的建立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成为评价经济发展、考验环境自净能力的约束性指标和必然的政策选择。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表明,可转让的环境容量使用权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节能减排立法的重点是权利安排,本文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等实践经验,提出水、土、气等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选择,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