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毒物等;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毒物等。一般将生产性毒物按其综合性分为以下几类:金属及类金属毒物:如铅、汞、锰、铬、砷、磷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毒物:如氯、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有机溶剂: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等;  相似文献   

2.
⑧什么是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是怎样产生和分类的?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可能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生产中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和夹杂物等,都可能是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找出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以下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施倚 《劳动保护》2011,(11):117-117
编辑同志:我们是从事化学品生产的企业。请问:生产性毒物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江苏陈志彬陈志彬先生: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按照以下类别进行。一是按照存在形态分类:固态:如氰化钠、对硝基氯苯。液态:如苯、汽油。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一)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 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叫职业中毒一种物质,凡少量进入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就称为毒物。在工业生产中所接触的毒物,通常指化学物质,统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在职业活动中,由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即为职业中毒。工业毒物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是成  相似文献   

7.
正在生产过程中,常有一种以上毒物同时存在,它们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并对各个毒物毒效应的表现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联合作用。毒物的联合作用一般有四种形式:(1)独立作用。同时存在的几种毒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互不关联,混合物的毒性是各个毒物毒效应的总和。(2)相加作用。毒物的化学结构相近,受毒的器官同时出现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在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存在,可发生相互作用。毒物的联合作用是什么?联合作用可分为几类?浙江汤楚雄汤楚雄先生:生产环境中,两种以上毒物同时存在,它们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并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们是生产胶黏剂的企业,请问,胶黏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职业危害?浙江苏宏伟苏宏伟先生:胶黏剂的职业危害已是我国职业卫生的突出问题,其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胶黏剂生产过程中的毒物依据胶种的不同可能有差异。胶黏剂生产的原料准备过程(包括除杂、输送、干燥、粉碎、混合和筛分)中可能存在粉尘、毒物的危害;此外,原料输送、粉碎、混合和筛分过程的机械运转可能产生机械噪声的危害。基料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和毒物的危害;混合、溶解和输送过程可能产生噪声、毒物的危害;涂胶过程可能产生毒物的危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3,(6):68-69
①什么是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有哪些?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归纳为:1.生产性毒物。如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甲烷、氨、氮氧化物等。2.生产性粉尘。如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3.异常气候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4.辐射线。指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无线电波等。5.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你好:在半导体的生产中,需接触到不同的化学物质,易受中毒危害。请问:常见的职业中毒按化学物质的种类、用途和毒作用,如何分类?苏州肖海光肖海光先生,你好:常见的职业中毒按化学物质的种类、用途和毒作用,可分类如下:1.金属与类金属中毒金属与类金属,特别是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达到一定浓度(剂量)均可产生毒性作用。铅、钒、锰、铬、砷、磷等,各有不同的受累靶器官,而出现各具特点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毒物的分类 1.金属为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求、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生产性化学毒物的来源、存在方式,劳动者的接触途径,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并以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作为化学性毒物分级的原则及依据。通过实例分析可较方便、快捷地对工作场所的生产性化学毒物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作业场所劳动者接触生产性化学毒物的强度及生产性化学毒物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以便对劳动者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治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1 生产性振动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由机械传动、撞击或车船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生产性振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们是机械生产的企业,生产中有大量的噪声产生,请问生产性噪声如何分类?沈阳郭广顺郭广顺先生: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3类。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  相似文献   

16.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除存在冶炼金属自身的职业病危害外,还存在伴生金属、非伴生金属矿脉粉尘、冶炼药剂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机或有机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炼钢作业是金属冶炼行业中的典型代表,其中,电弧炉炼钢是利用电能通过石墨制的电极与金属原料之间产生电弧(电弧温度可达4 000℃)作为热源来进行冶炼。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姜红 《劳动保护》2001,(11):33-35
工业毒物又称生产性毒物,一般系指工业生产中使用或生产的有毒物质。当摄取量太大时会造成中毒,而这些物质的摄入往往是由一些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人为的、误服的以及环境中气体含量过高吸入的。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体内,就会在体内发生作用,会出现某些中毒症状,而不同的工业毒物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不同,出现的中毒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中毒者的某些特殊的中毒症状,推断出工业毒物的种类及具体毒物。从而缩小检验范围,为快速、准确地做好检验工作提供有力条件。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急救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危…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03,(8):70-71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9.
日前,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技安环保处致函本刊,询问有关建设项目“三同时”的问题。现将劳动部职业安全监察局林肖宁处长的答复刊载如下。 问:劳动部劳安字(1988)48号文颁发的 《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中提到的“生产性”一词限定范围有多大?库房、油库、加油站、液化石油气站、职工食堂、医疗单位的附属设施等,属不属于“生产性”建设项目? 答:建设项目按投资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生产性建设项目是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满足物质生产需要的建设项目,包括工业建设、建筑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