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庆市主要交通干线大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得出了大庆市主要交通干线大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市主要交通干线大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浓度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双峰规律,从时段分布来看,上午8:00左右,下午17:00左右各出现一次峰值浓度;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浓度略高于夏季;交通干线上各点位非甲烷烃浓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发展,机动车车辆迅速增加,由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造成强烈影响。为控制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有必要对空气中总碳氢化合物污染状况作进一步调查研究。1986年一1987年,我们曾用吸附富集一气相色谱法对大气中非甲烷烃进行过分析测定,该方法对大气中非甲烷烃分析测定需用吸附富集法进行采集,需加热解析测定含量,采样时间长,不适合大量样品的分析测定。本实验对大气中总碳氢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分布的特点,对现有非甲烷总烃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制便携式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作为现场检测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测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封闭式采术法分析测定了珠江三解洲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天然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速率,用源调查法推算出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通量,测定树种包括马尾松、湿地松、黎蒴、尾叶桉、南洋楹、大叶相思、荷木。经分析,所测树木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萜烯类和异戊二烯,其中鉴定出的萜烯有α-蒎烯、β-蒎烯、蒈烯、莰烯、桧烯、柠檬烯、罗勒烯等。同时,本报告按9km&;#215;9km的网格精度估算了珠三角地区森林面积分布数据,根据测定的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地相关资料,首次对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计算出全年森林向大气中释放碳氢化合物19.6万t,占该地区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的57%。根据二维格子空气质量模式和CBM-IV机理模拟了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研究地区臭氧产生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掩日通量遥感监测(SOF)技术分别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和2021年10月监测了我国7座大型炼油厂(其中6座原油年加工量均超过1000万t)非甲烷烷烃排放通量(kg/h)及分布.每座炼油厂监测3~8d,测量18~73次,总计获得328个排放通量测量数据,根据国内炼油厂VOCs排放烟羽中非甲烷烷烃质量分数估算了VOCs排放量,结合监测期间实际原油加工量计算了非甲烷烷烃和VOCs排放系数.结果显示:7座炼油厂2014~2015年的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测定值为0.016%~0.11%,平均为0.081%;VOCs排放系数估算为0.020%~0.14%,平均为0.10%.无组织排放约占炼油厂非甲烷烷烃排放总量的70%以上,其中轻油贮罐排放占比过半.国内7座炼油厂2014~2015年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的最好水平与美国南加州6座炼油厂同期SOF监测的最好水平相当,但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的平均水平约为其平均水平的3.9倍,国内炼油厂的VOCs排放控制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国内1座千万吨级炼油厂2021年监测的非甲烷烷烃排放通量和排放系数分别较2015年削减72.4%和74.2%.SOF可为石化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量化和排放清单修订提供最佳实用技术,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初期典型炼油厂非甲烷烷烃和VOCs的基线排放实测数据,以及1座千万t级炼油厂6a后治理攻坚效果.  相似文献   

6.
湿地甲烷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近年来大气甲烷浓度显著增加,湿地甲烷释放量约占全球总释放量的21%,因而是大气甲烷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湿地甲烷产生,释放和氧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国内湿地甲烷排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非甲烷总烃测定国内外相关方法标准及进展,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及建议。研究指出,从目前非甲烷总烃测定国内外相关方法标准及进展看,在实际工作中从非甲烷总烃的定义到测试方法及结果评价都存在一定分歧与异议,建议尽快制定和颁布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2个监测点,用直接法测定大气中的非甲烷烃。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0065mg/m^3,在线性范围0-10mg/m^3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相对标准焦虑差为2.8%。结果表明,由于大气逆温层、工业排放源、汽车排气对非甲烷烃的浓度变化产生影响,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形。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大气中甲烷最大的自然来泊。科研人员采用密闭室技术,在一年的时间内对马德拉斯市被污染的热带海岸湿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测量。由于污染程度的差异,使得被观测湿地在甲烷排放上表现出了各自的时空变化特性。硫酸盐和盐度对甲烷产生的抑制作用也是本研究项目的内容。研究发现,土壤温度、沉积物含水量、盐度及硫酸盐是影响甲烷排放率的关键自然因素。研究表明,由于Adyar河口生态系统受到伙扰动,使得该地区平均甲排放水  相似文献   

10.
由植物特别是树木排放的大量异戊二烯曾被认为与大气气溶胶无关,但现在发现它的衍生物可能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来源.由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MagdaClaeys和根特大学WillyMaenhaut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考察亚马逊河雨林自然界气溶胶时作出这一发现,他们在气溶胶中发现2个以前不知道的化合物,它们是异戊二烯的光氧化产物.挥发性低,可以在气溶胶颗粒上凝聚.异戊二烯占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量的50%.虽然异戊二烯容易氧化生成挥发性化合物,但似乎不会生成低挥发性产物.因此,新的发现对大气模式和空气质量研究有重要含义.研究人…  相似文献   

11.
近35 a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4 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 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 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 hm2增加到6.56×104 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 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 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 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地相对变化率,因而区域差异度最大。③耕地扩张不断向更高海拔和更大坡度的范围推进,其中4 000~4 200 m海拔高度和5°~10°坡度范围的耕地净增加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业是旅游城市重要的产业门类,定量分析旅游城市餐饮食物消费规模、结构及其资源环境成本,对于优化旅游城市食物资源供给模式,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论文定量核算了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餐饮业食物消费规模与结构,并从生命周期视角,通过构建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拉萨市餐饮业食物消费的资源环境成本,主要结论如下:1)2011与2012年,拉萨市餐饮食物人均消费量为923.7 g,人均食用量为780.3 g。2)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总量由2006年的19 498 t到2013年的41 506 t,增加了112.9%。2013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总量中,当地居民消费27 983 t,游客消费13 523 t。从消费食物类型分析,包括肉类9 712 t,水产品2 843 t,蔬菜15 696 t,主食6 034 t,水果4 885 t以及饮料、酒水等其他食物1 931 t。3)2013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的生物生态足迹为226 681 hm2,相当于整个拉萨市耕地总面积的6.3倍,餐饮消费食物垃圾的间接生态足迹为653 hm2。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消耗的生态足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藏自治区外部,内部供应的生态足迹量仅占生态足迹总量的15%。外部供应份额较大的省份包括甘肃、宁夏、青海等临近省份以及河南等中东部省份。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5个地区10个采样点表层土壤的PAHs含量特征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的多环芳烃总量为0.83~14.41 ng/g,其中菲的含量最高,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污染水平较低.曲水县6个采样点PAHs含量分布表明,除国道边1个采样点由于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而受到机动车尾气影响外,其他5个点均具有相似的面源污染即地质成因来源.结合分析拉萨、曲水、巴青、昌都和格尔木5个地区PAHs含量分布特征,发现高原东部昆仑山脉以西的大部分地区(拉萨、曲水、巴青和昌都)土壤中的PAHs有相同的地质成因来源.由于土壤性质、昆仑山脉天然的地理障碍等原因,格尔木戈壁土壤的PAHs来源则主要受到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城区大气和拉鲁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拉萨城区大气及郊区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的多环芳烃,颗粒物占27.69%,气相状态占72.31%;由于高原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无论是颗粒相还是气相状态存在的多环芳烃含量均是夜晚高于白天;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为3个苯环数以上的,而气相状态的多环芳烃多为2和3个苯环数的芳烃及芘.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大气,其中气相状态占52.56%,颗粒物占47.44%.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年总径流量、洪峰流量、枯水径流以及径流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结果表明,在干旱地区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域年总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森林植被覆盖率越高,枯水径流量随之增加;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域径流水质。根据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流域年径流总量的研究结果,初步估算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天然林)的生态用水量为160亿m3左右。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的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 PFASs浓度为322pg/L,范围从60到1724pg/L.拉萨河PFASs的浓度水平低于其他大城市流域,但高于南北极表层水体.拉萨河中的主要化合物为全氟丁酸(PFBA)(25%)、全氟戊酸(PFPeA)(22%)、全氟辛酸(PFOA)(14%)、全氟辛烷磺酸(PFOS)(14%)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13%).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拉萨河中全氟化合物的排放还存在一些点排放源,拉萨市产生的污水并未完全汇入到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基于PFBA和PFBS的全氟产品使用比较广泛,而基于PFOA和PFOS的全氟产品只在某些区域或行业有相对多的使用量或排量.PFAS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拉萨全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是PFASs排放到拉萨河中的一个重要点源.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到拉萨河中的全氟化合物约为37mg,拉萨河排放到雅鲁藏布江的物质荷载约为292t/a.在未来,所有的废水都应严格地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尽管PFOA和PFOS在拉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但是基于全氟化合物的产品的限制应进一步系统地执行和强有力地落实.  相似文献   

17.
吴健  高松  陈曦  杨勇  伏晴艳  车祥  焦正 《环境科学》2020,41(4):1582-1588
采用不锈钢采样罐对华东地区8家涂料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排口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106种VOCs组分,识别了VOCs排放特征,建立了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VOCs排放成分谱,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涂料制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香烃和含氧烃,两者浓度范围在65.5%~99.9%,溶剂型涂料VOCs排放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总VOCs的63.0%~94.0%;水性涂料VOCs排放主要以含氧烃为主,占总VOCs的54.5%~99.9%.间/对-二甲苯(32.4%)、乙苯(19.0%)和乙酸乙酯(12.1%)为溶剂型涂料源排放特征,乙酸乙酯(83.7%)与2-丁酮(8.0%)为水性涂料源排放特征.芳香烃和含氧烃是涂料制造行业的主要活性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总贡献率在92.9%~99.9%之间.源反应活性分析(SR)表明,水性涂料单位质量VOCs对臭氧的生成贡献低于溶剂型涂料,因此可显著降低臭氧的生成潜势.研究显示,针对涂料制造行业VOCs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芳香烃和含氧烃中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组分,进行源头和精细化控制.  相似文献   

18.
Natural hydrocarbon emissions from both forests and agricultural lands have been estimated on a regional basis for the U.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otal emission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s currently accepted, with the major forested areas of Scotland, Wales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 dominating the area contributions.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 emitted from natural sources are estimated at 211 × 103 tC yr−1 which represents 13% of the total NMHC emissions in the U.K.  相似文献   

19.
焦化厂因其工艺特殊,SO2、NOx、颗粒物及VOCs的排放问题较为突出。故对焦化厂厂界环境空气VOCs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并依据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和等效丙烯浓度(PEC)法对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评估,依据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对VOCs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厂界上、下风向5个点位共分析出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烯烃、硫化物、酮类在内的17种VOCs; 2)不同区域厂界检出的VOCs差异显著,总质量浓度为28.2~167.9μg/m3,其中芳香烃在各点位TVOCs中占比最大,达到51.01%~84.63%;3)脱硫提盐冷鼓区域边界OFP最大,理论值为335.51μg/m3,办公生活区边界OFP最小,理论值为47.06μg/m3,芳香烃对OFP贡献率为27.21%~62.37%,烯烃为39.17%~61.84%,卤代烃为2.08%~14.56%;通过PEC法估算OFP,结果变化趋势与MIR法结果相一致,等效丙烯浓度为3.11~31.89μg/m3;且1—5点位芳香烃的等效丙烯浓度贡献率分别为37.10%、51.46%、66.79%、58.80%和22.74%;4)1—5点位SOAFP分别为0.452,0.938,2.517,4.055,0.495μg/m3;芳香烃对SOAFP贡献最大。丙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等质量浓度和反应活性均较大的物质,是需要优先控制的VOCs组分,可作为焦化厂环境空气VOC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烃类污染及来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游离(气态和液体)烃含量为0.01~0.14 mg/g.它们富集在黏土粒级之中.沉积物中石油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三角洲地区,热解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工业和民用煤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多环芳烃应是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热解成因烃类的重要来源.在遭受原油污染地区,原油可快速地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