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庆 《安防科技》2008,(12):42-45
本设计采用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和周界防范技术来组建中原油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在小区内部布设网络数字摄像机,在小区围墙上布设红外对射探测器.并实现红外报警和视频监控联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安防》2001,(3):28-30
在电子防盗探测器领域,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深受广大专业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入侵者的反侦测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从而对探测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样,新一代的被动红外探测器也就应运而生.下面结合西门子保安系统新一代被动红外探测器,对关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新技术进行详细阐述.由于各厂家产品的设计思想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了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也不同,欢迎业内人士来共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原理综述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主动红外发射机和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完全遮断或按给定百分比遮断时能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叫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光电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可靠性及灵敏度决定了自动化控制过程的优劣.本设计基于红外传感技术完成了对生产现场安全防护及家庭等防盗报警监控.文章介绍了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并利用EDA软件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5.
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安防报警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ZigBee技术是一种全球统一标准的无线技术,成本低、低功耗,支持无线组网.本文依据ZigBee的这些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的无线红外防盗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主动红外探测式智能报警系统的设计原理,给出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实现系统的现场报警远程监控的目的.该系统主要通过AT89C2051单片机编程发出PWM载波以控制红外光发射管TSAL6200的发射,同时接收来自接收模块HS0038A2的触发信号,以达到主动探测报警的目的.结合VC++网络编程,从而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能自动循迹的智能机器人,在设计中通过红外发射和接收管进行信号采集,并转化为能够被单片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单片机控制小车的行进、转弯和停止,小车行进过程中还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如记录和显示小车运行的时间,行进过程中的声光提示.  相似文献   

8.
创新产品     
正[编者按]红外高速球是带有红外线照明器的高速球型摄像机,是中国人原创的一种监控产品。随着红外LED照明在传统监控摄像头的流行,早在2007年,国内的安防从业人员重新设计高速球外壳外观,在传统的高速球型摄像机产品上也装上LED红外照明器,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便用广泛的红外高速球。红外高速球较之传统的高速球更好地解决了夜视问题,红外高速球能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通过高速球上的红外灯发出的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成像,实现往毫无灯光的情况下也能监控。根据选用的不同的红外灯类型,能达到从30米到200米的红外实际照射距离。本期《创新产品》栏目精选了一批最新面世的红外高速球机,介绍了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应用领域、创新点及性能参数,希望对对红外高速球感兴趣的读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冲床安全保护装置,最近我们在调查了国内外有关冲床防护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制成一种HK-A型红外开关,它适用于工作台面小于1.5米的各种冲压设备和其它危险作业场所(见本期封三照片)。 HK-A型红外开关具有下列优点: 1.它采用大功率的砷化镓发光管作为光源,使用时不需要对光,调整容易,安装方便。这种红外发光管寿命长,不怕振动,属于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光源,既经济可靠,又安全保险。 2.它发出的红外线为不可见光,能与可见光有效地区分,因此受外界光线的影响小,抗干扰能力强,同时不影响操作工人的视线,工人长时间使用眼睛不会感到疲倦,对…  相似文献   

10.
矿仓中硫精矿自燃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采用红外测温仪器,在实验室测定硫精矿堆的自热温度,分别在不同环境条件和测量方式下对硫精矿粉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找出实验过程中影响红外测温仪精确度的外界环境条件、使用方法及人为因素.结果表明,环境条件中的温度、湿度对红外测温仪的测温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应选择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下进行测量;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光束与测点垂直; 另外,红外测温仪的测量距离不宜超过1 m.将红外测温仪测得的硫精矿堆表面温度作为计算硫精矿堆内部温度分布的初始条件,应用数值分析软件可以模拟出硫精矿堆的自热温度场,以便及时预报硫精矿堆的自燃.  相似文献   

11.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安防系统中探测非法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发展情况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SM的远程家庭监控及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防盗报警器由热释电红外探头、GSM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热释电红外探头采集到防盗信息,经单片机发给GSM模块,再由GSM模块发送给指定手机用户,显示远程的报警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安防》2002,(6):12-13
编辑提示: 1.4种入侵探测器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已经启动. 2.列入第一批强制性认证的入侵探测器是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 红外探测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3.2003年5月1日起,未经认证的探测器产品不得进行生产、销售和进出口. 4.获得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在市场准入环节中不会有其他的审批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无线遥控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释电红外探测无线遥控报警系统由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无线电收/发射模块、数字编/译码集成电路和语音录放模块组成.当人体进入监视区时,红外传感器首先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能信号,再经内部电路放大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启动发射系统工作,经编码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模块向空间辐射无线电遥控编码信号;接收机收到信号后,便进行解调、放大、整形,从解码器输出编码脉冲,然后触发语音录放系统,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警示语,提醒值班人员.该系统主要采用了RDP218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具有从信号接收至控制输出的全部功能.整体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具有频率稳定、工作可靠、免调试等特点,遥控距离1 000m,可适用于多种场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很多安装者来说,在某个环境下安装双鉴探测器很容易,而安装PIR(被动红外探测器)却并不容易.当然,把双鉴探测器安装在红外一侧始终误报的环境中肯定是错误的.事实上,除非采用了高智能处理的门电路微波探测器,否则一般双鉴探测器微波元件的辨别能力总是不及红外探测器的反应.由于微波具有穿透墙、玻璃以及木栅栏的不良特性,所以如果安装不当,它们很容易造成误报.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监测是生产安全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红外图像对温度的监测面积大,距离远,效果好。因为红外图像存在分辨率低、不够清晰的缺点,所以将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进行融合,以取得清晰直观的温度分布图像。为了研究图像融合的过程,使用图像标定技术,对目标图像进行校正、对齐。在标定过程中,根据红外线发射的特点,分析了图像标定板的红外线发射机理,设计了适用的红外与可见光合一的图像标定板,获取了标定板的清晰红外图像。取得了满意的图像融合效果,适用于对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仓储等的温度监控和预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的分布式防盗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包含有线式探测头和无线式探测头,探测头可以是基于热释电的主动式红外传感器或者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微波雷达传感器.该系统具有检测范围大、组网方便灵活、灵敏度可调等优点,通过对软件算法的优化,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误报率低.  相似文献   

18.
SF6电气设备在内部存在局部放电或过热缺陷时会产生分解组分,特征气体组分CO指示内部绝缘缺陷,是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判断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电化学传感器法检测CO含量易受干扰的问题,研究可调谐激光红外吸收光谱法对痕量CO的定量检测技术。简单介绍了可调谐激光的光谱理论、谐波检测原理和CO的红外吸收特性,为TDLAS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及选型奠定了基础。选用DFB激光器,设计制作光电转换模块、光源驱动模块、红外多次反射池以及电路和软件部分,研制出可调谐激光CO检测装置,去除干扰组分的影响,提高CO检测精度,可检测至1μL/L的低限值。装置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满足标准要求,定量检测CO准确性高,有利于正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9.
输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综合因素影响,会出现发热、放电等缺陷,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现有的红外测温、紫外电晕检测及可见光成像手段单一。研究放电电信号与紫外成像图像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紫外成像电晕测试模型,实现放电强度的量化,设计光学系统和电子集成电路,联合红外成像技术,实现红外、紫外及可见光三波段共光路检测技术,集成度高,可获得设备检测的多维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及时发现设备的绝缘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大部分探测设备都建立在以摄像、红外、震动、微波技术基础之上,"多维驻波入侵探测法"是继红外、微波探测手段之后的一种超声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