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雷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3):171-175
线性修正趋势分析法根据历年数据建立线性模型并进行修正,预测年度、季环境要素污染物变化情况,可应用于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预警预测数据统计分析评价,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淮河干流河南段水质预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总长417 km,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了淮河干流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了科学验证。对淮河干流河南段氨氮、化学需氧量衰减系数及富氧和耗氧系数4个项目开展现场试验及科学分析,为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计算水体纳污能力、预测污染物浓度、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等提供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广佛珠江河网区石油类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广佛珠江感潮河网区三维水动力模型;同时,通过耦合石油类污染物水力输运与悬沙吸附一沉降过程,构建石油类水质数学模型,从而更全面客观地模拟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2001年1月实例模拟及验证,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再现珠江水体石油类浓度变化过程,为日后珠江水环境质量监控与水质改善、城市河涌整治成果评价及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镇江合流制管网受纳水体污染状况,对古运河市区段5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在水环境评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以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CODCr、BOD5、TP、NH3-N作为评价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研究受纳水体污染程度,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予以分级。结果显示,镇江市古运河监测断面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均为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TP和NH3-N。  相似文献   

5.
黄河白银段水质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监测服务于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得以更客观地反映其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把水环境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求在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尝试,通过灰色评价结果最终得出黄河白银段各断面的水质级别和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质量(包括水环境质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预测项目建设后的环境质量是环境可行性评价结论的依据,环境质量的表征数据是通过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环境监测的规范性要求,开展监测要得到的数据必须具备"五性",才能表征某一监测地区的环境质量。由于环境评价的中介服务性,以及时间与经费的关系,对环境监测点位、频次进行压缩与省略,使得监测数据无法保障其代表性,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得出可信的结论。如何保障监测数据的质量,以最少的监测点、最恰当的监测时期、最少的监测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表征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质量,从而确保评价依靠的环境质量基础可靠,评价结论可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主动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污染诱导的生物学效应,用于评估和预测水环境中化学品的生态风险,对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主动生物监测的概念、操作流程,以及相对传统的被动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势,综述了主动生物监测技术在海洋和淡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常用的指示生物,以及能对不同污染物作出响应的各种生物标志物,讨论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美国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指出其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以及充分的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的基石、关键和枢纽。结合我国水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以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水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监测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力度,修订更适合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水质评价是目前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已经逐渐由断面评价向流域综合评价进行转变与突破。该文对目前的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类综述,并且对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各个国家流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分析认为中国在流域评价中所使用的"断面比例法"不够准确,缺乏污染物时空分析以及生物评价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未来地表水质评价方法的提升以及水环境管理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将水环境监测感知与智能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长江生态质量诊断与管理之中,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为例,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以及智慧决策平台在水环境数据可视化、水环境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大数据分析、水质模拟与预测、水质成因分析、流域生态安全评...  相似文献   

13.
灰色模型在确定关键污染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对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 比较,探讨了今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基于全过程治水理念的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整治效果评价体系,并对深圳前海铁石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关注河道本身的安全、环境、生态等指标,且考虑污水产生后源头削减、收集、集中处理、输送的全过程,可有效评估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项目评价结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利用研究区域现有断面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水资源调度方式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划分为五大片区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断面无显著差异。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区域水环境综合评价考核指标,该指标包括骨干河道、乡村河道两类考核断面,采用综合水质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设置适当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对区域水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水环境质控体系为基础,结合国内有机分析质控方法,针对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从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两方面,明确质量管理要素及质量控制目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中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分析及报告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具体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乌伦古湖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立人  王雪冬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02-105,116
着重对乌伦古湖所监测的项目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了该湖的水环境质量,指出乌伦古湖水质的主要问题是严重咸化,这是该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并指出做好湖区规划,增加水源供给,加强污水处理和湿地建设,是乌伦古湖未来发展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渭河定西段水体污染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渭河定西段水质现状,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14年渭河定西段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对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调查渭河定西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应用水环境容量分析软件,计算渭河定西段水质承载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水质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尾矿库渗滤液中污染物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拟建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资料,建立三维数值预测模型并分析非正常工况下两种典型污染情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特征污染物As的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大;防渗层破损和无防渗情况下污染晕沿地下水流方向最远运移距离在第100 d、1 000 d、7 884 d时分别为72 m、225 m、262 m和78 m、335 m、391 m。由于下游河流及周边泉点为区内地下水排泄主要途径,污染物经排泄进入下游河流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故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