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行为是城市居民注重产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环境意识行为的简称,它既包括购买行为,也包括购买后使用(包括处理、废弃等j行为.在相关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居民循环行为的影晌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循环行为主要取决于垃圾问题感知、垃圾循环知识、垃圾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和年龄五个变量.可见,用心理意识因素和人口统计因素(年龄)可以有效地区分循环型居民和非循环型居民.这对相关公共政策,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管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产能结构调整和城市空间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探究低碳城市内涵和梳理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从产业影响和空间重构两个视角,分析了天津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本文构建了天津市各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其中工业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大都在1附近波动,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八大优势产业中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天津市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八大优势产业是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石油加工炼焦业等重化工行业的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比较高,说明了这些行业是高碳排放行业,是天津市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重点调整的行业。各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引领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行业不一定都伴随着高碳排放。根据两个产业影响系数的值将天津市各产业划分为四个群组:高产业影响力-低碳排放产业群组,高产业影响力-高碳排放产业群组,低产业影响力-低碳排放产业群组,低产业影响力-高碳排放产业群组,产业群组的划分可作为天津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遴选的依据。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产业对接协作是产业功能区优化布局的重要因素,天津市应积极完善环渤海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努力实现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产业功能区布局优化、生活功能区布局优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是天津城市低碳发展空间重构的主要方面,本文从这三个层面给出了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举措.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链接模型,从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低碳技术创新的结构,并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环回路模型的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模型,以期探讨从低碳技术创新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本研究提出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应建立于社会使用的基础上,该创新价值链始于社会生活的潜在需求,经由低碳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示范与推广、重新设计与生产,终于服务顾客,注重市场的反馈以及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密切配合,以使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持续运作并充分挖掘镶嵌于技术创新社会价值中的经济价值.研究结论是:应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技术系统以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整合、通过示范强化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链接以及强化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以提离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正在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承担着低碳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况为5个方面:①经济性,即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②安全性,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③系统性,即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④动态性,即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情况;⑤区域性,即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区域协作来实现。然后总结了评估城市低碳水平的2种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本文提出了低碳城市的5大支撑体系,即产业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消费支撑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户应用清洁能源对于促进农村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视为是一个"外部情境因素-内部心理因素-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的过程,基于环境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出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利用江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两个维度,研究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情境因素(经济激励政策、自愿活动、宣传教育、清洁能源产品属性)以农户感知为中介,进而正向影响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从众心理、行为便利性直接正向影响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生态价值观和感知因素在经济激励政策与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行为便利对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相对于经济激励政策,农户自愿活动对提升农户生态价值观会更有效;在影响农户感知的四个情景因素(经济激励政策、自愿活动、宣传教育、清洁能源产品属性)中,自愿活动对农户感知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对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激励政策,对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行为便利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扩大清洁能源产品补贴的范围,加大农户购买清洁能源产品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购买清洁能源产品的成本;加强清洁能源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责任感,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农户应用清洁能源的易用性感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示范村的辐射效应,增强农户应用清洁能源有用性感知;引导基层村干部、党员或环保意识强的农户率先应用清洁能源,在从众心理作用下,促使更多的农户应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8.
城市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领域,也是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领域,实现城市的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要的举措。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的低碳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意义重大。2010年7月以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开展了三批87个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根据低碳城市试点的进展,本文采用Tapio脱钩模型考察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脱钩弹性系数的大小将低碳试点城市分为低碳成熟型、低碳成长型、低碳后发型三种。在对城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STIRPAT模型,考察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和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识别不同驱动因素对试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依据碳排放驱动因素识别不同类型城市的减排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对于低碳成熟型城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低碳成长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对于低碳后发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同时,位于东、中、西不同区域的低碳试点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未来在探索差异化、多元化的城市减排路径时,区域性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信息技术承载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已经成为了低碳经济的新增长极。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研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综合竞争力,对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立足本国经济发展实际,探索高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如今,软件外包产业作为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产业转移的一个新亮点、新趋势。本文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现状,概括和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以事实例证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对我国重点省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做出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其他省市较北京、上海、广州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服务外包产业要形成规模化经营,赶超世界一流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其知识技术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畜禽产业中的养殖环节更是同时关系着这两个焦点问题,尤其是养殖户的生产行为不仅决定着产品质量安全,更直接影响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与产品安全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本文利用山东、安徽、湖北等6省271份调查数据,从养殖户生态认知角度出发,采用logistic模型,对养殖户生态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户个人特征对其生态行为决策影响不大,而养殖户家庭年纯收入、养殖规模、是否参加养殖培训、是否进行过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及养殖户生态认知等5个因素对养殖户生态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为进一步规范养殖户生态行为决策,提高养殖户生态认知、加大农村技术培训以及加强政府对养殖者生产行为的监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的共赢;②概括低碳城市评价指标,指出针对指标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③从城市规划、低碳政策、生态产业、可持续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总结了保定、上海、吉林、杭州等城市的低碳建设途径;④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低碳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⑤最终在分析低碳城市建设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如不能因低碳而放弃其它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需从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实施后评估与修订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两批低碳试点城市(共36个)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5-2011年间的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数据总结其碳排放水平,从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全国范围内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通过"十一五"期间碳减排成效和"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并推测了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的碳排放水平。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各城市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平均水平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升高。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低碳试点城市中92%的城市的人均CO2排放高于全国水平。而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逐渐降低,人均CO2排放却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呈U型分布,其中大型城市的人均CO2排放水平最低。同时通过与同类地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试点城市的低碳工作成效和减碳目标普遍优于同类地区。除直辖市外,32个低碳试点城市中28个城市2010-2011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下降幅度和201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节能目标高于所在省份。在城镇化速度继续增加和经济总量保持上升的趋势下,到2015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虽然下降,但人均CO2水平仍呈上升趋势。我国的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In China,the key to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happiness of more than 900 million farmers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This study aimed to measure rural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through the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as well as to analyze SWB's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U index was 12.79%,indicating that respondents were unhappy 12.79% of the time.Twenty-seven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had a U index greater than 0,with the average value being 47%,indicating that these people were unhappy 47% of the time.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SWB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including age,education,county,household size,generation number,per capita income,migration status and social networking,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ed rural residents' SWB.The size of the impact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factors.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城市化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城市作为CO2的高排放区,节能减排将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四川广元市为例,首先综述低碳城市规划的内涵,然后探讨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并总结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文章认为: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规划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西部城市转变发展模式、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从低碳城市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结合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总体模式、指导理念、基本思路、主要领域等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行动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选择“C”模式,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按照控源、减碳、增汇的基本思路,依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生活等领域,通过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和体系、加快相关政策规章与制度建设、开展城市碳交易试点以及加强监督指导等措施,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日益攀升,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引发了全球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认识低碳经济,该文针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设计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不同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②不同省份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③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是能源分布、能源利用、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此,今后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加强低碳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引导,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消费行为、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资源,来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锦标机制理论下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企业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原则,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鉴于当前文献关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研究还略显不足,文章借鉴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根据Malcomson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1阶段合约和2阶段合约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框架,设立基于相对业绩的"锦标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系统分析,推导出政府在制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激励政策时的注意事项,即中央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发展激励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在激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时,要有层次、有针对的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形成阶梯式的支持结构,使有限财政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地方政府应该以区域内企业实施低碳经济活动的努力水平为评判标准对企业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组成.其中,系统层由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湖北省低碳发展资料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生态系统处于高能耗离排放阶段,"差"的隶属度最高,为0.48,说明湖北的产业低碳化还有待提高,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较大,应该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尽量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湖北的自然绿化条件较好;人文生态系统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64.说明在城市还应加强各项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对低碳的认知度.综合评价湖北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It is a fact that in U.S. the immigration between rural areas and city areas is free, but in China this type of immigration is restricted by HUKOU system (Hukou, namel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control rural-urban in China). All of those national policies in city area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so those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bring about great discrepancy of the economic status (mainly including GDP per person and income per resident) between rural and city areas in the same urban region, especially in different urban re- gions because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ose urban regions is in-equable. The present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the topic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economic status in an urban region in China,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the political functions of a settlement in China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