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取自阿尔卑斯山边缘湖泊(苏黎世湖和日内瓦湖)的两个沉积柱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硫在淡水沉积物中的固着途径。尽管这两个湖泊中湖水硫酸盐浓度相差三倍以上,但固定在沉积物中的硫含量是相等的。沉积硫的最大浓度达1%(干重),与现代近海岸海相沉积物的硫含量相似。也表现在C_(有机)/S_总 比值上,该比值较低,为2.5~8。 对硫储体的分析表明,有机硫化合物是沉积硫的主要成分,在苏黎世湖和日内瓦湖中分别占总硫的80%和60%。最大的单个硫储体是硫酯,占总沉积硫的40%~60%。在沉积物氧化-还原转换带中,由于边界层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了大量的有机硫化合物。这可能意味着硫在次氧化带中的快速循环。由于水体中SO_4~(2-)浓度低,故硫酸盐还原带很厚。硫酸盐还原带同硫化物氧化微生物群落[如贝氏硫细菌(Beggiatoa)]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硫储体的彻底再循环。循环过程中带入的还原硫对沉积黄铁矿的形成不起作用,因此这些沉积物中的C_(有机)/S_(黄铁矿)比值较高。如果在成岩作用后期有机结合硫未能完全转换进入到黄铁矿中,C_(有机)/S_(黄铁矿)比值则可作为古沉积环境盐度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二、煤炭脱硫煤一般都含一定量的硫(0.25—7%)。煤中的硫化合物可分成两大类:(1)无机硫化物;(2)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多以黄铁矿(FeS_2)的形式存在,占总硫量的40—90%;其次是有机硫(如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等)以及氧化  相似文献   

3.
对炼化酸性水中含硫化合物在汽提过程中的转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酸性水中硫化物高达4317 mg/L,占总硫负荷的75.6%,但是其他含硫化合物如硫代硫酸根(2240 mg/L)、亚硫酸根(64 mg/L)、硫氰酸根(21 mg/L)、硫酸根(21 mg/L)以及有机硫化合物也不容忽视。汽提处理对硫化物、硫代硫酸根和部分有机硫化合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净化水中硫化物仅余3.6 mg/L,但总硫负荷高达162 mg/L,以硫代硫酸根(123 mg/L)和有机硫化合物(48.4 mg/L)为主,并残留大量多环类有机硫化合物,是影响污水场安全、高效、平稳运行的潜在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掌握原油加工中硫腐蚀产物(主要指硫铁化合物)氧化自燃的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6—2016年间国内外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学科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基金项目资助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用CitespaceIII软件对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该领域呈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发展趋势,其中石油、天然气工业是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文献作者蒋军城、赵声萍、赵彬林、张振华、李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是该领域研究比较活跃的机构;该领域研究的基金项目资助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硫化亚铁"、"硫铁化合物"、"自燃性"、"硫化氢"、"活化能"、"化学清洗"等关键词展开;指出该领域国际上文献发表数量较少的可能原因。最后评述了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前言用臭氧处理废水,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臭氧的氧化还原电位高(酸性介质中为+2.04伏,中性介质中为+1.65伏,碱性介质中为+1.24伏),适宜一些难降解的、毒性强的化合物的氧化分解。臭氧能把水中分子量大、毒性强的化合物氧化为分子量小、毒性低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机含氨和硫酸盐(SO42-)废水作为升流式污泥床(USB)反应器进水,研究了其对铵(NH4+)和SO42-的去除以及不同高度污泥层含氮、硫元素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水口处由于进水自含氧(外源性氧)和兼性厌氧菌受到氧化应激产生过氧化氢(内源性氧),两种“氧”共同存在下,反应器内生物脱氨量(以氮计)最高达40mg/L左右,且在USB反应器不同高度污泥层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途径不同.在反应器底部污泥层,颗粒污泥表面氨氧化菌利用O2将氨(NH4+)氧化成亚硝酸盐(NO2-),在颗粒污泥内部厌氧氨氧化菌利用NH4+和NO2-生成氮气(N2)和硝酸盐(NO3-);同时,O2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以环境、经济和技术为一级指标的3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初步筛选出的双布袋活性炭吸附技术、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和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等10项垃圾焚烧烟气中二■英控制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组合综合得分最高(0.483 1),为目前垃圾焚烧烟气中二■英最佳控制技术.鉴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二■英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建议分布于农村的小型垃圾焚烧炉优先考虑采用此技术组合.我国各地区的垃圾焚烧企业可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炉型和工艺等实际情况,采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控制技术评估,筛选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二■英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我国垃圾焚烧二■英排放.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RS-1型催化剂对乙硫醇、丁硫醇、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乙醇、二甲苯等有机物的氧化活动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对乙硫醇等含硫有机物均有较高的氧化活性,且有机硫的氧化产物SO_x不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检测,氧化产物SO_x放出率接近100%。在反应温度380℃,空速10000h~(-1),乙硫醇和丁硫醇浓度分别为4000—8000mg/m~3、6000—8000mg/m~3时,净化率≥99%。该催化剂适用于净化制药厂、农药厂等生产排放的含硫废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Cu双金属微电解和改性沸石联用预处理焦化废水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焦化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吸附、絮凝等,其中电化学氧化还原起主要作用.GC/MS分析表明,原水含有机物35种,预处理有机物去除率为71.5%,氮杂环化合物去除率为68.5%,硫杂环化合物去除率为100%.出水利于生化降解.  相似文献   

10.
TOD的应用     
TOD 是总需氧量的简称.TOD(Total oxygcn demaad)是表示水体中碳(C)、氢(H)、氮(N)、硫(S)、磷(P)、金属(M)等元素的化合物在高温燃烧氧化分解时所需要的氧的数量.在某一个样品中TOD 总数成分的测定,对于保持水的洁净和控制水污染,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第四十一类 无机过氧化物 活性特点: 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一个过氧链(-O-O-),由于该结构特点的化合物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钾和二氧化铝分子中虽没有过氧链,但其氧含量很高),因此过氧化物都具有强烈氧化性,为强氧化剂.尤其是过氧化氢,氧化性极强,是最常用的强氧化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化学耗氧量(COD)是广泛被用来评价工业废水污染程度和生化处理效果观察的参数之一。由于K_2Cr_2O_7的氧化势能较大(比KMnO_4耗氧),能将大部分有机物质氧化,适合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分析。特别是在加入硫酸银和硫酸汞作催化剂时,直链化合物可被氧化,对芳香烃、环烃等,它们的支链可  相似文献   

13.
柳钢1~#360 m~2烧结机氨法脱硫系统正四价硫氧化率低,易造成硫酸铵产率低及气溶胶二次污染等问题。在正四价硫氧化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氨法脱硫工艺特点建立喷淋塔底部持液槽正四价硫氧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喷淋塔底部持液槽内正四价硫的氧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不同空气量、总硫浓度和pH值等工艺条件对正四价硫的影响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对柳钢1~#360 m~2烧结机氨法脱硫正四价硫氧化系统进行改造,通过空气鼓风实现正四价硫的强制氧化。系统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正四价硫的氧化率为94.3%~97.8%,氨法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坡地土壤硫同位素变化指示的土壤硫循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土壤硫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分离测定了喀斯特坡地土壤总硫、有机硫、SO24-和FeS2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含量.总体来看,土壤剖面表层各形态硫δ34S值FeS2最低,介于-6.86‰~-4.22‰,其次为SO24-(-2.64‰~-1.34‰),第三为总硫(-3.25‰~-1.03‰),最高为有机硫(-1.63‰~0.50‰),随土壤剖面加深各形态硫δ34S值均有增大的趋势.SO24-和FeS2的δ34S值深度分布具有共变性,这与SO24-异化还原有关;而总硫和有机硫的δ34S值随剖面加深而平行增大,则与有机硫循环有关.硫同位素组成可鉴别土壤硫源,同时SO24-异化还原和有机硫矿化有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而硫化物氧化及SO24-同化基本不产生同位素分馏,则土壤各形态硫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垂直变化可以很好地记录与深度相关的硫循环过程.并且,通过对比各形态硫含量及其硫同位素组成的深度分布特征,也可以很好地判别土壤内部的SO24-和有机硫组分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中有机物臭氧化去除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臭氧化在水处理技术中应用日益增多,研究臭氧化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机理日显重要。本文在介绍了决定水中臭氧化反应速率的二种反应,即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芳族化合物、烯烃化合物、环状烯烃化合物,苯酚、苯、苯胺、硝基芳烃、喹啉、二甲基4氯酚氧基醋酸、油酸、有机硫磷化合物,甲醇、甲醛、甲酸和马拉硫磷等与臭氧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有机硫(碳链硫和硫酸酯硫和无机硫(硫酸盐和硫化物)的系统分析方法.经常被忽略的有机硫组份,是氧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硫动力学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叙述了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对约翰逊—尼斯泰(Joshnson—Nishita)消化蒸馏装置(简称 J—N 器)所作的改进.采用了盐酸消化,Zn—Hcl 还原、硫酸盐提取,湿法氧化等方法分析硫组份.这些方法仅作了很小改进,即用于测定~(35)S 的蜕变率。污沉、湖底沉积物、土壤和水样的分析结果证明了这种分析方法的用途.  相似文献   

17.
太古代各种岩石类型和矿化的大多数硫化物显示,其硫同位素值(δ~(34)S)接近0%。这是由于通常缺乏适合于为同位素分馏所必需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环境造成的。然而,太古代金矿化的一些重要的矿产地确实显示有明显的δ~(34)S变化。具异常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矿产地之一是赫姆洛金矿床。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一般<-6‰至最小值-17.5‰。该黄铁矿的同位素组成与Au的含量有关,这说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的。 硫同位素数据表明,赫姆洛热液体系中的硫的化合物经历了氧化还原反应;硫酸盐在Au矿化之前就已存在了。该硫酸盐可能是外生成因的:来源于隔离盆地,也可能是内生成因的:来源于岩浆热液流体。赫姆洛矿床的其他特征,诸如富集Sb、Tl和Hg,也可解释如下:矿石在中等氧化条件下沉淀。 特征的δ~(34)S值也在下述地点的黄铁矿中观测到:赫姆洛西面30km的赫伦贝Au矿化;赫姆洛以西约21至27km及近似走向方向的重晶石层。这些矿产地也是含硫酸盐热液体系,就这一点而论,这些矿产地给出的有关赫姆洛金矿化异常环境的信息是不明确的。既然硫同位素对氧化环境敏感,那么硫同位素可以用来识别这类金矿化特征的水热活动,也可用来勘探太古代地体中有硫酸盐堆积的其他异常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温NO氧化催化剂抗水性和抗硫性能差等问题,采用silicalite-1分子筛为催化剂,在NO进口浓度为0.06%条件下,考察了相对湿度(0%~100%)、空速、氧气浓度(5%~20%)与二氧化硫浓度(0%~0.04%)等因素对NO催化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空速为14400h~(-1)条件下,相对湿度从0%增大到100%时,NO氧化率从56%下降到42%,并可以一直保持稳定,SO_2浓度在0%~0.04%均不会对NO氧化反应造成影响.60h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0℃,NO进口浓度为0.06%,空速为7200h~(-1),SO_2浓度为0.01%时,饱和水汽下的NO氧化率能稳定地维持在52%,说明silicalite-1分子筛具有良好的NO氧化稳定性、抗水汽和抗硫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其可燃硫(主要指黄铁矿硫和有机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但不是所有的可燃硫都一定会以SO_2的形式释放出来,因为部分SO_2可能被煤灰中的游离石灰固化成硫酸钙。为了估算硫排放量或脱硫效率,最好用煤中的游离硫而不是总硫(游离硫加固化硫)。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酸沉降趋势及硫污染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降水酸度呈下降趋势,但降水化学组分沉降通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酸度不是降水污染唯一量度,大气硫湿沉降的增加趋势表明高空硫污染加重,是高烟囱排放的结果,稳中有降是浓度的控制的观点,只能代表近地面人口稠密区的局地情况,硫污染区域防治的关键是总量控制,现行大气法规宜作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