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轮台绿洲做为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对盆地周边各县(市)的生态环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以轮台绿洲为例,找出其存在的生态问题,揭示森林对荒漠生态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中国各地区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安全是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是区域或国家其它安全的载体和基础。采用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P—R—S模式,构建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项目23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定量估计了中国3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利用ArcView GIS 3.2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出12个生态安全模式,表明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语: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近几年开始的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给西部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并引发了部分西部民众环境抗争事件。中国西部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但有很多地方属于生态脆弱的草原、绿洲地带,且很多地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边疆生态的保护不仅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与保护的权衡问题,更是关涉到民族团结的问题。西部的生态保护应该被早日提上日程,未雨绸缪。在西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西部地区人民承担了环境成本,却无法分享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红利,由此引发诸多的地域冲突甚至民族冲  相似文献   

4.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5—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呈小幅上升态势,生态屏障建设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流域生态安全多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2)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西往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张掖市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基于上述研究,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生态屏障建设融入流域建设全过程,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统筹推进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8年5月18—1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十九大后在全国形成强大生态文明共识基础上全党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其成功召开,将开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实效和经验,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对在新时代的新阶段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等做出了理论阐释和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使生态文明的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审视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探讨了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提出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阐明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能值—生态足迹是运用能值转换率和区域能值密度建立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加精确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运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2005—2010年大连市动态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得出,2005—2010年大连能值—生态承载力均低于能值—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6年间生态赤字由2005年的1.51hm2增加到了2010年的2.59hm2,且在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道路工程的生态效应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地区道路施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高寒地区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生态恢复问题亟待解决.围绕目前的焦点问题:"道路施工对高海拔生态系统造成的显著变化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何种影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潜力如何?",本文介绍了道路施工建设对原生植被、植物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沿线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国内外学者关于高原道路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对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和水土流失研究规律进行阐述,分析了道路生态恢复治理措施的构建规律,指出目前需要加强的研究有: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基础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在道路工程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秀东 《青海环境》2023,(4):175-178
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状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靓丽多彩的部分,传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1],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为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建设进展及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建设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参加生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整理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概括国内主要的工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滩涂围垦工程的进行,为了协调围垦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生态型围垦的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对"生态型围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了沿海滩涂生态型围垦概念模型,针对围垦工程规划前期、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3个阶段的特点,从管理、环境和生态3个方面提出相应指标,初步构架了生态型围垦指标体系,为沿海滩涂围垦的可持续及匡围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华北农牧交错带为切入点,选取晋北长城沿线大同市8个气象站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M-K检验以及Thormthwaite模型,分析了近38年来大同市气候变化及其气候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8年大同市气温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且在1994年发生突变.②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③气候生产力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出现南部高于北部,东西方向上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增.④暖湿气候的气候生产力呈现正距平,最适合作物生长;冷干气候的气候生产力呈现负距平,最不适合作物生长.现阶段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forest shelterbelt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 northern China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ecosystem project initiated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t aims to improve and conser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ject areas. The tree belt stands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sandy lands, nearly paralleling to the Great Wall. This study used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o simulate the potential of improving regional hydroclimate condi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afforestation project. Two simulations with preafforestation and postafforestation land cover were performed over East Asia from January 1987 to February 1988. The model resolution is 60 k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northern China forest shelterbelt project is likely to improve overall hydroclimate conditions by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soil moisture, and by reducing prevailing winds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spring and summer than fall and winter. Changes in many hydrologic properties (e.g.,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moisture, and water yield), however, differ between the dry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moist Northeast China. The hydroclimate effects are also foun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featured by noticeably moister conditions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afforestation project.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shelterbelt project would reduce water yield in afforested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 during spring, but increase water yield in the afforested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southern surrounding area, offset some greenhouse effects, and reduce the severity of dust storms. Possible improvements of this study by using actual afforestation data, modeling with higher resolution, longer integration and more detailed processes, and analyzing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国玮  邱鹏飞  石承苍 《四川环境》2007,26(1):109-111,1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它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重大的变革,目标明确,任务艰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为求得更多的农牧业生产量,而牺牲了生态环境,其代价异常沉重。城镇发展过渡靠农业、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反应在生态环境上更为突出。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其国土面积、资源储备和战略地位都在西部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场严重退化。正确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承载力,制定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硬制度""硬项目"和"硬投入"。文章结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其中的重大改革制度政策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安排以及资金投入渠道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提出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积极推动重大改革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落地,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优化环保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8.
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47-148,158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具有丰富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区.首先对池州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然后对池州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与旅游线路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安徽沿江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合理划定区域生态功能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GIS技术为支撑,从自然生态约束分区评价着手,以安徽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选择山地、水网、湿地、水环境容量等指标进行生态功能差异评价,经聚类归并以及兼顾功能区的完整连片,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4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安徽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安徽沿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安徽沿江地区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省寿县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得知,目前该县矿山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及其它类型用地破坏面积分别约占总土地破坏面积的54%、19%、18%和9%。截止2004年,全县总体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仅为20.33%,明显低于六安市2005年矿山生态恢复总体规划实现治理率达25%的目标。当前寿县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存在着恢复治理任务量分配不合理、管理执法不到位等问题,需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