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谁污染谁治理”,这些年来已成了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指出:“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实际上,这条“原则”目前不仅被应用到老污染源的治理上,作为编制老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一条根本原则,同时,在新污染源控制方面,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大自然保护工作方面,已为某些同志发展成为“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但是,我认为,这个“原则”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2.
“谁污染谁治理”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真理”之一,然而,这个真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从中西部传来不绝于耳的环境消息:天然林禁而又伐,小造纸死灰复燃,污染厂逃难西部。更不用说西部送给北方城市的第廿五个节气——沙尘暴了。显然,“谁污染谁治理”是许多地方实现不了的“真理”,是在某些条件下才管用的“真理”。近年来,这个真理的修订版也出台了:“谁受益谁补偿”,其制度形式就是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这个机制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谁污染谁治理”必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一则自媒体质疑环保督查整治"散乱污"关停企业的言论热传网络,实属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整治"散乱污"企业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不妨随笔者到安徽肥西县看看"散乱污"企业是否如自媒者所说的真相。2017年5月5日,肥西县环保局行政执法领导小组会议正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内容是研究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环境信  相似文献   

4.
刘鹏 《环境教育》2011,(7):63-63
是谁在偷偷摸摸地搞危机“公关”?“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这个事实真相,何以就做得而说不得?提升与改进中国乳业标准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和打算?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家乡,只认桑葚不认桑叶,更不知蚕为何物。高大苍劲的桑树,站在我家乡莽苍的山野里,显得威风八面极为壮观。对于它,我是敬而畏之的。畏从何来?母亲说过,桑树老人一旦被谁激怒,会以它巨大的枝条将侵犯它的人和物拍成碎片。这样一来谁还敢去冒这个险呢?当时母亲的危言,的确镇住了我们的野性。家乡的桑树,都生长于高高的山上,因了风清而雨爽,所结出的桑葚有然颗粒饱满,味甘而又不腻,一到嘴里便绵绵地化掉。  相似文献   

6.
谁来当原告     
无论是什么案件,如果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首先涉及的问题就是由谁来起诉,即谁是案件合适的原告。2007年1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接到了一位大连环保志愿者的求助电话,希望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解决一起环境污染案件。  相似文献   

7.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关键是个"最"字。时代不同,"最"也不同。当年作家魏巍写的《最可爱的人》,把能吃苦、不怕死的志愿军战士看作是最可爱的人。其实不仅是中国,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会把保家卫国、能打善战的勇士视为最可爱的人。因为在那漫长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发现,如今一出门就会陷入汽车的包围中。就在上周,记者六岁的女儿从学校带回的一份健康检查报告说,她血铅含量超标。打电话一了解才发现,周围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矛头直指"汽车尾气"。那么,目前,造成汽车尾气日益严重的祸首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声音     
《环境教育》2015,(Z1):72
<正>"一方面鼓励各地通过公私合营、第三方治理、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治理资金,模式、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防控责任,加大企业治理投入。——近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如何破解重金属污染治理地方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作出了以上表述,并表示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相关工作,2015年总体完成规划目标任务还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5,(2):41-43
位于陕西省华县的龙岭村,海拔770米,山清水秀,小溪清澈见底,百姓生活自给自足,曾多次被来到此地的外地人称为"世外桃源"。然而,谁能想到,在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背后,挥之不去的"癌魔"悄悄笼罩了龙岭村。从1974年到2001年,原有30户人家、154人的龙岭村共死  相似文献   

11.
陈立彤 《绿叶》2011,(8):108-113
虽然新的《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但规定过于笼统,在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优化举证责任由此成为环境诉讼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优化程序法,还需要在实体法、立法宗旨、执法理念上予以突破。综合现实案例和他国环保法的经验,"谁接近证据谁举证"和"谁反驳可能性谁举证"的原则、环境公益诉讼、举报人制度等对于完善环境污染举证责任有法律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球生病了     
我们的祖先靠什么生存呢?靠采集果实、狩猎和捕鱼。那么谁友善地允许他们这样生活呢?是地球妈妈!是谁给他们水?是地球妈妈!是谁收集雨水让种子发芽?还是地球妈妈!她就是这样养育所有的动物和人类。  相似文献   

13.
谁也逃不掉     
某日看电视节目,一个农民兄弟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你们城市有什么好?就你们吃的那些菜,都是高农药高化肥的。在我们这儿,自己吃的和拿到市场卖的,不是一块地。我们吃的是绿色的,你们在城里吃的是污染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那么,企业治理污染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5.
曹树青 《环境教育》2009,(12):38-39
某化工厂进驻某村庄数年,数年来该企业排出的废气、废水污染使某村民跪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领导整治该企业,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对该企业所在的市实施"区域限批",2008年,12月该企业搬出该村,企业搬走了,可是它给村民留下的只是挥之不去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上许多城市对汽车尾气排放量实行严格控制,这等于摆出了一个事实:谁的汽车能够尽快变“绿”,谁就能在本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各大汽车企业不得不拼尽浑身解数,让自己的汽车尽快披上“绿装”。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不久前参与处理了一起错综复杂的环境污染案。深感环境污染案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它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这起污染案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城乡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承德地区水利局所属鱼种场位于承德县县城下游。有60多亩池塘培育鱼苗。鱼种场旁边的进水渠引自老牛河,河的上游有化肥厂、织染厂、淀粉厂、酒厂等企业向河中排放废水,而县城市政排水管道排出的生活废水则直接进入供水渠。由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废水量成倍增长,鱼种场进水的水质逐年恶化,对其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从去年夏天开始部分鱼塘出现了鱼苗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8.
好消息     
《环境教育》2013,(9):8
我国将投1.75万亿元治理雾霾国务院12日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解决资金需求的五个渠道为: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  相似文献   

19.
津市造纸厂是津市地区污染大户,三废排放,一直是该工厂头痛的大问题。多年来在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三废治理、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津市市造纸厂现已扩改为年产8O00吨机制纸的制浆造纸企业,依据《环保法》“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津市市环保局加强了对造纸行业污染控制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做到领导、奖金、  相似文献   

20.
征收排污费,是根据环保法用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排污收费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和对社会损失的补偿,并为治理污染提供一部分资金;同时对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还能调动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1982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实施证明,在各省、市、自治区大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个别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