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的故事     
又是一年春好处,八桂无处不飞花。春天孕育蓬勃生机,春天放飞无限希望。但这个春天不同往常,因为它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春天,是秉承民本、民富、民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之初年。春光无限好!大自然赋予季节美丽,人于美丽中憧憬未来。我们希望生存的环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党已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参照,耳边响起那首老歌:“我们的未来不梦,我们的心跟着希望再走……”曾经,我们困惑,我们迷惘,我们急功近利,我们超出大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索取资源,我们为一己私利破坏环境。平衡被打破…  相似文献   

2.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选举我们作为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我们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尽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力争把我们的协会办成品牌协会,使协会真正成为行业的龙头组织。  相似文献   

3.
王艳 《环境》2010,(8):1-1
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为了适应狭窄的生存空间,我们不得不极力缩小自己,让生存空间相对地大一些。”对此我并不敢苟同。因为生活,没有定型,需要我们自己的塑造。工作或是学习,已经给我们设定了一条路,但是这条路上的风景却由我们自己安排。用新潮的说法是,我们的生活,需要不时地加点“料”。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5.
王蓉 《沿海环境》2001,(10):14-14
我们居住的楼房只有三层,后来紧挨着我们楼的南面又正在新建一座23层的高层公寓楼。该楼建成后,将会完全把我们仅有的能够接受阳光的能道堵死,使我们终日生活在为有阳光的空间里。我们多次向开发商要求停止建设该公寓楼,但因开发商有规划部门的批文,对我们的要求置之不理。我们了解到,对在已有住宅楼的小区内再建设高层住宅楼,国家对建筑间隔有明确的规定。按照该规定,规划局不应批准该高层公寓楼的建设。我们想以规划局和开发商为被告,要求:(1)规划局撤销已批准的住宅楼建设规划;(2)开发商停止侵害。请问法院会受理我们…  相似文献   

6.
《中国ISO14000认证》2004,(C00):28-32
考察了欧洲、日本和韩国,我们会发现,我们绝不比外国人笨。我们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并且我们的祖先们曾经比他们做的好得多。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按照规范和标准去做。  相似文献   

7.
声音     
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忽视还是重视、保护还是践踏、参与还是回避,这是事关生存还是死亡的大事。韦倩/广州环保是一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长期任务,我们经常抱怨环境的恶劣,经常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怎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脆弱的地球。--网民阿P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后辈那里借来的。———比维吉我们热爱自然,但我们也做着破坏自然的事。我们在泥土上扩张着钢筋水泥的城市,出门坐汽车、火车、飞机,进门开空调、开电脑……并非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而是无法抛弃这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伯乐相马的故事和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在我们的眼里,马就是勇猛、强悍的象征。但是,当我们知道仅存的野马家族新疆普化野马被人类关了整整一百年的事实之后,我们的内心唯有忧伤。野马已经今非昔比了。科学家的测定证实,新疆普化野马的奔跑能力已经下降了一半,几乎等同于家马,它们的蹄子已经太娇嫩,受不了荒原砾石的磨砺,野外生存能力自然大打折扣。但是,为了让野马恢复野性,不致于在我们手中灭绝,我们只能让野马回到原野,虽然无奈,却是唯一的选择。现在,野马已经在荒原生活了半年,它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让…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于每天打开电脑,上网、工作、游戏、听音乐。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电脑融入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已经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电脑将会怎样。但是电脑在给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时间面对显示器工作的人来说,也不得不忍受显示器的电磁辐射和屏幕闪烁。电脑的电磁辐射超标,正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新隐患。电脑的主要电磁辐射来自于传统的显示器,由于在其成像过程中需要高压电子束,因而存在一定的电磁辐射和闪烁现象,这对…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05,(5):94
那是因为我们的泵和流体处理系统均隐蔽安装,默默地在地下管道及工厂高效运转。我们负责从取水开始处理、输送和控制水源,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求。经过废水系统处理,我们使污水回复纯净清澈。我们的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产品保障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住宅与楼宇的系统正常运转。当我们的其他系统在处理精细的生物制药制剂时,我们各种各样的泵和阀门也在处理具腐蚀性、有毒或磨蚀性的工业流体。  相似文献   

11.
钟大为 《沿海环境》2001,(10):29-30
非常遗憾,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认真思考过植物的生存策略问题? 我们总是以为:植物没有思想,策略──那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经常帮助植物们考虑生存问题,并用化学农药直接帮助植物们解决遇到的一切病虫害。按照我们的理解,植物不能用跑开的办法保护自己,实在是太软弱了…… 可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那些无奈、被动,不能奔跑、也不能行走的植物,在众多的以它们为食物的动物面前却生存了下来,这能不使我们感到惊讶吗? 臼然界中,大多数植物都有毒,吃得多了便会有害,有时还有可能中毒,这是生活常识。即使是最…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8,(2):12-13
刚过去的2007年,是环境危机凸显多发的一年,是环保力度空前加大的一年,是环保市场急剧扩大的一年,更是民众环保意识大进步的一年。面对着众多环保事件,或愤怒、我们或无奈、或麻木、或喝彩,但总体来说,环保问题都越来越影响到我们普通人。都会越来越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成为我们共同的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环境》2009,(6):5-5
上海 “美中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人口增长的同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减少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很显然。在美国以及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在中国成长的过程中。能耗量也会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新的战略,这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来之于耕地,耕地是人类的生命线。让我们看一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所面临的耕地资源危机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全世界耕地有多少?我们生活的地球,陆地面积占29%,海洋占71%。陆地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其中草地和耕地占1/4,沙漠占1/3,其余为冰川、冻土及沼泽。──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据计算,地球上的耕地能养活80亿人。而人口急剧增长,使世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在1650年世界只有5亿人口,1850年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亿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58亿…  相似文献   

15.
花岩溪观鹭     
下雨,鹭不飞,栖在树上。我们看不见它们,它们却看得见我们  相似文献   

16.
浅谈建设节约型港口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港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天津港人的骄傲,是我们企业进入高速发展状态的体现,是所有天津港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集团公司决策层抓住机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节约型港口企业”对我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资源的紧张已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港口企业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也在日益加深,建设节约型港口企业对我们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港口企业阐述自己观点,不妥之处本人将以诚恳的态度期盼商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选择手帕     
我们可能没有直接砍伐森林,可是,就在一次性纸巾给我们带来短暂便利时,我们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森林锐减,垃圾剧增,水域严重污染,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7,(5A):48-48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日前接受央视二套《对话》栏目专访时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难以成立。“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国情撑不住传统的工业化发展,因为我们在人口、资源、环境、结构上撑不住。我们的人口,自1958年以来增长了一倍,也就是说7亿到了15亿,我们的土地流失了一半,600多万平方公里变成了500多万平方公里。70%的江河水系都受到了污染,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能源、资源,我们的资源再过若干年以后大部分都得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19.
手拉手心连心共同保护美好的家园各国姐妹们:我们如此幸运的共同生活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尽管我们的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我们都沐浴着同一片阳光,拥有同一个家园。令人不安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环境污染、天灾人祸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8日是郑州市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日子,雨雾濛濛中我们赶往开封,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家、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主任薛群基教授。薛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虽然窗外细雨霏霏,但室内却一片温馨。薛教授和蔼可亲,认真细致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一代学者对科学的执著,对科普的关注,对河南的深情溢于言表,我们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