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土壤元素数据2069448个,鼻咽癌死亡调查资料22560例,研究了鼻咽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61个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汞、铅、硒、针、锡、钛、钽、溴、碘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铪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铟、镱、镥、铀、锆、铋、碲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呈较显著的正相关。锰、钠、镁、钙、锶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钾、钡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呈较显著的负相关。钒、铷、铯、银、铝、镓、铊、钪、钇、镧、铈、钕、钆、镝、钬、铒、铥、钼、钨、铁、砷、镉、钴、铬、铜、氟、镍、锌、锂、铍、硼、镨、钐、铕、铽、锗、锑元素质量分数与鼻咽癌死亡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郊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称低压冲击仪(ELPI)在线监测上海市嘉定区2009年春节前后不同粒径(50%切割粒径分别为:0.03、0.06、0.11、0.17、0.26、0.40、0.65、1.00、1.60、2.50、4.40、6.80μm)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浓度变化.对比春节与非节日期间该地区大气颗粒物(<0.49、0.49—0.95、0.95—1.50、1.50—3.00、3.00—7.20、>7.20μm)中Na、Mg、Al、K、Ca、Ti、V、Cr、Mn、Fe、Co、Ni、Cu、Zn、As、Se、Pb 17种元素,F-、Cl-、NO 2-、SO24-、NO 3-、Na+、NH 4+、K+、Mg2+、Ca2+10种离子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春节对于大气颗粒物粒子数浓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1—1.60μm.如果以3.00μm为界将大气颗粒物划分成细(≤3.00μm)和粗(>3.00μm)颗粒物时,春节影响体现在细颗粒的元素为:Na、As、Pb,且主要集中于<0.49μm颗粒中;春节影响集中于大颗粒(>7.20μm)的元素为:Ni、Co;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的为:Ca、V、Mn、Fe、Z...  相似文献   

3.
陈苏  孙丽娜  晁雷  孙铁珩 《生态环境》2008,17(2):627-630
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直接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转化和植物有效性.文章以我国东北地区草甸棕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n、Hg、Sb、Bi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Sn、Hg、Sb、Bi的解吸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探索污染土壤中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特性与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类型的污染土壤中Sn、Hg、Sb、Bi这几种重金属的解吸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过程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描述土壤Sn、Hg、Sb、Bi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此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过程受共存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其林  黄昀  王萍  刘丰祎 《生态环境》2012,21(4):764-769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Fe、Cr的变异系数小于50%,重金属的含量比较稳定。稻谷(Oryza sativa)中Cu、Zn、Pb、Cd、Fe、Mn、Cr,玉米(Zea mays)中Pb、Cd、Fe、Mn、Cr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Cu、Pb、Cd、Fe、Mn、Cr的变异系数大于50%。土壤、稻谷、玉米、小麦中大部分重金属呈偏态分布。土壤中重金属间均为正相关,且极显著正相关性明显。稻谷、玉米、小麦中重金属间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但正相关明显多于负相关;稻谷、玉米、小麦中Mn同其它重金属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协同作用明显。稻谷、玉米、小麦中Pb、Cd、Cr的样本超标率较大,污染明显,并且稻谷中Cd与土壤中Cd有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藻类学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藻类植物的分类、形态、构造、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对近30年来海藻生理、生态、生化、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系统发育等进展均有概括,内容全面、系统、新颖。作者简介Robert Edward Lee教授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在多个国家包括南非、伊朗以及哈佛医学院从事教学工  相似文献   

6.
利用土壤环境资料中关于锡元素的32335个数据,癌死亡调查资料787080例,研究了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大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病死亡率与人鲜生活区土壤环境中锡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食管癌死亡率与生活区土壤中锡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显著,肝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与生活区土壤中锻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极显著,而胃癌、肺癌、大肠癌、白血病、乳腺癌死亡率与生活区土壤中锡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共性下显著。  相似文献   

7.
杨健  曲疆奇  刘洪波 《生态环境》2010,19(3):570-575
作为建立渔业生态环境“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基础研究之一,以宜兴养殖水域(N=7)和太湖三山岛自然水域(N=7)采集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背角无齿蚌软组织中元素Na、K、Ca、Mg、Mn、Fe、Co、Ni、Se、Cu、Cr、Cd的质量分数范围,并对各种元素积累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水域中背角无齿蚌对元素的积累高低顺序具有相似的趋势。其中Ca质量分数最高,Co、Cr的质量分数最低,其它元素界于其间。养殖蚌样中的常量元素Na、K、Ca、Mg和微量元素Mn、Co的积累质量分数高于或接近自然水域蚌样中的相应元素,但后者中的重金属元素Cr、Cu、Cd、Ni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前者。养殖水域蚌样中的Mg-K、Mg-Ca、Mg-Ni、Mg-Mn、K-Ca、K—Co、K.Mn、Ca—Co、Ca—Ni、Ca.Mn、Ni—Mn、Cr-Co、Cu-Cd以及自然水域蚌样中的Mg—K、Ca-Cr、Ca—Mn、Ca-Ni、Ca-Cd、Cr—Mn、Cr-Ni、Cr-Cd质量分数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陆金  赵兴青  黄健  王敏 《环境化学》2019,38(1):78-86
矿区废弃地定居植物调查与筛选是植物修复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安徽铜陵狮子山尾矿库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库区乡土植物对Cu、Cd、Zn、Mn、Pb、Ni等重金属的转移特征与富集能力,筛选出适应该地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17种优势植物根系土壤中重金属含量Cu、Pb、Zn、Cd、Ni、Mn的平均浓度均超过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刺槐、苦卖菜、蒲公英、白茅、野茼蒿、野豌豆、刺儿草、葛根、酸模、商陆、苜蓿草、油菜、节节草、黄花菜、鼠鞠草都表现出对2种以上的重金属转移系数大于1,可作为潜在的富集植物予以考虑.刺槐、苦卖菜、野茼蒿、葛根、苜蓿草等5种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白茅、刺儿草对重金属Cu、Pb、Zn和Mn的转运系数大于1,但富集系数却小于1,说明这两种植物能够将根部吸收的Cu、Pb、Zn和Mn元素转移至植物地上部,从而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润肤霜类化妆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及砷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化妆品中的金属元素铝、铬、镍、铜、锌、砷、硒、镉、锡、锑、钡、镧、铈、镨、钕、钐、汞、铅的总量,并结合液相色谱(HPLC)-ICPMS联用技术考察了化妆品中的砷形态.研究表明,金属指标不合格的化妆品多为汞含量超标;此外,化妆品中的砷多以无机砷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一、本刊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担任主编,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69位知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编委会、上千位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审稿队伍。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及四川省一级学术期刊,为国外CA、BA、CSA、ZR、EP、PЖ等和国内CSTPCD、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AJCED、CJFD等多个重要、核心、知名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诸多方面,如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土壤有效水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经典概念,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新概念,以及描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评述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TPH)的微生物降解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生物降解和修复是处理土壤中总石油烃(TPH)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论文阐述了土壤TPH污染的产生、危害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的各自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方法,论述了土壤中TPH在微生物表面的吸附、转运,在微生物体内的降解以及相关降解酶及基因;详细介绍了电子受体、温度、pH、营养元素等外界因素对微生物修复TPH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土壤TPH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长期灌溉微咸水的土壤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市静海县朱家村的重壤质浅位厚层夹粘土壤为模拟试验用土,并施用沸石、磷石膏等不同的土壤改良剂,探讨了连续多年灌溉浅层地下微咸水(4.7g/L)对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的影响,评估了长期灌溉微咸水的安全性及土壤改良剂对长期灌溉微咸水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石灰性土壤中高效解磷细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组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石灰性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得到具有明显溶磷圈的解磷细菌71株.分析了菌株分泌磷酸酶、释放速效磷及pH降低等综合因素和特征,研究了菌株生长动态.最后筛选出解磷能力较强且无拮抗反应的6株解磷细菌,并将其组合成为解磷细菌菌群.图8表2参17  相似文献   

15.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在化学品管理和污染土壤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等水平上的存活、繁殖等测试终点来评价化学品或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微宇宙等模拟生态系统和一些野外试验方法更接近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但耗时更长、花费更高。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敏感性高、响应速度快,有可能作为土壤污染的快速诊断工具。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如组学技术有助于理解有毒物的致毒机制,发现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及其标准化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广东五华县牛角塘综合治理试验区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物质迁移、肥力特性及元素迁移与富集传性,结果表明,生态类型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到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由于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还会造成土壤机械组成、元素迁移富集特点以及其它发生学特性的差异,林地、半林地及光山地之间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线虫是土壤中最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线虫具有形态特殊、分离鉴定相对简单,以及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现已被作为模式生物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为环境污染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论文系统阐述了土壤线虫在物种和群落水平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线虫毒理学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壤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土壤是影响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从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学特征如结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城市土壤的水分供应、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盐基饱和度等角度讨论了城市土壤与城市绿化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城市绿化应该从土壤抓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各个地区冶炼场地的最新污染数据,试图从全国尺度范围进行分析,反映中国冶炼行业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运用污染指数评价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毒性评价法,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第一类用地标准值为参比,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单因子指数结果表明:As、Pb、Cd和Ni的浓度均超过了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其中As的单因子指数为3.80;有机物的评价结果均为清洁。内梅罗指数结果表明:As、Pb、Cd和Ni的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且指数均大于35;二苯并(a,h)蒽的评价结果为警戒限,其余有机物的评价结果均为清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As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Cd有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多种元素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I为409,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远高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强的点位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江西等地区,且As和Cd的生态风险因子占据较高的比重。生物毒性评价表明:2-甲基萘、苊烯和二苯并(a,h)蒽将频繁地发生负面生态效应。贵州等南方部分地区的冶炼行业周边土壤已受到As和Cd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排放。该研究可为中国冶炼行业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坝上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上地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表明 ,解放后 ,该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况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变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草地大规模改变为旱地 ,部分改为林地 ;90年代初 ,旱地又逐步被改为草地、林地和水田使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变化引起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以及有效态P、K、B、Mo、Mn、Zn、Cu和Fe等养分呈有规律的改变。当土地由草地变为林地、旱地变为林地、旱地变为水田时 ,总体养分增多。但也有例外 ,尤其是碱解N、速效P和速效K以及微量元素 ,有时出现与上述规律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