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攻克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瑞典环保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基础工作就是明确污染场地风险等级,确定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优先修复名录。本文重点介绍了瑞典污染场地风险分类方法,以期给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类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结合沈阳某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项目实施的实例,针对多种重金属的复合场地通过确定不同的污染程度,以便对重度、中度、轻度污染的土壤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与修复方法,确保实现治理与修复工程环境安全、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分类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是目前各国在消除POPs危害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POPs污染场地成因、特点和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将POPs污染场地分成生产企业型、流通领域型和PCBs电力设备封存拆解型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的污染场地特点,明确了各自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应用与筛选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该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适用范围、筛选程序以及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地论述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以美国超级基金场地修复为例,阐述了目前不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对一些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行了参数比较. 同时,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方法与技术政策. 通过对数10年来超级基金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LUCC研究中存在的数据间多重相关性和样本量不足的问题,论文将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引入到研究中。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并能实现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检验方法的功能及实用性,论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在地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现状作了概述,结合自身的调查经验,强调了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和土壤隐性污染源调查的重要性。并以华北平原某钢铁厂污染调查为例,介绍了场地污染调查的关键思路和方法,并突出介绍了网格概率法和等值线法两种关键调查方法,整个调查体现了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的全局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内外对各类费用函数运用的情况和分析,选定幂函数C=k1Qk2+k3Qk2·ηk4,作为函数模型来反映印染废水处理厂流量、效率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纯棉织物和棉涤混纺印染废水处理厂41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幂函数中k1、k2、k3、k4,4个参数的最优值。选用软件1stOpt(First Optimization)来对数据进行运算、检验,分别得到了纯棉印染废水、化纤印染废水的投资费用函数C1、运行费用函数C2。结论:在一定效率下,投资费用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处理单位水量时,投资费用却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并且一定效率下运行费用也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这说明建设大型印染废水处理厂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表明垃圾分类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垃圾分类有助于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河源居民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河源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垃圾分类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构建影响因素影响模型,从数据层面上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为准确评测昆明市宜良县地下水水质,以2015年宜良县10个主要监测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硫酸盐、硝酸盐氮等6个水质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加附注评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评价效果较差;改进内梅罗指数法仅适用于掌握水体的污染程度;主成分分析法适用评价指标过多的情况,通过降维对其简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加附注评分法在评价过程中将全部指标纳入模型计算,评价结果拟合度高、适应性、稳定性好,评价更为科学客观,最适合用于研究区地下水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采集南通某污染场地和周边背景区不同水体和上覆土壤样品,采用ICP-MAS测定了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水体中其他化学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比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因水体中水化学类型和其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识别地下水中污染物来源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受重金属污染潜水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的潜水,其页岩标准化分配模式与天然状态下未污染水体差异明显,轻稀土富集程度最低并呈现Y的正异常最大;与自然状态下的潜水、承压水和地表水相比,受污染潜水与上覆土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和异常特征更为接近。利用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的差异,识别平原区松散层潜水中污染物的来源是可行的,这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经济功能分类的初步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黄淮海地区乡村经济功能类型的实例研究,阐述乡村经济功能分析与乡村功能类型的概念、原理和分类方法,并结合区域农村商品生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提出不同功能类地区农村产业经济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2.
董健康  宗苗  陈静杰 《环境工程》2014,32(7):165-169
借鉴STIRPAT模型,选取运输总量、每千吨运输量运送的距离、每千吨公里油耗三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1996—2011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了我国民航碳排放预测的STIRPAT模型,并对2012—2015年我国民航碳排放进行测算和预测,最后基于情景假设与分析从减少燃油消耗和不断提高燃油效率的方面给出了减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地方环境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对我国重点保护水域-第二松花江的支流,流经长春市的伊通河现行过严的功能分类标准提出质疑;并根据第二松花江干流的功能要求和实施流域水污染总量控制的原则,通过预测与计算,提出了伊通河应分河段,跨类别控制的较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功能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利用不同气体在紫外波段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来测量排放烟气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基于这种方法设计出一套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硫化氢的实验装置。在常温常压状态下,通过对测量的一次光谱进行分析,计算出硫化氢的标准吸收截面,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减小浓度计算时的误差,可得出硫化氢的实时浓度值。  相似文献   

15.
以北方某味精厂重金属及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污染物浓度超过了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2018》,对修复后的场地开展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经评估,场地修复施工过程规范,修复后的污染物水平低于修复目标值,修复后的土壤达到了安全标准,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措施合适,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产生二次污染。修复效果评估合格。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开始重视垃圾分类及环境保护。文章基于对蜀山区部分小区经行入户调查和线上调查所得的数据,对公众垃圾分类行为意向转化为行为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对合肥蜀山区常住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其行为进行具体研究,以期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为影响居民思想及行为的因素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合肥市政相关部门制定分类法规及激励政策和切实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仿真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计量得到的武汉市1988~2004年协调发展度值作为输出,以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出协调发展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尝试采用支持向量机对武汉市总体规划期间(2005~2020年)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4年武汉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状态由严重失调逐渐趋向勉强协调,这期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和基尼系数是协凋发展最重要影响因子.根据预测结果,武汉市在总体规划期间城市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态势,但2010和2020年的协调发展度值均小于总体规划目标值;即按照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武汉市到2010和2020年不能达到规划既定的目标.针对仿真结果,提出了武汉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文章以烟台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法,对高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在高校虽已被普遍认可但在实际分类中存在“知与行不合一”的现象;高校群体更关注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而非个人利益,其感知行为障碍主要来源于垃圾设施方面。此外,高校群体环境情感较弱、环境认知仍停留在浅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推行造成了不便。  相似文献   

19.
探明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的关系对改善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天津市16个国家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的月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对河流水质影响显著.除水温(WT)和pH外,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与各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林地和草地与溶解氧(DO)和总氮(TN)呈正相关,与其他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②水质指标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pH、DO与TN浓度在旱季较高,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4+-N)与总磷(TP)浓度在雨季较高.③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8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对旱季水质变化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50.4%),而3 0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可以最大程度解释雨季水质变化情况(49.6%);从旱雨季的平均解释率来看,3 000 m缓冲区是天津市土地利用对水质指标的最佳影响尺度(50.0%);④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可知,3 000 m缓冲区内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是影响地表水水质变化最显著的地类.旱季大多数水质指标PLSR模型的预测能力比雨季强.在旱季,除WT和pH外,其余水质指标均受耕地的影响最大.在雨季,建设用地对WT和NH4+-N浓度的影响最大,其余水质指标的最重要影响因子仍是耕地.研究表明合理规划河流或湖库3 000 m内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改善地表水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校园目前的垃圾排放量、垃圾桶配置情况及垃圾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校园的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设施的布局及相关收集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