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针时江苏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出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对基础地图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重大风险源及相关属性数据的系统科学管理,以Web方式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重大风险源用边的GIS显示,预测事故影响及其后果,提供最佳路径及求援方案.该系统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实施应急求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对话管理子系统等获取各种决策信息,通过大气环境预测、水环境预测、环境风险评价、三维污染仿真等模型获得数据支持信息。实现环境应急决策支持、应急救援方案、健康评价与灾后评估、信息在线发布等应用功能,为有关部门进行环境应急决策、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减轻污染危害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化学事故现场危化品相关数据的获取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辅助解决现场数据获取与应急救援决策的思路。研究了化学事故移动应急辅助决策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化学事故移动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系统提供了化学事故相关数据检索和罐区火灾事故下的应急辅助决策基本功能,对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现场应急决策机制,有效应对重特大突发化学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石化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应急系统所存在的不足.结合应急管理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功能需求,探讨了石化企业应急管理在GIS平台中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并基于ArcGIS Server和Flex开发了石化企业GIS应急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对厂区应急数据的信息查询、实时监管、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模拟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应急监测,为事件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的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预判发展态势等现场数据资料信息,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从而缩短污染持续时间、将污染事件的损失减至最小程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省内某次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开展的应急监测为例,在回顾环境应急监测准备、调度、开展、终止的基础上,围绕应急监测组织体系、人员、设备、数据使用、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对地震应急监测提出了工作建议,旨在对生态环境部门更好的开展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前夕浒苔灾害暴发与青岛市应急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青岛突发历史罕见的浒苔灾害,严重威胁到奥帆赛的举办.本文全面回顾了青岛市在应对这场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并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对其整个事件进行客观评述,总结了青岛市在信息公开、决策指挥、应急准备、科技支撑、综合治理、善后处置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应急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查找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加强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对提高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GIS技术、Internet技术、GNSS技术、GPRS/WIFI无线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洪涝灾害评估及指挥决策为支撑,以ArcGIS Server为二次开发平台,分析和设计了集城市洪涝灾害评估、应急指挥管理、灾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综合系统,以期为相关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事件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通过分析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其与常规决策的差异,总结介绍了应急决策方法,构建了应急决策的流程模型,从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模型说明了软件支持、信息支持、辅助决策三个层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总结了应急决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认为,在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中,除了应严格遵循国家环境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外,还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突发水污染灾害的特点,把应急处置工程决策纳入应急预警范畴,构建了拓展后的应急预警新框架,为应急处置小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支持。综合考虑污染物水溶性、挥发性、持久性和污染性等污染物自身属性及污染发生季节、发生位置和迁移特征等水环境属性,进行污染威胁度评估;进一步结合事故现场及河道沿岸等工况条件生成应急调控处置工程的启动准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放水河节制闸-蒲阳河节制闸"典型渠段,以甲苯运输泄漏为事故情景,依托调水工程实际参数和实地调控处置设施,进行案例分析。该预警模式(突发污染应急调控启动判别模型)链接了污染输移、水力调控措施与应急调控处置措施,在传统以水质预测为主的污染预警基础上向减灾过程推进了一步,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预警信息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的及时、精准、全面决定了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北京地区近年来中小震活动较为频繁,北京作为首都,对于地震应急信息产出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与中小震精准化应急应对还存在一定差距,亟需进一步细化和提升.基于北京地区近3年地震应急处置资料,设计具有借鉴意义的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  相似文献   

13.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因素潜在性、时间随机性、危害程度复杂性、处理处置艰巨性以及污染后果潜伏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通过调研分析达州市环境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现状,查摆达州市环境应急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方面提出指导性措施建议,进一步提升达州市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机构、机制和队伍建设,应急监测方面需提升应急监测能力,要有效辅助指挥决策、加强应急监测信息共享,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组建一个“应有尽有”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应急监测作为环境应急处置的基础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如何从组织体系、网络体系、信息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估及预测体系5个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环境应急监测的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河湖藻类水华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对藻类水华应急治理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综述了现行水华治理方法,概述了水华应急治理决策相关流程、打造水华应急治理智能决策平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阐述了铁路突发事件及铁路应急决策的定义,通过分析总结铁路突发事件特点,建立铁路突发事件基本应急属性。构建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体系,其中分析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特点,描述铁路应急体系组织结构及铁路应急决策流程,最后在总结了铁路常规应急决策方法,并结合人工智能及现代决策等理论提出铁路智能应急决策系统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认为,在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中,除了应严格遵循国家环境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外,还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总体目标是:流域与地方应急职责明确,信息报告渠道畅通,应急监测(调查)迅速,决策处置高效。但我国目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亟需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预报气象条件、广州及周边城市的重点企业排放清单,采用CALPUFF模型模拟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期间重点企业对广州市内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相对环境浓度影响,据此筛选得出预报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名单,并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分析点源强化减排效果,为空气质量保障的专家会商提供依据.广州亚运会期间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实施效果表明,有针对性地对测点环境浓度影响大的企业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可有效缓解个别点位的一定范围内超标问题.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和配套的GIS软件可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的应急强化减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数值模拟技术在赤潮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的需要,以应急监测实施为出发点,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技术和赤潮藻种扩散模拟技术,建立可业务化应用的赤潮应急监测远程数值模拟平台。平台可成为多部门应对赤潮灾害的协同工作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赤潮发生后藻种的漂移方向、扩散范围等信息,并为监测队伍提供监测范围指引。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对突发性赤潮灾害的远程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了赤潮应急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和监测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