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陈循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4(3):229-232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理性预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德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23-723
为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问题,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研究了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巨大资金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相比,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明显不足,投资预期不高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是收益低、风险高,农业公共财政制度缺位,分级财政投资体制所产生的贫困地区财政紧张、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金融制度缺陷等。应从建立健全农业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机制及开展土地产权等农业基础制度创新和改革金融制度等方面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预期机制。 相似文献
3.
四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好四川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对全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研究了四川水土资源与生态保护现状,针对水土流失面广强度大、土地沙化、退化和荒漠化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利用率低、旱灾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合理确定退耕还林规模,稳定和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用水,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能力;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5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循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3)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54-56
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主要在于国内市场分额被挤占、农产品质量差距明显等;有利影响主要是开拓国外市场、引进技术和资金等,文章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在WTO框架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面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藏族地区(简称藏东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阐明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该地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以淮北矿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创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66-71
采煤与塌陷是资源重叠区域长期存在的工农业矛盾之一。本文通过对淮北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实地调研分析认为,这一矛盾在今后15年还将依然尖锐,采取有效措施协调采煤塌陷地区工农业发展矛盾既是区域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同位异类资源得以同时开发与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业开发活动属于自然资源开发 ,一切开发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 ,但农业开发类型多 ,开发区域不同 ,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同。本文论述了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农业开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良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50-54
本文在分析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必然性,并对我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目标、内容、重点领域及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日合作项目“湖北省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综合开发计划”两个涝渍地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有关实践,对该区涝渍地开发规划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江汉平原涝渍地大体上可分成以河流冲积物为主和以湖积与冲积共同作用形成的两类地区,两者在地貌、土壤结构、耕作方式和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区别对待;“单元水系”可作为涝渍地区域综合开发最基层的区域单元。水土资源存在的巨大潜力和障碍应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其开发模式可借鉴日本“农田综合整备”的理论与实践;田间土地整治及其附属物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应以我国近20年来关于涝渍地排水的工程标准为主,适当参照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数量化理论I可作为规划前对涝渍地微域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合适方法;鉴于涝渍地开发的阶段性,对现阶段涝渍地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在农田的物理结构改变效果、农业深度开发与结构调整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效果等3方面取得平衡。以第一方面的评价为重点,给出了一个相应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在区域侵蚀控制以及生态安全的维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划中"两屏三带"的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2000、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动态核算。结果表明:10 a间,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壤保持总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总量上升了76.79×107 t,森林、灌丛和农田生态系统是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贡献者,总贡献率3个年份分别为82.29%、82.59%和80.58%,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排序为森林> 灌丛> 农田> 草地> 湿地> 人工表面> 稀疏地,土壤保持能力排序为湿地> 草地> 灌丛> 森林> 农田> 人工表面> 稀疏地;10 a间,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增加了270.34×108元,总经济价值中以保持土壤肥力价值为主;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的变化以轻微增加为主,其呈现增加的区域面积和价值增幅大于经济价值减少的区域面积和价值减幅。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合理增加植被盖度对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养分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介绍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分析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地资源,淤毁水利工程、抬高河床,加强洪旱等灾害,污染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不同水保措施下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特征及模型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持水性、供水性及水分有效性等基本特性的重要曲线,是定量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十分重要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之一。通过分析比较等高绿篱农业系统和石坎梯田农业系统的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探讨不同水保措施下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特征,将实测数据对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并优选一种适合三峡库区紫色土的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土壤水吸力水平下,新银合欢处理土壤持水量最高,其次为石坎梯田处理,自然坡面处理土壤持水量最小。随土壤水吸力增大,各处理间差异越明显。Gardner模型和Van Genuchten模型均可用于描述三峡库区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模型,Gardner模型适合简单快捷的田间土壤水分管理,Van Genuchten模型适合进一步土壤水力传导参数的推求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20-324
江南多山丘,占总面积70%以上。红壤丘陵及割切阶地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两侧。这一带人口密集,主要从事单一粮食生产,广大丘陵只作为樵材、取肥的场所。致使天然植被荡然无存,甚至发生严重水土流失。试点证明:立足沟谷水田增产的同时,开发整治山丘。在保蓄当地降水的基础上,采用农、林、牧、渔业措施,全面综合开发山丘;并选定1~2项主导商品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建成立体农业生产体系,从而获得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民营水土保持是当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模式。以元谋干热河谷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对农户调查资料的分析,确定民营水土保持发展的驱动力因子为农户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农户经营规模、政府行为5大类,并对5大指标进行细化、量化,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民营水土保持发展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因子是影响民营水土保持发展的第一因子。 相似文献
16.
经济植物复层栽培对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和移民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工程兴建后,由于大量耕地被淹,移民后靠,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经济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本文提出了经济植物复层栽培方法,对其在减少库区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解决库区移民经济方面的作用作了全面的论述。经济植物复层栽培是解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移民经济的基本途径,采用扩大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来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经济问题将会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坡地果园间植草篱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皇竹草篱为纽带间植于坡地果园营建复合生态模式,对草篱拦蓄泥沙、径流的效应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草篱间植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尤以侵蚀量减少更为显著,与传统果园经营模式相比,径流量减少了5871%~6574%,侵蚀量减少了7070%~7792%。同时,草篱间植的应用对减少养分的流失总量效果也相当显著,对减少库区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果园的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三峡库区坡地果园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与模式支撑。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的芦苇土壤资源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丘华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2):132-135
研究了江汉平原芦苇土壤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与肥力性质,所得结果指出了这些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这些土壤资源的生产力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安县是“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县,在该县的洋派河小流域修筑同样面积的4个径流小区,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分别为对照地(即撂荒地)、人工补植地(人工种植澳洲金合欢)、封禁措施地、坡耕地(人工耕种的坡耕地)4种,修复中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和侵害,充分利用生态自我恢复能力,大面积实施生态自我修复,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从植被重要值,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保土保水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研究结果如下:生态修复后人工补植地和封禁地:①植被恢复迅速,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②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封禁地全N含量最高,补植地当人工恢复达到一定年限后含N量也会增加;③土壤的保持水土量增加;④生态修复后,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